為什麼現在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使用的數據庫是MySQL?

極客宇文氏


MySQL數據庫與Oracle數據庫都是企業常用的數據庫,但無論是大公司還是中小型公司,使用MySQL數據庫的數量遠比Oracle數據庫多,具體原因如下:

1.\t各方面成本決定

使用MySQL數據庫比起Oracle數據庫來說,成本比較小,一是MySQL開源免費,而Oracle是收費,這就決定了大部分企業為了減低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支出而放棄Oracle選擇MySQL;

二是MySQL的體積比較小,安裝和使用比較方便,技術人員可以快速學習和掌握,有效節省時間成本;

三是MySQL數據庫對於服務器的要求也比較低,對於設備和人力的成本消耗也是遠遠低於Oracle數據庫。

2.\t企業數據量決定

除非是數據量非常大的企業,對於一般中小型、大中型企業來說,數據相對較少,而MySQL的性能足以滿足企業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所以大部分企業不會考慮體量更重的Oracle數據庫。

3.\t維護難易程度決定

每個企業都很依賴數據資源,那麼作為數據存儲介質的數據庫價值就會更加重要,企業更希望自己能夠把控數據庫,而開源的MySQL數據庫可以滿足這點,企業可以自己維護及開發功能,一旦出了故障也可以精準定位,但Oracle數據庫就比較困難。

不只上述幾點, MySQL數據庫本身也在不斷的升級,性能不斷優化,所以很多企業都會優先考慮MySQL作為自己的業務系統數據庫。


數通暢聯


放在很久以前,MySQL是很少受待見的,而現在MySQL越來越受到重視,包括銀行在內的一些系統也會採用MySQL。

為什麼國內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使用的數據庫都是MySQL呢?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這幾類:

1、LNMP架構模式的推動

Linux+Nginx+MySQL+PHP這種架構選型在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使用是最多的,也是最主流的。像淘寶早期也是這種技術選型。因為PHP+MySQL是“黃金搭檔”,加上PHP開源框架太多,市場佔有率很高,所以也催生了MySQL的發展。

2、大型公司去IOE化的推動:

在以前,一般的不差錢的大型企業在信息化這塊的選型較多的就是IOE(IBM小型機AIX系統+Oracle數據庫+EMC存儲),因為IOE能支撐龐大的業務、很穩定、說出去也是高大尚的。

但是IOE不是一般中小型企業能承擔的,IOE的投入巨大。所以在前幾年國內不少大型互聯網企業稱要去IOE化,2013年5月阿里巴巴最後一臺IBM小型機下線,2013年07月淘寶廣告系統使用的Oracle數據庫下線,都是阿里巴巴在去IOE化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為什麼要去IOE呢?IOE的架構模式都是利用小型機和高端存儲設備來提供高性能的處理與存儲服務,這種架構是集中式的架構(比如將所有的數據集中在一個數據庫中),當性能不足時,就通過增加硬件(CPU/內存/磁盤)的方式來提高處理能力,而這種集中式架構不適應當下的大數據需求了。

去IOE的重要實施方案中有一點就是將集中式的Oracle換為分佈式的MySQL集群,MySQL可以通過水平擴展來解決性能問題。

3、開源免費

較Oracle、SQL Server而言,MySQL是開源免費的(雖然MySQL被Oracle了),不像Oracle和SQL Server是需要商業付費的,而且價格昂貴。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交流 ~ 我是科技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科技知識!


網絡圈


來回答下:

為什麼國內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使用的數據庫都是MySQL呢?

首先我們注意下是絕大多數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

因為

1.互聯網公司比較追求“性價比”,所有東西都要求高效,免費(不像國字頭企業那麼“有錢”)。

2.互聯網公司對於數據的高可用性 相對於一些“傳統”企業(如:銀行、證券(金融行業)、電信)要求沒那麼高,可以“犧牲”一部分的可用性/功能換“免費”。

3.就是生態,從業人員,MySQL相對來說有更多的“人才”,還有 一批大的互聯網公司來帶領使用。

4.天然的功能匹配(適合互聯網架構LNMP),相對來說互聯網一開始的數據量沒那麼“龐大”,MySQL基本滿足需求(同時現在有一些公司再選擇Pg數據庫,大家也可以瞭解)。


雲開sky


因為大環境,群羊效應,別人用所以我們也用。連淘寶都後悔,當初為啥沒用postgresql?因為當時的那波人不熟悉postgresql,只是懂MySQ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