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蔣與杜聿明合影


杜聿明後半生的關鍵詞,大概是痛苦。
這位曾經的中將軍長,拿下崑崙山,跨過野人山,最終在淮海戰場上成為一名被俘戰犯。和自己曾經的下屬被關在同一所監獄的同一個牢房中,杜聿明愧疚難捱。同時,從19歲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開始,杜聿明的身上就不斷積累著傷病。而這樣的傷病,最後卻是被他“剿”過的中共人治好。

1960年7月,周總理和陳毅元帥宴請來中國訪問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邀請杜聿明作陪。二戰期間,蒙哥馬利是非洲戰區地中海戰場的指揮官,杜聿明是中緬戰場的指揮官。二人彼此聞名,互相傾慕。

席間,英國元帥問他:“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
杜聿明指了指對面的陳毅元帥,說:“我都送給他了。”
陳毅元帥卻搖了搖頭,笑著說:“你沒有這樣大方,是我們一口一口吃回來的。”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陳毅元帥


後來,杜聿明說:“這當然是說笑話。真正說來,陳毅那句話我只能同意一半,因為國民黨軍隊有一半是敗在自己手裡的。這方面我有切膚之痛,在心裡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就像過去機械化部隊的戰車,留在泥濘道路上的車轍……”

1949年1月6日,淮海戰役破曉之前。解放軍在圍困杜聿明一個月後,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全面攻擊,飢寒交迫的國民黨軍一觸即跨。9日黃昏前後,杜聿明來到陳官莊第五軍司令部,企圖集合殘部,按照蔣的命令於10日早晨突圍。而下屬師長邱清泉等人勸說杜聿明,必須當晚突圍。

無奈之下,杜聿明向他的蔣校長髮了最後一封電報:“各部隊已混亂,無法維持到明天,只有當晚分頭突圍。”之後,他帶著副官等十幾個人單獨行動,10號凌晨,被解放軍戰士活捉。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淮海戰役電報


實際上,副官為杜聿明換了便衣,剃掉了鬍子,企圖化妝逃跑。但幾乎每個解放軍戰士手裡都有杜聿明的照片,杜聿明很快就被發現了。他騙解放軍,說自己是軍需處長,叫高文明。解放軍戰士逗他,讓他寫其他幾個處長的名字。杜聿明心虛,手發抖,想從兜裡掏鋼筆掏不出來,先掏出兩盒美國香菸,再掏出美國牛肉乾,最後掏出一個派克金筆。

困在包圍圈裡一個月,兜里居然還有牛肉乾,你不是杜聿明?誰是!

嫡系精銳

杜聿明家在陝西米脂,1904年生人。18歲在《新青年》雜誌上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19歲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和陳賡是同學。畢業後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一步一步磨練,參加過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會戰。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淞滬會戰失利後,蔣意識到了裝甲部隊的重要性,在受限於財力和技術的情況下,逐步擴編建立自己的裝甲部隊。先將戰車營與裝甲汽車隊擴編為裝甲兵團,後又擴編為五團制的第200師,原團長杜聿明擔任首任師長。1938年12月,200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後番號調整為第5軍,杜聿明升任軍長。

第5軍是中國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也是國民政府在抗戰初期成立的唯一的一支機械化新軍,是蔣嫡系中的第一王牌,號稱“天之驕子”,“鐵馬雄師”。

杜聿明認為,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仍然取決於官兵,否則,再優良的裝備,也只是一堆破銅爛鐵。所以,他大舉練兵。杜聿明是步兵出身,對裝甲知之甚少。為了能夠熟練的掌控這支部隊,從任團長開始,他就經常和官兵一起鑽進車底修底盤,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拿出來,和戰士一起討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杜聿明再三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全軍將士具有“五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習誠、習勤)的朝氣。

同時,杜聿明也十分注重士兵體格,注重射擊、刺殺、投彈、夜戰、近戰等訓練。他很清楚,機械化部隊的主要作用在於火力協同,用火力來壓制敵人,而要達到攻必克、守必固,殲滅敵人於戰場上,則需要機械化兵種支援下的步兵師來完成。

1939年秋天,杜聿明在廣西界首地區舉行大規模的師級演習,歷時一個月之久。軍訓部長白崇禧、訓練總監徐庭瑤帶參謀人員趕來參觀演習。結束後,徐庭瑤激動地說:“現在我可以告知天下,國家創建這支機械化部隊沒有白花錢,我舉薦了第五軍軍長,我沒有看錯人。”

此時,杜聿明34歲。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崑崙之刃

1939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多事之秋。


歐洲,德國於9月1日入侵波蘭。兩天後,英法兩國宣佈對德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9月13日,日軍大本營作戰部長富永恭次少將提議,切斷中國與越南之間的運輸通道。原因在於,英法對德開戰,無暇顧及遠東殖民地;同時,這條隱藏在深山密林中的運輸線對中國戰區十分重要。來自國際的援助和中國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大量軍備物資,都需要從這條運輸線源源輸入國內,這是我國抗日作戰能力的保障之一。

與此同時,日軍情報部門瞭解到:國民革命軍只有少數部隊在廣西一帶海岸線佈防,有利於軍隊強勢登陸,之後可以進一步佔據廣西南寧以東50公里處的戰略要地—崑崙關。

10月6日,日軍大本營下達了強勢登陸作戰的命令。11月9日,駐守廣西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命令沿海守軍進入迎戰準備。16日,日軍以70艘艦船的龐大船隊,冒著強風從三亞出港,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相繼登陸成功,建立灘頭陣地。日軍推進速度極快,加上飛機掩護,攻勢兇猛,國民黨軍於16日晚敗退。

桂林行營白崇禧,也止不住一陣驚慌,急忙電告蔣:

今晨敵等附飛機百餘架,艦艇五十餘艘,於欽縣、防城登陸,一再佔領南寧,現距登陸根據地達20公里,我第46軍、新編第19師正與敵苦戰,餘情續報。

白崇禧隨後向蔣要兵,說“非第五軍不可”,蔣心疼親生兒子和錢,起初不願意給,最後磨不過白崇禧,還是讓杜聿明帶著第五軍千里救火去了。但杜聿明還在路上的時候,日軍就佔領了南寧,並於12月4日起,以1個騎兵聯隊和一個步兵大隊駐守在崑崙關。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崑崙關戰勢圖


12月18日,中國軍隊的反擊正式打響。此後三天裡,杜聿明指揮部隊,先後擊破日軍增援部隊,割裂崑崙關日軍與外部的聯繫,切斷了日軍的後方交通。再加上空軍的援助攻擊,將日軍鎖死在了包圍圈內。29日,從江西趕來的第66軍到達後,第5軍以步兵、坦克、炮兵協同作戰,再次對崑崙關發起猛烈攻擊。12月31日,軍隊攻克崑崙關,日軍大部分被殲滅。

崑崙關獲勝後,杜聿明為紀念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第五軍官兵,特在崑崙山上建立了一座“陸軍第五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親筆楷書寫下了四百字的悼念碑文。杜聿明對前來採訪的美國記者說:“諸位要記載這一次勝利,千萬要帶一筆:本軍的勝利,其實也就是民眾的勝利。”

日軍團長中村正雄曾於1929年12月23日的戰場日記中,這樣寫道:

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帝國軍隊更強的軍隊……

遠征中緬

如果說崑崙關是杜聿明和第5軍的立威之戰,那中緬戰場,就是第5軍的折戟,是命中註定。

1941年,抗日戰爭過去大半,日本國內政治格局發生變動。日本近衛內閣集體辭職,東條軍人內閣上臺。11月,日本天皇在東京發佈兩次戰爭命令,日本戰爭機器全部開動。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同一天,日本飛機全面轟炸了西方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僅僅一週,盟軍就損失了1000架作戰飛機和120艘艦船,暫時失去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爭主動權。

但從中國的立場看,美國加入同盟國對日意德宣戰,無疑使同盟國一方增強了力量。換句話說,日本必須分散一部分兵力應對美國,這就減少了日軍派往中國的兵力。因此,已經和侵華日軍打了四年的國民政府,終於正式向日意德宣戰。

而此時,中國沿海港口已經全部失陷,滇越公路在不久前的桂南會戰中被切斷,大量的英國援華物資,只能通過一條途徑熱帶雨林的中緬公路運往中國。12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重慶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建立了軍事同盟。重慶軍事委員會立即組建了中國遠征軍,下轄三個軍約10萬人馬,杜聿明任遠征軍副總司令兼主力第5軍軍長。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英軍在緬甸的駐軍極少,戰鬥力又奇差。如果日軍入侵,英軍必定會放棄緬甸。這樣一來,緊鄰的雲南省就會成為日軍第二步入侵的目標。而一旦雲南被攻佔,那麼四川、貴州也很難保全。所以,國民政府一邊調派軍隊入緬,一邊組建了軍事參謀團,駐紮在雲南昆明。

但實際上,軍事參謀團就是代表中國政府指揮遠征軍,權利大到可以先斬後奏。可杜聿明又直接聽命於蔣,常常越過參謀團和蔣直接聯繫。所以很多時候,令出多門,指揮官之間常常意見紛爭。

1924年2月16日,日軍大舉進攻,緬甸局勢惡化。應英軍要求,遠征軍正式進入緬甸作戰。但問題就在於,遠征軍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氣候不適、情報不靈,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緬甸對中國太重要了,可英軍卻一心想退守印度,放棄緬甸。杜聿明非常生氣,指責英國人太過自私自利。

不久,英軍用計將中國軍隊騙進作戰區域後,便拔腿先跑,甩下中國軍隊替他們做後衛。杜聿明率領軍隊和日軍展開了一系列大小規模的戰爭,均以失敗告終。4月28日,盟軍的大後方臘戊也宣告失守。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眼見大勢已去,杜聿明所能做的,只有想辦法將部隊撤回國內。熱帶雨林裡,又是大夏天,蚊蟲肆虐,毒蟲攻擊。許多士兵因為感染病菌得不到救治,最終死在了叢林中。杜聿明從進入野人山開始,就沒從擔架上下來過。他脊柱炎反覆發作,同時飽受胃潰瘍和迴歸病的折磨,隨行醫生在倉皇出逃中,竟然把藥品弄丟了。進入密林深處後,部隊基本處於彈盡糧絕的狀況。就這樣,將近四萬人的軍隊,最後只剩下三千人逃出野人山。

只剩半條命的杜聿明一再向蔣檢討:這次作戰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請校長處分。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晚年杜聿明


救火隊長

人人都知道,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戰士活捉。可很少有人知道,那時候的杜聿明,已經病重到無法正常行走,上下飛機時,都需要有人攙扶著。即便如此,他還是接下蔣的命令,從遼瀋戰場上一下來,就火速跑到了淮海戰役中。

而杜聿明最讓人敬佩的就是這一點,他雖然只是中將軍銜,卻在國民黨政權最後的危亡時刻,肩負起了遼瀋、淮海兩大場戰役的指揮重任。他雖是敗將,卻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優秀軍人,同時也贏得了後人們的敬重。

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恃才傲物,眼高於頂。但杜聿明卻是他唯一誇過的中央軍將領。他在回憶錄中說:“為將者若光亭(杜聿明字光亭)之飾軍愛民,何愁國之不強!

杜聿明一身的的傷病,在北京功德林監獄中得到救護,這讓他非常感動。1959年,杜聿明獲得首批特釋。1978年,杜聿明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副組長。

而他的家人,卻隨著蔣一起撤退到了臺灣。兒子杜致仁在美國讀書,每年都需要向臺灣銀行貸款3000美元,到了最後一年時,臺灣銀行卻中止了貸款。杜致仁只好向母親求助,杜夫人帶著幾個孩子和年邁的老太太,生活也十分拘謹。無奈之下,又只好向蔣借錢。蔣不知出於怎樣的原因,只借1000美元,而且還分兩次寄給杜致仁。杜致仁一看寄來的只有500美元,竟然自殺了。

不久之後,老太太也去世了。在老太太的葬禮上,宋美齡要求杜夫人帶著特殊任務,去美國看望拿了諾貝爾獎的女婿楊振寧博士。到了美國後,她再也沒回臺灣。

是崑崙之刃,也是被俘戰犯,杜聿明讓人嘆息又敬重!


杜聿明釋放三年後,杜夫人在多方協助下,回到祖國大陸。晚年的杜聿明一身頑疾反覆發作,到1981年行動已經十分困難,不得不住進醫院。1985年5月,住在醫院的杜聿明陷入昏迷狀態,再也沒醒過來。

5月10日,杜夫人給臺灣當局發去電報說:

我以悲痛之情,奉告我夫杜聿明,於五月七日晨七時二十七分,在北京病逝。請轉告我的女兒和女婿、兒媳等七人,來北京參加追悼會。骨肉團聚,親視入殮,以盡孝恩。一佚葬儀告畢,即行歸返。懇請予以便利,至深哀盼。

十幾天後,杜夫人在追悼會上等到最後一分鐘,也沒見到孩子們的身影。

三年後,杜夫人孤身在大陸,思念著海峽那邊的兒女們,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