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厄瓜多爾為何不再庇護阿桑奇了?

當地時間4月12日,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躲”了7年的維基解密聯合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被衝入使館的英國警察逮捕並帶離。隨後,美國司法部門宣佈了對阿桑奇涉嫌洩露美國國家機密、入侵計算機系統等罪名的起訴。

據外媒報道,英國警方在厄瓜多爾大使館撤銷了對阿桑奇的庇護之後,依照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2012年發佈的逮捕令和美國政府提出的臨時引渡,對阿桑奇實施逮捕。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2012年裁定阿桑奇違反了保釋條例,而美國的引渡要求則是依據2017年12年發出的一份逮捕令,指阿桑奇與2010年初美國士兵切爾西·曼寧的洩密案有關。

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在阿桑奇被捕後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阿桑奇“反覆破壞國際慣例和日常協議”,因此厄瓜多爾決定撤銷對其的庇護,“這是一個主權決定”。

不過,這可能只是厄瓜多爾這個人口不足1700萬的南美洲小國,在過去10多年與美國激烈對抗之後不得不做出的“現實”決定。

庇護阿桑奇被認為是厄瓜多爾前總統科雷亞採取與美國對抗的左翼路線的一部分。在這一路線下,2007年,厄瓜多爾拒絕重新與美國簽訂駐軍協議,並在2011年驅逐了時任美國駐厄瓜多爾大使。2012年,科雷亞政府決定給予阿桑奇政治庇護,這加劇了厄瓜多爾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在過去幾年,美國不斷在國際上壓制科雷亞政府的生存空間。美國是厄瓜多爾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在進出口上對厄瓜多爾產品進口的限制,使美厄兩國貿易持續萎縮。據統計,厄瓜多爾對美國的出口從2014年的108.7億美元大幅下跌至2018年的57.6億美元。江西財經大學亞太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唐俊表示,美國還策劃了一系列針對厄瓜多爾的情報行動,分化玻利瓦爾聯盟,對厄瓜多爾國內政治左翼勢力進行分化,扶植反對派勢力。

同時,2015年石油價格下跌之後,以原油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厄瓜多爾經濟承壓陡然上升,科雷亞政府的過度福利政策面臨嚴峻挑戰,也讓接任的莫雷諾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和債務壓力。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和債務問題,莫雷諾政府不得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簽訂一份42億美元的援助協議。然而,想要簽下這份協議,意味著要跟IMF最大股東——美國——搞好關係。

這也導致這兩位出於同一政黨的總統之間出現裂痕,莫雷諾就曾公開將阿桑奇稱為“鞋裡的石子”,並表示庇護阿桑奇是“上任政府留下的麻煩”。顯然,從莫雷諾政府的角度來看,結束對阿桑奇的庇護,即可修復美厄關係,讓承受重壓的厄瓜多爾經濟得到喘息的機會。(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