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賽事頻繁進入中國是中國搏擊市場正在崛起的最佳證明。

新華網體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李旭)3月底,在綜合格鬥賽事ONE東京站的比賽中,中國選手熊競楠TKO(技術上打倒)挑戰者李勝珠,第三次成功衛冕金腰帶;3月初,張偉麗在UFC賽場戰勝特西婭-託雷斯,成為第一個進入UFC排名前十的中國拳手。這期間,林荷琴取得自己在ONE賽場首秀的勝利;加冕WBA羽量級世界拳王60天后,徐燦也在3月末捧起了自己的第一條WBA世界拳王金腰帶……一個月內傳來諸多喜訊,是中國搏擊運動快速進步的註腳。

作為一項涵蓋拳擊、跆拳道、泰拳、空手道、散打、柔術等多種身體接觸類運動的體育項目,搏擊因其對抗性強、觀賞性高,在國際上有著廣闊的市場。近幾年,隨著國務院第46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搏擊運動和馬拉松、自行車等體育項目一樣,在中國也迎來了快速發展。

政策利好、資本湧入,經歷甜蜜期

體育產業迎來了好時光。自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出臺以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等利好政策陸續問世。

“可以說46號文件的出臺,吹響了中國搏擊運動進擊的號角,也帶動了整個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資深搏擊類自媒體“格鬥迷”聯合創始人侯創業告訴記者。

藉著這股東風,大大小小的搏擊賽事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格鬥迷”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共舉辦了800場左右的格鬥賽事,相關活躍賽事品牌約50個,全國拳館在7000家以上,職業拳手和武校學生更是逐年增長。

與此同時,基於對中國搏擊運動前景的看好,UFC 、ONE等世界優秀搏擊類賽事紛紛進軍中國,並不斷吸納優秀的中國選手出戰自己的賽事。徐燦、李景亮、張偉麗、熊競楠、林何琴就是其中優秀代表。

“國外賽事頻繁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搏擊市場正在崛起的最佳證明。”在中國運營UFC的Endeavor巍美副總裁賀雲波表示。征戰ONE賽場的熊競楠也認為,中國搏擊運動近年來取得了極大進步,“這項運動在中國已經開始普及並得到認可,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對中國搏擊來說是希望之光。”

體育品牌361度,被認為是新科世界拳王徐燦奪得金腰帶的最大受益者。“我們之所以選擇贊助徐燦及其團隊,就是基於對中國搏擊這一領域廣闊市場前景的看重。”361度公共事務中心總監韓曄說,“搏擊運動在中國正處於一個升溫的狀態,消費者對搏擊運動的理解、喜好正在不斷加深。”

亂象多、變現差,行業待規範

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國搏擊運動也遭遇著“成長的煩惱”。賽事數量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大量資本湧入卻商業變現難,項目發展快但大眾觀念革新慢等問題仍困擾著中國搏擊運動。

“搏擊在中國起步較晚,職業化程度還很低。這讓我們的觀眾基礎、商業模式、相關文化都和該領域發展優秀的國家有一定差距。”侯創業表示。

雖然近5年中國搏擊運動經歷了黃金期,但之前有些賽事為了迅速積累觀眾而炒作民族情感、吹“愛國哨”,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中國搏擊運動的發展,“這種炒作方式,無益於項目本身的健康發展,還會進一步拉低大眾對搏擊的認知。”

“作為一項在中國還算不上主流的運動,搏擊目前在國內還處於培育期,我們不能拔苗助長,通過這些違反運動健康發展規律的行為來推進項目的擴張。”賀雲波認為,搏擊運動需要在國內獲得更多積極正向的宣傳普及,而不是弄虛作假的鼓吹,“我們要讓大眾知道搏擊賽事並不代表暴力、浮誇和投機,而是一種健康的體育項目,這樣才會有更多人接受這項運動。”

與觀眾並不買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幾年大量資本紛紛湧入中國搏擊運動,催生了大量相關賽事。但隨著商業開發難、變現能力差等問題日益明顯,這些狂熱的資本正不斷流失。

“和發達國家比,我們的搏擊賽事盈利模式非常單一,除了廣告、贊助外,還找不到其它較成熟的可持續盈利方式。”侯創業表示,“當賽事一直虧損,資本方就不再願意投入,加上受大環境影響,可以說這兩年整個市場屬於趨冷的狀態。”

不過,在侯創業看來,任何行業剛發展的時候總會有大批人和資本一窩蜂擁進來,大浪淘沙之後,會留下高品質、好口碑的賽事,“這勢必讓中國搏擊在重新洗牌後取得更大的進步。”

基數大、儲備厚,發展潛力大

受諸多問題困擾的中國搏擊,同樣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賀雲波就認為,中國搏擊運動有著大量的人才儲備,“中國各個搏擊項目專業隊都有許多優秀的運動員,他們在退役後都有希望轉型為站立式搏擊或者MMA運動員,在職業搏擊舞臺取得新的輝煌。”

韓曄也表示,豐厚的搏擊人口基數和人才積累,是中國發展搏擊運動強大的動力,而悠久的武術文化傳統和武術精神,則是我們發展搏擊運動很好的先天條件。“現階段要做的,就是讓這些武術愛好者由傳統武術的認知轉變成現代競技搏擊的認知,這個過程是需要培育的。”侯創業指出。

至於商業模式的健全,賀雲波相信中國搏擊市場正在不斷改善。“隨著經濟實力提升和消費升級,中國人的體育消費需求已開始從傳統的體育製造用品消費轉向娛樂性、觀賞性消費。”

以UFC為例,2017上海站作為中國大陸首站,吸引了15000多名觀眾現場觀賽;2018年北京站的比賽同樣座無虛席。“大量付費現場觀賽人數和線上觀賽人群的出現,不僅說明UFC在中國有著相當紮實的品牌號召力,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認可和接受這項運動。”

而中國的搏擊賽事,如何營造品牌、形成持續化發展,如何提升公信力和影響力,還需要相關人士的不斷努力。“UFC用了25年時間,形成了現今包含付費直播、版權售賣、門票收入、廣告代理、周邊開發等多個環節的成熟商業化模式,這給中國搏擊賽事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我們非常看好中國搏擊運動的未來,也相信搏擊運動在中國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賀雲波說。

作為這個項目的深度觀察者和記錄者,侯創業甚至認為,搏擊在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繼足球籃球之後的第三大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