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你們的鬼節是幾號

書名:《血紙人》

關鍵詞:懸疑靈異

簡介:

“我可以告訴你真相,但你已不在人世。”六十年前,日本人血洗古塘鎮後,留下二百餘人留守。小隊長崗村次郎一覺醒來,發現窗戶外站著一個恐怖的血紙人。一個又一個日本人神秘死去。而這些死去的人都和血紙人有關。大佐寅赤尾介決定親自調查……六十年後,詭異的血紙人再度出現!成了姦殺少女系列案的元兇。一個試圖探究真相的日本青年走進古鎮。是否存在著傳說中的吸血鬼?他能逃過血紙人的索命追殺,並最終破解血紙人迷局嗎?

推薦指數:⭐️⭐️⭐️⭐️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閱讀

(此處已添加小說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精彩試讀:

已是六七月,天氣變得越來越熱。孟懷柔看了一會報紙,起身去打開電扇。

這時候,傳來敲門聲。孟懷柔說:“請進。”

門開了,門口出現的人讓孟懷柔一愣。她覺得很面熟,但一時又記不起在哪裡見過。

“孟懷柔,你好!不記得我了?”木村秀夫說。

孟懷柔竟有些吞吞吐吐:“對不起,你,你是——”

木村秀夫微笑道:“我叫木村秀夫。我們在北京國展上見過面。我還有你的名片,我是根據名片上的地址找到這裡的。”

孟懷柔想起那個突然暈倒在地的日本老人:“你爺爺的事情,真的很抱歉。”

木村秀夫搖搖頭:“你沒必要感到愧疚,那是我爺爺自己的原因。”

孟懷柔熱情地給木村秀夫讓座。孟懷柔:“為什麼不遠萬里來我們古塘鎮?”

木村秀夫沉吟了一下說:“因為,我很喜歡你們的剪紙藝術。”

孟懷柔明白了木村秀夫的來意,咯咯笑道:“你想了解剪紙藝術?有什麼問題就問我吧,我不能算專家,也稱得上半個專家。”

木村秀夫驚詫:“這麼說你非常瞭解剪紙了?”

孟懷柔點點頭:“如果不客氣的話,可以這麼說吧。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於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木村秀夫饒有興趣地望著孟懷柔:“這樣的材料很容易找到、成本低廉。剪紙在古塘鎮是不是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它主要用在什麼地方?”

孟懷柔驕傲地說:“當然了。古塘鎮素有‘剪紙之鄉’的美稱。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有著文化藝術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這裡的剪紙不僅品種繁多、內容豐富,而且構思巧妙、寓意深刻,人物花草、民情風俗、鳥獸魚蟲,應有盡有。無論是歲時節令、居住、服飾,還是誕生、成年、婚葬、壽筵,到處都能看到五彩繽紛的剪紙。關於剪紙,還有許多傳說。”

木村秀夫心中一喜,道:“什麼傳說?”

孟懷柔說:“《史記·晉世家》中記載有‘剪桐封弟’的典故。相傳周成王小時候,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玩耍時,把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叔虞說,‘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幾天後,周公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封叔虞為諸侯,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周公道,‘天子無戲言,天子說出的話,史官要如實記載它,樂工要唱誦它,士大夫要傳揚它。’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叔虞日後被稱為唐叔虞。公元前2世紀,古人發明了紙,於是開始有剪紙出現。到了唐、宋,剪紙已作為一種吉祥喜慶的飾物在民間廣為流傳。”

木村秀夫似乎對這個傳說興趣不大,他想盡快把話題引向自己關注的事情上,便問:“中國的剪紙有避邪除疫作用嗎?”

孟懷柔說:“當然有了。當自身生存的安全及繁衍後代的願望無法實現時,人們便開始藉助於藝術手段來同神鬼對話!民間傳統剪紙就是人們所利用的表現手段之一,比如古塘鎮鬼街紙藝鋪賣的那些‘紙神’、‘門神秦瓊尉遲敬德’‘驅鼠疫婆婆’、‘猴王降妖魔’、‘虎龍避邪獸’、‘神獸’,他們都以驚人的膽量,無邊無窮的法力驅走妖魔病疫,保護人類平安、子孫繁衍。春天萬物復甦,毒蟲一類也四處活動,為免受其害,古塘鎮一帶傳統習俗要在五月端午節剪‘五毒圖’、神牛、老虎,並貼於門上,希望除魔避邪。過幾天就是鬼節,古塘鎮人會在鬼街搞許多活動,到時候你會看到牛鬼蛇神、血紙人等活靈活現的形象。”

聽到“鬼節”兩個字,木村秀夫心頭一顫,追問:“你們的鬼節是幾號?”

“農曆七月十五日!”孟懷柔按著自己的思路接著說:“剪紙除了趨吉避邪之外,根據其表現形式還可以分五類,以人們喜愛的飛禽走獸、花卉瓜果反映人們求取吉祥、祈盼幸福的美好願望。以‘福祿壽喜’等為主題表達人們希望富貴長壽的願望。還有以家庭和諧興旺、子孫綿延為主題。大多數的老百姓在剪紙過程中,往往還寄託著自己對家庭生活富裕安康的美好願望。如民間剪紙‘金玉滿堂’,其實剪的就是兩條魚,‘金魚’與‘金玉’讀音相同,池塘的‘塘’字與堂屋的‘堂’字讀音也相同,民間以諧音取其意,便是金玉滿堂,期望家中堆金積玉,富貴榮華。一些流傳廣泛的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典故也是剪紙的優秀素材。如老鼠娶親、劉海戲金蟾等。”

“老鼠取親?”木村秀夫望著孟懷柔,覺得如果她再戴上一幅眼鏡,就很像一位漂亮親切的小學語文老師。

孟懷柔說:“這個我在一本清俞越《茶室叢鈔》的書中看到過。老鼠生了個女兒,要把它嫁給一個有權有勢的女婿。它們認為太陽高高懸在空中,應該是世界上最高貴的,就求太陽作它們的女婿。太陽說不行,後來又找到烏雲、風、牆,最後找到貓,貓一聽很高興,說好當晚娶親。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當花轎抬著新娘還沒來得及下轎結拜時,老貓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其實,春天正是老鼠繁殖的季節,所以正月裡要舉行一次捕鼠的集體行動,稱為填倉節,每到正月二十五日的前夜,百姓們誘鼠出洞,放貓擒拿老鼠,以保護填好糧米的倉房。隨著現代人們觀念的更新,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人和物作為剪紙的新素材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如毛主席頭像、奧運福娃等……”

木村秀夫彷彿被上了一堂紙藝課,漸漸聽得入神。他無法想像小小的剪紙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眾多的角色。

孟懷柔忽然想起什麼,折身從書櫃中拿出一個本兒來:“你瞧,這是我收集的有關剪紙藝術在古代詩詞典籍中的記載。”

木村秀夫拿過來細看,孟懷柔的字跡溫柔婉約,清新自然:

唐·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裡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唐·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剪綵也就是剪紙;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廣州建德縣誌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髮,室人裝璜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宋·楊萬里集子裡,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說他“取義山經年別遠公詩,用青紙剪字,什米元章體逼真”。

木村秀夫忍不住驚歎:“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孟懷柔不無自豪地說:“我還想就古塘鎮剪紙寫一本書呢。即然你來我們古塘鎮,就好好研究一下古塘鎮的剪紙藝術。我可以陪著你一同研究,當你的半個老師。”

“非常榮幸!”木村秀夫當然求之不得。他看到孟懷柔身後書櫃裡滿滿的書,問:“你能不能幫我找一些描寫古塘鎮的書,我想再詳細地瞭解古塘鎮的過去。”

孟懷柔說:“我們地方誌辦公室去年出版一本書,叫《古今古塘鎮》,我送你一本。”

木村秀夫接過厚厚的書,說:“謝謝你,你能不能在上面給我籤個字。”

“為什麼?這又不是我寫的書。”孟懷柔笑道。

“雖然不是你寫的,但是你送給我的。我想留下你的墨寶做紀念。”

孟懷柔笑了,只得在扉頁上寫:贈木村秀夫先生,並寫上自己的名字。

“你的字很漂亮,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漂亮女孩子的字。”

“你這樣都誇得我不好意思了,日本人是不是都這樣夸人?”

本文節選自《血紙人》,喜歡的朋友點擊上方小說卡片,即可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