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八項新政推出 加強聯通有望產生集聚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八項新政推出 加強聯通有望產生集聚效應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大型基建項目陸續啟用,大灣區內的設施聯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新華社)

隨著期待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的出臺,大灣區建設正式揚帆起航。

據香港政府網消息,3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成員身份出席了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並歡迎中央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出的八項政策措施。她指出,這些措施將便利香港居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並加強大灣區內人流、物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

有關措施涵蓋在內地繳納個人所得稅相關“183天”的計算方法(即在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當地政府為境外(包括香港)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即“港人港稅”)、支持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九市創新創業、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便利化改革試點、便利港澳車輛進出內地口岸,以及擴大海關跨境快速通關對接項目的實施範圍。

林鄭月娥表示:“這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涵蓋範圍廣泛,亦是特區政府一直努力爭取的範疇。我們會切實與相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跟進,落實有關政策,未來亦會繼續與內地有關部委和香港各界別加強聯繫和溝通,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的香港居民推出更多便利措施。”

據悉,目前境外人才所得稅補貼已在前海和橫琴推行,由當地市政府對所得稅差額進行補貼,相關政策將擴大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但僅適用於指定人才。

據悉,2017年,廣東省已通過開展稅收合作,為符合協定待遇條件的香港、澳門企業分別減免稅款近35億元、1500萬元,有效優化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營商環境,釋放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基建互聯互通明顯加強

規劃綱要指出:“發揮香港、澳門的平臺與示範作用,支持珠三角9市加快建立與國際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干預,加強市場綜合監管,形成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諮詢合夥人曾惠賢坦言:“如果說成群的現代化港口、機場、鐵路、公路和樞紐是大灣區發展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基礎設施,那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絕對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隱形基礎。”

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香港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第四,超越大多數發達經濟體。

“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各方人才的支持,而優質的居住環境,包括醫療、教育、低稅制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應加強和香港交流溝通,力爭短期內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營商環境,保持和提升大灣區對企業、創業者以及人才的吸引力。”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大型基建項目陸續啟用,大灣區內的設施聯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普華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彭浩賢認為,大灣區多維度的交通網絡構建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核心關鍵,“它可以促進人流、物流,從而促進資金流、資訊流的高效流通。規劃綱要為灣區內不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提供了互聯的理想藍圖,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通基建項目提供了宏觀及戰略指導。”

“大灣區基礎設施的打造和設計需要具有前瞻性與突破性,通過聯通網絡化,極大促進沿線經濟要素的流動,形成規模化的集聚效應。大灣區東岸與西岸的橫向聯繫需要進一步加強,廣深港、港珠澳、廣珠澳三大骨架的運輸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快捷迅速的基礎設施,將是打造大灣區一小時優質生活圈的基礎。為此,彭浩賢建議,大灣區內應該提升多式聯運,“做好不同運輸方式的銜接與接駁,一體化的聯運管理,如一票式聯程、一卡通和一單制聯運服務等,通過電子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斷提高粵港澳三地來往的便利化水平。”

事實上,近年來,大灣區主要城市間的交通網絡已有明顯改善,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目前香港富豪鄭裕彤家族旗下的新創建集團在內地經營15條道路,其中7條位於大灣區,分別為廣州市北環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廣珠段)、京珠高速公路(廣珠北段)、廣肇高速公路、深圳惠州高速公路(惠州段)、廣州市東新高速公路、廣州市南沙港快速路。新創建集團作為新世界集團發展旗下的基建及服務旗艦平臺,業務涉及道路、環境、物流及航空四大範疇。

新創建集團執行董事何智恆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去年12月底的6個月內,大灣區的7條收費公路日均車流量最高上升28%,“未來大灣區會有更多公路或大橋項目落成啟用,隨著交通網絡愈完善,交通需求便會愈大。”

以廣州北環高速公路為例,這條總長22公里的雙向六車道公路,連接西部的廣佛高速公路以及東部的廣深高速公路,車流非常繁忙,每日交通流量高達36萬輛次,是香港紅磡隧道的3倍。

何智恆坦言:“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尋找一些成熟的公路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們要能看到車流量明顯上升的趨勢,能夠符合我們要求的高單位數,低雙位數的投資回報目標。目前亦有愈來愈多的民營企業因為融資緊張而出售公路項目,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投資機遇。”

推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

近年香港保險市場發展蓬勃,投保額度不斷上升,內地旅客已成為香港保險市場最重要的增長動力。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目前香港保監局正在積極準備去北京拜訪內地相關監管機構,商討如何儘快落實大灣區內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的相關事宜。-

由於設立服務中心既不涉及市場對接,亦不涉及銷售行為,而是將現有服務轉移提供地點,牽涉的改變不大而且兩地互惠,因此兩地政策協調可操作性較強。據悉,大灣區服務中心在首階段將以客戶服務為主,比如處理售後保險索賠、相關投訴等,而其後再拓展至收取保費、發放理賠款等涉及資金往來的服務。

“允許香港保險公司在大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提供理賠及其他售後服務,無疑將為香港保險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將香港的保險業由一個700萬人口的市場拓展至大灣區7000萬人口的龐大市場。香港本地保險業逐漸趨於飽和,大灣區將提供一個新的機遇。”新創建集團行政總裁馬紹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灣區規劃在方向上對保險業肯定是重大利好,我們比較期待具體的政策如何落地。”

新創建集團早已有所動作,在去年底宣佈以215億港元收購富通保險,首次進軍保險業。富通主要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目前擁有約2500名保險代理。未來希望與新創建旗下港怡醫院和內地9個醫療中心,及新世界集團旗下的醫療保健、養生等不同業務板塊產生協同效應。

根據瑞士再保險發表的報告,2017年香港保險密度為 8320 美元,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保險滲透率為 18%,亞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香港作為亞太區保險樞紐當之無愧。

“香港的很多保險產品比較先進,可以考慮一些安全、簡單的保險產品進行試點,提供一些平臺或解決方案。”普華永道中國南部及香港審計主管合夥人周世強指出。

事實上,太平洋保險集團已經主動配合保險監管和港珠澳大橋管理部門為跨境車輛提供完善的風險保障服務,並積極研究跨境車輛保險三地通保通賠等便利措施,創新性地推出了“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保險方案”,實現了跨境承保和三地通賠的“一小步”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