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實驗室的24項國家標準

中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標準化部主任楊力信2月底在香港國際珠寶展期間舉行的訪談會上表示,全國493個珠寶實驗室現已統一採用24項國家標準。

珠寶實驗室的24項國家標準

楊力信:亞太地區擁有完整的珠寶產業鏈。

隨著中國珠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制定統一標準有助產業的長遠發展。香港國際珠寶展首日(2月28日),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舉辦了一場「開放.融合.共贏─國際珠寶業與標準化訪談會」,就內地珠寶行業標準化工作現況、國際珠寶業標準化的統一,以及加強區域珠寶文化融合等議題進行交流。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標準化部主任楊力信是訪談會講者之一,據他表示,中國珠寶行業的標準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目前,內地已制定了24項國家標準,其中《珠寶玉石名稱》、《珠寶玉石鑑定》、《鑽石分級》是行業最基本的標準。這些標準由一個包括企業的管理者、質量控制者以及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專業人員的45人專家小組制定。全國493個珠寶實驗室現已統一採用這些標準。

楊力信認為,開展國際珠寶行業貿易和消費市場的信息共用,同時在名稱、術語、技術方法和品牌等方面統一規則,可給消費者統一的概念,讓消費者不再想買而不敢買。

致力推進標準化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內地珠寶行業迅速發展。楊力信指出,中國珠寶文化與西方有很大不同,中國是玉石文化,而西方是寶石文化。除了文化的不同,中國珠寶市場在全球珠寶產業鏈中佔特殊地位,既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每年大約消費1,000億美元,同時也是世界珠寶製造業的加工基地。

楊力信表示,中國珠寶行業近年迅速發展。上海鑽石交易所2000年成立,上海黃金交易所2002年成立,2018年財政部降低了珠寶首飾類進口的關稅,2018年12月上海寶玉石交易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級交易平臺並正式更名為中國寶玉石交易中心。楊力信說:「政府不斷地努力推進中國標準與全球標準的對接和統一,聯通『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全球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交流互動、互相建設、開放包容、互通互聯、成果共用。」

推動亞太地區珠寶商貿協調發展

楊力信指出:「亞太地區珠寶行業面臨很多的挑戰,包括技術壁壘、實驗室標準差異、名稱差異、職業操守紕漏、礦山環境保護等。亞太地區擁有一條完整的珠寶產業鏈,因此應該從亞太地區做起來應對挑戰,開展國際間的技術交流,開展全球珠寶貿易和消費市場信息共用,建立統一的品牌規則,逐步實現全球珠寶行業標準化的統一。」

訪談會上,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泰國珠寶首飾研究院(GIT)、印度寶石學院(GII)、中國寶玉石交易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倡議書,共同發起亞太珠寶標準化技術聯盟(AGA)。

珠寶實驗室的24項國家標準

亞太珠寶標準化技術聯盟戰略合作倡議書在香港國際珠寶展上籤署。

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珠寶展2019已於2月28日至3月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實習記者 胡文倩 香港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