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黃金王國”加納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大都是黑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稱為“黑非洲”。

在古代,黑非洲有一個加納王國,以盛產黃金而聞名於世。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很多商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穿越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來這裡做生意。

11世紀的時候,一個叫貝克利的摩洛哥學者對這個黃金之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巧他的一位朋友要去加納做生意,貝克利就隨商隊起出發了。

歷史故事:“黃金王國”加納

無邊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一眼望不到邊,沙漠中沒有一株植五物,有的只是渴死的人和駱駝的白骨,令人不寒而慄。貝克利朋友的年商隊裡有很多的駱駝,除了貨物之外,還馱著大量盛著清水的皮囊。

經過了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一天早上,朋友指著南方的一片黑影對貝克利說:“看!奧達格斯特到了。”朋友向貝克利解釋,奧達格斯特是黃金之國加納北方的一個邊境城市,是北方的門戶。所有來加納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都要經過這裡,繳納進口貨物的稅款。看到奧達格斯特,商隊裡的阿拉伯人頓時發出一陣歡呼,因為他們終於走出了撒哈拉大沙漠。大家振奮精神,趕著駱駝,很快來到了城下。

歷史故事:“黃金王國”加納

來到城門口,他們看到很多商隊正在排隊進城。城門口是加納的稅務官,負責徵收進入加納的貨物的稅款。按照規定,商人運進一馱(一頭駱駝所馱的貨物)食鹽徵收1個金幣,運出一馱食鹽要徵收2個金幣,一馱銅徵收5個金幣,一馱雜貨則要徵收10個金幣。過了一會兒,輪到貝克利朋友的商隊繳納稅款了。稅務官仔細檢查了他們所攜帶的貨物,徵收了金幣後就讓他們進城了。

貨物交易的場所不在奧達格斯特,而在加納的首都昆比(今馬裡共和國首都巴馬科以北),所以商隊稍事休息後,馬不停蹄地向昆比趕去。貝克利騎在駱駝上,仔細觀賞加納的風土人情。在通往昆比的大路兩旁,有很多村莊,村莊裡蓋著一座座圓形的草房子。黑人男子都不留鬍子,女子都不留頭髮,他們手持農具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著,莊稼長勢喜人。在河邊,有很多黑人正在淘金。向朋友打聽之後,貝克利才知道,原來在加納,從山裡開採出來的大塊黃金都歸國王所有,而平民只能得到從沙石裡淘取的少量的黃金。國王擁有很多的黃五金,最大的一塊可以做拴馬石。

經過幾天的跋涉,商隊終於來到昆比。昆比有3萬人,是一個大城市,有寬闊的街道、高大的建築。

忽然,貝克利聽到一陣歡快的鼓聲,街上的人們紛紛站在路旁興奮地望著鼓聲傳來的方向。“是國王巡遊!”朋友一邊拉著貝克利站到路邊,一邊對他說。

只見兩排雄赳赳氣昂昂的士兵手持長矛走在前面開道,命令百姓迴避。國王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頭上戴著一頂高大的黃金王冠,脖子上帶著金項鍊,手腕上帶著金手鐲,身上的衣服更是鑲滿了黃金。貝克利仔細一看,連馬鞍都是黃金的!真不愧是黃金之國的國王啊。

歷史故事:“黃金王國”加納

第二天一大早,貝克利就和朋友來到市場做生意。市場是一片大空地,商人們把食鹽、銅、布匹等物放在地上,然後離開。不一會兒,加納人走上前,來到自己看中的貨物前,放下一定數量的黃金然後離開。這時阿拉伯人回到自己的貨攤前,如果覺得滿意,就拿起黃金離開;如果不滿意,就退回去。加納人又走過來,如果看見貨物旁邊的黃金被拿走了,就表示成交了,就把貨物拿走。如果黃金沒有拿走,就表示貨物的主人嫌出價太低,要求加錢,這時加納人就可以選擇繼續加錢或放棄購買。阿拉伯人把這種做生意的方式叫作“啞巴交易”。

貝克利的朋友對這次交易非常滿意,過了幾天,他們買了當地的象牙等物品後就回國了。回到國內,貝克利根據自己在黃金之國的所見所聞,寫成了《非洲見聞》一書,成為對非洲古代文明較早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