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玩手機怎麼辦?

娛樂630


昨天,嗨寶媽媽在群裡聊天,也在為孩子手機遊戲上癮而發愁上火。嗨寶玩起手機,也是怎麼喊都沒反應。才上幼兒園大班,玩手機已經從幾分鐘快速發展到半小時,乃至現在一個多小時還放不下。媽媽也想了很多辦法:


  1. 立下規定,到點放下手機,可孩子還是不撒手;
  2. 講道理手機對視力的影響,孩子不聽,還犟嘴說玩遊戲沒危害;
  3. 強硬搶下手機,不讓嗨寶玩,孩子哭鬧,還哭鬧著不去上幼兒園。
以上種種,讓嗨寶媽媽氣的火冒三丈,她一氣之下,再度升級動手打了孩子。消氣之後,她面對著讓家裡雞犬不寧,堅決不去幼兒園的小寶,即心疼後悔又憂心忡忡。

這可急壞了老母親,孩子慢慢長大,長期接觸手機電視,不僅僅對眼鏡有很大危害,還會變得不愛交流、不喜歡運動、影響學業成績和健康成長……我們甚至看到了這樣的新聞:

男童因脖頸側彎變成了“歪頭寶寶”到湖南郴州的一所醫院就醫。據醫生說,這是因為長時間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導致的脖子受傷,到醫院就醫時,男孩的腦袋已經到了必須用手託著才能擺正的地步。不過好在經過治療,小男孩已經慢慢恢復。

這樣的事情如今已經屢見不鮮,比如南通9歲的兒童,就因為長期低頭玩手機,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相當於四五十歲頸椎勞損程度。

此外,長期玩手機看動畫、打遊戲的孩子,長期以往,社交能力和自制力也會明顯下降:動畫光鮮的視頻畫面、激烈的情節讓孩子被動吸引,不願意主動思考;遊戲的即時獎勵機制,增加了即時滿足感,讓孩子們對付出努力而獲得的延遲滿足的書本學習、戶外運動,越來越不耐。久而久之,長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孩子甚至會因此產生交流障礙、性格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差,乃至長期處於抑鬱、焦慮等情緒,甚至出現人格分裂、暴力傾向等等心理問題。

孩子總玩手機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答案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爸爸媽媽主動思考:

  1. 孩子放下手機,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呢?

我們可以一起讀書、交流的美好時光,取代兩大一小的“手機族”;


我們可以全家在綠意盎然和鮮花之中盡情地嬉戲的時光,取代家中的沙發“葛優躺”;

我們可以一起做家務,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熱心幫助別人的高情商孩子

……


2.告別頭疼醫頭的“手機癮”戒斷,理性看待手機等電子產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會理智看待電子產品。手機並不是洪水猛獸,未來的科技智能時代,手機可以給孩子讀書,教孩子學習,方便我們在千里之外,和家人、朋友甚至天南地北的人交流……

不僅如此,很多家長還想讓孩子成為電子產品的主人,不僅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甚至帶寶貝去學習科學創新課程、智能機器人課程、互聯網編程課……希望孩子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

3.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共享智能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除了嬰幼兒期的視力發育關鍵期,嬰幼兒是絕對不能長期接觸電子屏幕的。

當孩子逐漸長大,手機就變成了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工具和木筏。因此,孩子喜歡玩手機,家長更重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最基本的,當然是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要適度,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約定好的玩手機的時間和次數,一定要達成共識,並且共同遵守。孩子有學習和模仿的天性,會觀察和學習最親近的爸爸媽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約定一天玩智能電子產品的次數和每次的時長。而作為規矩的制定者,自己也要遵守規矩,儘量少在孩子面前玩。

你知道嗎?ipad之父喬布斯,也是限制自己的孩子們在家使用電子產品的。《喬布斯傳》的作者艾薩克森指出:“喬布斯堅持每晚在廚房長桌吃晚餐,和孩子討論書籍、歷史與各種話題。沒人會拿出iPad或計算機。

最重要的,則是我們對於手機的用途,要進行有目標的引導:

一方面,平等地和孩子就手機上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溝通,像朋友一樣交流。孩子是不會向他不喜歡的人和事學習的。因此,先處理好平等和可溝通的情緒,才能對電子產品使用的時間和次數進行有效溝通。

另一方面,靠怒吼和打罵的教育效果是一時的,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的叛逆反彈或者膽小懦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我們是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因此,正確引導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讓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和孩子共同打造美好生活吧!

作者介紹:左手自由右手萌娃的80後講師,北大碩士,開啟會心育兒之旅。歡迎大家關注我


會心育兒成長


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兒童接觸手機等電子設備,開始接觸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兒童玩電子設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屏幕時間過長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

研究團隊從2008年就開始跟蹤近2400名兒童,調查他們日常屏幕使用時間,並且在兩歲、三歲和五歲這三個節點測試兒童們的溝通能力、運動協調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跟蹤結果表明大多數兒童的屏幕時間都超過了加拿大兒科學會提供的“每天一小時”指導意見,尤其在兒童三歲時,平均屏幕時長甚至達到了3.6小時/天。

調查顯示,屏幕時間越長的兒童在與人溝通、精細運動以及表達自我需求方面的能力越差。

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當孩子坐在屏幕前時,他們往往什麼都不做,也就不能鍛鍊到以上任何一種能力。

孩子玩手機“破壞注意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誤區

認為孩子可以安靜地玩手機很久,說明孩子的注意力還不錯。

其實,長時間的玩手機,恰恰是對孩子注意力的破壞!


玩手機時,屏幕上鮮豔的色彩、繽紛的動畫效果,吸引的是注意類型裡的“被動注意”,不需要孩子的意志控制,是“被吸引”的注意。


而上課學習,需要孩子主動將注意集中到老師的講課內容上,也就是注意類型裡的”主動注意“,調動聽覺注意、視覺注意,並過濾無用的干擾信息,比如窗外鳥叫聲、門外走路聲等等。

沉浸在手機、平板遊戲裡的孩子,長期刺激被動注意,導致孩子控制注意的能力越來越弱,習慣於豐富、高頻的信息刺激,而對於書本、黑板以及課堂上老師講課的聲音,就容易“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巧用這6招輕鬆戒掉孩子手機癮!


1在孩子的視線範圍,跟手機分家

美國西北大學的調查發現,有近4成的成人,下班後平均每天花超過11小時使用電子媒體。

因此與孩子處在同一空間時,請把手機靜音並留在別的房間,也不要開著電視當背景音樂;最好等孩子上床睡覺後,才去看3C電子產品。

幫助全家學會和電子產品分離不焦慮的做法是:

要求全家人每天至少關機1小時(做飯、吃飯或做家務都是關機的好時機),每週至少關機1天,每年至少關機一週(去度假時)。


2不能讓手機成為電子保姆

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天氣好晚飯後可以陪孩子散步半小時,或者一起進行家庭遊戲、家庭討論、親子共讀等活動。


儘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遊戲,參與他的遊戲,引領他玩得更深入、更長久、更有創意。孩子自然可以將注意力更長時間地集中於某項活動。


3孩子在吃飯時不準玩手機

很多家長在吃飯的時候喜歡讓孩子玩手機,餐桌上還會放很多玩具,這樣的話孩子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


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把所有的東西都收起來,甚至要把電視手機關掉拿走,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地吃飯。


4採用一些量化的獎勵

例如每天游泳6圈,每超過2圈,可以換取玩手機的時間為5分鐘。

每天畫畫時間1小時,如果超過30分鐘,就可以換取玩手機5分鐘等。

這樣既可以有效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


5發放玩手機通行票


每天給孩子發30分鐘一張的手機票4張,由孩子自行安排,玩手機時交票,但票用完後就不能再看了。

最好和孩子一起製作手機票:

把圖畫紙裁成小方塊,畫上漂亮的圖案,然後讓孩子摁上自己的小指印,告訴孩子這是他信守承諾的標誌。

6嘗試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在玩手機時問一些開放式問題,如果孩子能清晰地回答你的問題,這就說明孩子的大腦已經能夠加工具體的信息。


把看到的畫面轉變成文字,再抓住關鍵點概括出來。概括能力好了,對額葉的刺激更豐富,孩子的注意力也會更好。


多特兒童專注力


孩子玩手機的起始原因是什麼?家長是否有追溯過?

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很多是家長太忙或者無心陪伴,借用手機來搪塞孩子佔用自己的時間。

又或者家長自己在玩遊戲看視頻的時候被孩子圍觀,從此好奇心便被激發,孩子會認為裡面有趣的內容有很多!而家長都知道玩手機對孩子視力不好,就會在自己恢復理智的情況拒絕。

孩子的需求長期沒有被滿足,就會長期跟你“要”。恰恰手機遊戲裡的即時反饋會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這一點,家長不妨多和遊戲學習一下,遊戲的即時反饋是孩子上癮的原因。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任何舉動、言語都能儘量做到及時給予響應反饋,也可以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焦點從手機上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引導孩子閱讀,聽音頻,玩樂高等益智玩具。

除了一些具體的方法配合,比如:約定時間、獎勵機制等等來限制調整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家長們和孩子之間的有效陪伴!有效陪伴的核心在於專注的情感聯結。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走形式的陪伴。

總之,家長除了使用限制、約定、獎勵的一些方法輔助之外,想要徹底改善這一情況,更重要的是要跟孩子“走心”。

以上是我的觀點,我家三個寶貝也會玩手機,但是比起玩遊戲,他們每天更會自覺自發的要求看書閱讀時間,或者週末要求去圖書館看書。這一點也得益於大人的言傳身教。

關於家庭教育相關話題,歡迎私聊關注我吧!打了這麼多字,看完給個贊吧!^_^謝謝啦!



小虎爸家庭閱讀


孩子總是玩手機,喊他都沒反應,看來孩子已經沉迷於手機了,病的不輕!

孩子玩手機,啟蒙者肯定是家長,所以家長應該反思。孩子能沉迷手機,家長多多少少也愛玩手機,所以家長首先應該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甚至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交流,做一些親子游戲!

此外,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俗話說“物極必反”,再喜歡的遊戲也得有個度。

還有,切不可急於求成,一個習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戒除,要循序漸進,逐步讓孩子迴歸正常!


勵志文先生


網絡,信息,離不開手機,這是中國發展的數字化時代,孩子玩手機適應了這個時代的要求,只要家長,學校正確引導孩子玩手機,對孩子今後成長,獲取知識有利而無害。


貽生


隔壁一男孩18歲,連續三天關家裡看手機沒出門,結果猝死了!玩手機猝死每年都在上升,是身體原因還是習慣問題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