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各高校“擠”重金求人才

來校工作,年薪150萬,安家費300萬,科研啟動1000萬,上不封頂可以談……今年煙臺四所本科高校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紛紛“慷慨解囊”想方設法擠出重金向海內外求人才。

煙臺大學106個專業要引進博士

作為省屬地方高校,去年煙臺高校就在2018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紛紛提到“缺高層人才”,其中煙臺大學提到學校高層次領軍型人才偏少,生師比居高不下。部分新增專業短期內滿足教學需求的師資隊伍缺乏。為此,煙大將實施學科特區計劃,重點加強高層次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

今年開春以來,煙臺本科高校紛紛在自己學校網站醒目位置上掛出誠聘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公告,其中煙大初步統計有106個專業或方向全部要引進博士。

各個專業的引進人才都有具體要求,比如理論物理專業、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光學等多個專業要求學科帶頭人及以上層次人員;物理化學等專業要求教授或主持過國家項目的博士,還有的專業要求發表過高水平論文,有海外留學經驗優先,比如藥物化學專業要求有兩年以上歐美國家學習工作經歷……看得出煙臺大學對人才要求比較高,但具體待遇沒有發佈。

領軍人才來魯大安家費至少120萬

煙臺其他三所本科高校“誠意”滿滿,各種待遇說得很詳細。其中魯東大學說,全職引進的人才實行聘期管理,首聘期內按照相應人才層次享受引進待遇,包括安家費、崗位特貼、團隊建設經費等。外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魯大的人才層次分為學術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青年博士,各個層次又具體細分。

其中學術領軍人才分A1-A4四類,A1各類待遇面議,A2安家費200萬元,年薪≥80萬元(外籍),崗位特貼≥70萬元,團隊建設費面議。A3安家費150萬元,年薪≥60萬元(外籍),崗位特貼≥50萬元,團隊建設費面議。A4安家費120萬元,年薪≥50萬元(外籍),崗位特貼≥40萬元,團隊建設費100-200萬(自然科學),30-50萬(人文社科)。

除百萬年薪安家費,山商還提供住房

山東工商學院人才層次也分為學術領軍人才、學科/學術帶頭人和青年博士三層,各層次又具體細分。其中學術領軍人才分A1-A3三類,其中A1要符合A1類(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境)內外相同層次人才等。待遇也是面議。A2要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人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第二層次入選者(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A類人才(學術帥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經同行專家評價和學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認定與上述人才層次相當的其他人才等。

同樣A1各類待遇面議,A2安家費200-300萬元,年薪120-15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200萬元,人文社科60萬元。A3安家費100-150萬元,年薪80-1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100萬元,人文社科40萬元。A1-A3均提供週轉住房。

濱醫最高可給 1000萬科研啟動經費

濱州醫學院的人才類別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一個層次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特支計劃”傑出人才;海外著名學術機構的院士。待遇方面,自然科學類給予科研啟動經費800-1000萬元。人文科學類給予科研啟動經費100-200萬元。其他各類待遇面議。

第二層次人才要求年齡一般不超過55週歲,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或特聘教授;“千人計劃”長期項目特聘(創新類)專家或“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原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或相當水平的專家;原國家重點實驗室或相當水平的科研平臺的學術帶頭人;其他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者。待遇方面,自然科學類給予科研啟動經費300-500萬元。人文科學類給予科研啟動經費60-80萬元。購房補貼150萬-200萬元,首聘年薪100-150萬元。

高校有話說

只要是真人才,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一所高校要實現層次躍遷,就必須有高層次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學科平臺作為支撐,而這些都取決於學校的人才層次和數量。有了一定的高層次人才存量,人才效益逐漸發揮,就有能力承擔重大科研課題,不斷產出高水平成果,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認可,從而吸收優質生源。當然,要達到這種良性循環和發展,並非一日之功。”魯東大學人事處副處長楊明說,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須給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不然這些人才很容易被別的高校挖走。但作為省屬地方高校,經費並不充裕,怎麼辦?“只能靠擠,可以說是勒緊褲腰帶。”

據悉,省屬高校的經費主要來源於省級財政撥款,與部屬高校相比“人才少,錢更少”。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有著“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千人計劃專家”等頭銜的教授,可能給學校某個學科帶來質的轉變。“這種變化不是從9變10,而是從0變1。”山東工商學院人事處處長張延東說,“只要是真人才,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對高校來講,發展的第一動力永遠是人才。”濱州醫學院人事處處長龐玉成說,“十多年前我們從濱州到煙臺來建設新校區,也有出於吸引人才的考慮。學校辦學主體落到煙臺,對我們的人才引進工作有很好促進作用。得益於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存量人才的培養,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多個高校排名榜都排到了省內同類院校首位。尤其是學校在煙臺市各高校中率先實現了ESI全球排名前1%的突破,並因此於2018年入選了山東省一流學科,因此獲得了省財政1個億的建設經費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