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愛情本來就是出雙入對的事物,最苦莫過於單戀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是相思的情果若沒有相愛之人的濃情蜜意滋潤浸泡,痴情人周而往復、尋尋覓覓摘得的果實,放在口中只是難言的苦澀,偏偏這苦無處傾吐,讓人有口難言,唯有在慢慢長夜中獨自消磨。珍珠要串成串,美玉要合成雙。愛情本來就是出雙入對的事物,殘缺的美麗並不存在於愛情中。

自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不勝枚舉,無數先人用他們的情感編織成錦書,順著歷史的河流漂泊至今,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牛郎織女於無盡的銀河兩端遙遙相望;梁祝化成的彩蝶在九龍墟前蹁躚起舞;楊玉環在桃李樹下為唐明皇舞著霓裳羽衣;張生和崔鶯鶯在紅娘的幫助下私訂終身……“他們的悲歡離合、生死聚散讓人們為之喜、為之悲、為之羨、為之憂,但如天有日月,故事中的人也都是成雙的件侶。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那些獨自愛著的人的故事,你又曾聽過幾個?它們只是存在於獨自苦戀之人的睡夢中,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散。愛情這場遊戲,當人獨自入局伊始便註定失去了的機會,從此追逐的不過是海市蜃樓般虛幻的美。“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單戀之人總是小心翼翼地為自己和心中的愛侶編織一個美麗的夢,只有這樣才可以粉飾單戀的徒勞和無奈,從此流水落花、粉窗朱戶都成了那人的唇、那人的眸;清風拂面、月落中庭都成了那人的吻、那人的笑。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百花叢裡棲息的柳永,也逃不過單戀時光

於百花叢裡棲身的柳三變,即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有過自討苦吃又偏偏樂在其中的單戀時光。周邊的美色俯仰皆是,唾手可得,但偏偏他愛上了個不會對他傾心的人,而且愛得那麼纏綿,如痴如醉,也許這便證明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愛情被化為了一個沒有盡頭的旅途,旅人在燈火闌珊處跋山涉水,用盡年華在漫漫長路上尋一個通往伊人心扉的路口。“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只不過此次起程,它再也沒有了可以棲身的梧桐。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洶湧的愛情一來便沖毀了世俗裡身份和地位築成的堤壩。柳永在門外徘徊,屋子的主人想來也應是一位風塵裡迎來送往的紅顏,否則他也不可能如此靠近一個女兒家的鳳衾鴛帳。但她的前塵往事並不能阻擋柳永的腳步,在青樓裡那些見慣了假意逢迎、逢場作戲的輕薄之舉也不能冷卻他的情意,多情才子從來就不是一個面對愛情的誘感還會三思而後行的謹慎之人,能困擾住他的只有愛情本身。

柳永又一次期盼著和她的偶遇,愛情裡總少不了美麗的巧合,一次次不經意間的相遇,閣樓拐角處的偶然相見點燃了愛的火花。無數次偶遇彷彿要證明這是上天註定的姻緣,素未相識之人變得親近,從而相知、相戀。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得知心戀之人內心早有他人,肝腸寸斷

不管表面如何強顏歡笑,故作輕鬆,情愛的種子已經在柳永的內心深處紮根,他默默地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每逢揮別一夜風月,晨起梳妝之後閒暇之時,素衣輕妝的她總會抱起心愛的琵琶,慢捻輕弦,低眉信手將一曲相思調邊彈邊品。“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如清泉般悅耳,又如春風般纏綿的樂曲,等閒之人聽得到她蘭心意質,同為痴情人的柳永更聽出了這樂曲後的相思情事。

是哪個幸運兒居住在她的心裡,讓她念念不忘?隔簾聽取紅顏春情的他不禁黯然神傷,佳人已經心有所屬,他的一片痴情伴著悠揚的樂曲飄蕩在半空中,無處著落。如何斷去這日日糾纏的入骨煩惱?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拋開一切束縛,理直氣壯的向女子表白

把一切都與她說明了吧,如今他別無所求,但求佳人知道這世上另有人為她意亂神迷、一往情深。至於這樣的表白是否太過笨抽或露骨,如今飽受愛情火焰炙烤的柳永已經無暇顧及。於是寫下這首《木蘭花令》,每個單戀之人可能都會痛的不忍看下去

有個個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你若無意向他人,為甚夢中頻相見。不知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風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引斷。

《木蘭花令》中的柳永已經無心維持所謂的名士之風流,此刻的他不再是一個溫文爾雅、進退有據的君子,而只是市井裡隨處可見的為愛痴狂的男人。他變得率直,變得無禮,脫去了禮教的束縛,他把自己的心事不加修飾地呈現在心愛的女子面前。


古人單戀時會是什麼樣?北宋大詞人這首詞,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在愛情之前,他表現得如一個未經世事的赤子,行事口無遮攔。他理直氣社地要求心愛的女子回報他付出的愛:你若對我無意,為什麼要頻頻地出現在我的夢中,讓我輾轉反側?我此時已經因你失了三魂丟了七魄,你要儘早讓我知道你的心意,免得我日日為你牽腸掛肚,否則遲早因愛成疾肝腸寸斷。

出現在他夢的中儼然變成了女子的錯,此時他是一個失態的戀人用一往的深情、不捨的守候,乃至自己的生命,不斷地在愛情的賭局上加碼。他已不顧這段愛情是否只是他的一廂情願,不管是否會因拒絕而遍體鱗傷。拋卻儒家所恪守的“發乎情,止乎禮”,迴歸了人類對於愛情最純真也最直接的追求後,柳永積壓在胸中的一切情感赤裸裸地表達了出來。

柳永和那位佳人的愛情是怎樣的結局,如今我們已無從得知,她是否愛過他,他是否實現了心願,兩個人又因為何事斷了情緣,這些發生或未發生的故事都已隨風遠去。柳三變的故事也許會在如今的某些人身上重演,他們也會重溫前人的感受,只是少了柳永的妙筆,無法把這微妙的情緒用文字臨下來留待後人品嚐。雖然不免遺憾,但也不必灰心喪氣,只要內心有著純真的情感,我們總會找到適當的方式把它宣告,一歌一嘆,一吟一嘯,聲聲似把芳心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