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丨一位偉人因肝癌離開了,但有萬千希望破土朝向光明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 ID:oncology_doconline( )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但今天的意義不單單隻在於植樹。為使地球不去流浪,我們應該努力增添每一份綠意;為了守護健康長久,我們更應該在心中播種希望。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位偉人因肝癌離開了,但有萬千希望破土朝向光明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孫中山

植樹節與孫中山先生

在古時,中國人民常常將清明這一天作為“植樹節”,同時借植樹祭奠先人,表達哀思之情。但因為南北方氣候差異等因素影響,具體的“植樹節”日期彈性較大。

但是自1928年的3月12日起,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一致舉行植樹典禮,定為植樹節,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天,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逝世紀念日。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位偉人因肝癌離開了,但有萬千希望破土朝向光明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領導人,他曾經說過:“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在孫中山的主導下,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頒佈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這部法律在保護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制定了大量造林法案,對河流兩岸、發源地以及坡地造林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1915年,有感於中國的“重山復嶺,濯濯不毛”,凌道揚、韓安、裴義理等多位近代著名林學家聯名上書北洋政府,倡議將每年清明節定為“中國植樹節”,提高人們對植樹造林的認識及熱情,在孫中山的積極支持下,北洋政府接受了這個倡議,下令將每年的清明節正式定為植樹節,中國自此有了自己的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在北京病逝,五年後被安葬於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為了紀念這位偉人以及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1928年,國民將每年清明的植樹節改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並在這一天舉行大規模的植樹活動。可惜的是之後的戰爭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使得人們奔走求存,植樹節也變成了微末小事,被人們拋諸腦後了。直到新中國成立,中華大地煥發新生,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才又把荒廢了很多年的植樹行動重新提上議程。全國人大常委會更是在上個世紀就把植樹節列為了我國的法定節日。

歿於肝癌,先生傳遞的“希望”

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北上“會商時局”時病倒,由北京協和醫院醫生診斷為“最烈肝病”,但當時中山先生拒絕開刀做進一步診察;1925年1月21日前後,病情加重,中山先生同意手術;1月26日於協和醫院進行手術,發現他的肝部堅硬如木(肝硬化)並有腫瘤,割下腫瘤外皮化驗證實為惡性腫瘤,即肝癌。

從1月26日確診,到3月12日逝世,僅僅46天時間,中華民族的“一代偉人”便被肝癌奪走了生命,享年59歲,至逝世前夕他仍在反覆呼喊「和平,奮鬥,救中國!」。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位偉人因肝癌離開了,但有萬千希望破土朝向光明

孫中山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衚衕

肝癌和過度勞累是相關聯的,孫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革命而奔走。在這裡,中山先生教會我們兩個詞:“希望”和“健康”,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在中華黑暗困境中無畏堅持;沒有健康,才會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憾!

其實“希望”和“健康”更像硬幣的正反面,擁有健康才能保障生活的希望,而內心時刻充滿積極的希望,也會為身體的健康提供保障。

在時代大好的今天,無論經理遭遇什麼,大家都應如這春日中植下的樹木,向陽而生,茁壯生長!

最後說一下帶走先生的“肝癌”

肝癌在中國的發病率、死亡率之高,已經不是罕見的新聞。在我國,平均每67秒就有一個人被診斷肝癌,而與此同時,每74秒會有一個人死於肝癌。這些數據觸目驚心!到底為什麼肝癌如此偏愛中國人?百姓又該如何防治呢?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位偉人因肝癌離開了,但有萬千希望破土朝向光明

肝癌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

在中國,超過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這是因為肝炎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母嬰和性行為以及某些體液廣泛傳播。

如果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大多數人會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者丙型肝炎,而肝臟的長期活動性炎症,正是導致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如果任由肝炎進一步發展成為肝硬化,那麼離肝癌就更近了一步。肝硬化的病程越長,發生肝癌的幾率越高。如果在肝硬化基礎發現肝臟有佔位性病變或甲胎蛋白升高,那麼就到了肝癌前病變的程度了。

肝癌預防的方法

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半年篩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項、HBV-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臟超聲和血常規。戒菸戒酒,不吃肝毒性的藥物、不吃發黴的食物。

肝硬化患者:確診肝炎病毒感染後積極抗病毒治療,一旦出現肝硬化,在重複第一條的基礎上,每年再加做一次CT檢查。

肝癌癌前病變:如果發展到肝癌的癌前病變階段,至少每3個月進行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項、HBV-DNA定量、甲胎蛋白、B超、血常規。必要時做加做CT或核磁共振、PET-CT等檢查,可以增加肝癌的檢出率,減少漏診。注意,CT檢查有輻射,篩查請遵從醫生建議,不宜過於密集。

學會識別肝癌的早期信號

注意,這些是肝癌的早期信號,及時發現就醫,把癌症消滅在搖籃之中。

  • 消化功能減弱:噁心、腹脹、腹瀉、食慾明顯減退;
  • 精神差:容易疲乏、消瘦;
  • 出血現象:鼻子出血、牙齦出血、皮下出血;
  • 激素代謝異常:性慾減退、蜘蛛痣、臉色黝黑;
  • 肝區疼痛:右上腹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可因體位變動而加重;
  • 皮膚瘙癢、黃疸、腹水;
  • 肝腫大、脾大、發熱:90%的肝癌有肝腫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