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移植母親子宮孕育寶寶出生「腫瘤小報」NO.7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ID:oncology_doconline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本期語音錄製:小編敏(標準非普通話版)


【中國科大揭示HBV慢性感染導致肝癌發生的機制 】

慢性乙肝(chronic HBV)感染可以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中國科大研究發現TIGIT抑制性通路維持了HBV攜帶鼠中CD8+ 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的耐受,並且成功建立了一個由慢性HBV感染導致的肝癌小鼠模型,為後續深入研究HBV相關肝癌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合適的動物平臺。【來源:中科院之聲】

全國首例/女兒移植母親子宮孕育寶寶出生「腫瘤小報」NO.7

【研究發現協同致死PTEN缺失前列腺腫瘤的表觀遺傳基因】

PTEN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的AKT信號通路的過度激活是導致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揭示了靶向染色質重塑複合體核心催化亞基BRG1可以有效協同致死PTEN缺失前列腺腫瘤。【來源:中科院之聲】

全國首例/女兒移植母親子宮孕育寶寶出生「腫瘤小報」NO.7


【國家衛生健康委部署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

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同志強調,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國家癌症中心開發了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做好監測數據上報、分析與反饋,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來源:醫政醫管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的回應】

1月21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根據廣東省及有關部門需要,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來源:醫政醫管局】


【中國首例添宮寶寶誕生】

2015年11月20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實施中國首例人子宮移植手術,成功將母親的子宮移植給女兒楊華(化名)。2019年1月20日18點19分,楊華在西京醫院婦產科平安產子。這是中國第一個、全球第十四個在移植子宮內孕育出生的寶寶。【來源:人民日報】


【北京市衛健委:抗病毒藥“奧司他韋”貨源充足】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日前表示,目前,北京市“奧司他韋”貨源充足,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奧司他韋”並非網上所說的“神藥”。它是一種抗病毒藥,可用於甲、乙型流感的治療及預防,它通過抑制病毒數量的進一步增加,從而抑制病毒在體內播散,降低致病性。需要注意的是,“奧司他韋”是處方藥,也會出現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需要臨床醫生從專業角度綜合判斷是否具備使用條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全國首例/女兒移植母親子宮孕育寶寶出生「腫瘤小報」NO.7

【三鹿受害少年吃無限極後去世】

1月20日河南新密,梁起超稱,兒子梁宏兩歲時因吃三鹿奶粉患腎病,經統一治療病情基本康復。2014年梁宏再度發病,經村醫介紹,梁起超將無限極產品當中藥讓兒服用,梁宏終因尿毒症病逝。目前,多部門介入調查。【來源:頭條新聞】


【醫生堅持30年把電話寫病歷上】

蘭州76歲的醫生楊守良是一名老專家。來省城看病的外地患者多,車費有時比醫療費都高。30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把電話號碼寫病歷上。“有情況先電話聯繫,病人方便一些。”楊醫生說,病人也很體諒他,都是晚上十點之前打電話,沒有太晚的。【來源:梨視頻】


【學生為患癌教師唱歌】

田納西一所中學的拉丁語教師Ellis,因患上癌症而不得不離開教職。有一天,當他從臥室中醒來時,聽到窗外傳來陣陣歌聲——是他的400名學生,站在他的床下為他歌唱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的情節,好感動【來源:華聞週刊】


【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作者:肯·威爾伯。

美麗、活潑、聰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歲邂逅肯·威爾伯.彼此一見鍾情,於是喜結良緣。然而就在婚禮前夕,崔雅卻發現患了乳癌,於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緣,引發出了兩人共同挑戰病魔的故事。他們煎熬過五年時間,因腫瘤惡化.終而不治。在這五年的艱難歲月裡,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懼,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傷害、痛恨、怨懟,藉由靜修與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並且昇華到慈悲與智慧……在這個過程中,病者的身體雖受盡折磨,而心卻能自在、愉悅、充滿生命力,甚至有餘力慈悲地回饋,讀來令人動容。

在這部死亡日記中,女主人公的敘述與男主人公的解說渾然交織為一體,宛如對話、交流。相互解讀,使其內心體驗成為真實的生命經驗。【來源:豆瓣讀書】


全國首例/女兒移植母親子宮孕育寶寶出生「腫瘤小報」NO.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