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1月8日晚5點21分,乘坐著北京開往南京的G3次列車,滿載著豐收的喜悅,我校3支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校黨委書記陳利根、副校長丁豔鋒,黨辦、校辦、科研院、黨委宣傳部等部門負責同志一同前往接站。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陳利根首先對獲獎的3個團隊表示熱烈祝賀,他說,看到三個團隊載譽歸來,非常感動,也非常振奮!獲獎團隊們做出的貢獻為學校帶來了良好的聲譽和巨大的影響,今天南農人都感到非常自豪,獲獎的消息刷爆了南農人的朋友圈。陳利根指出,摘得國家科技大獎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獲獎團隊長期以來的科研躬耕,也離不開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他希望全體南農人以此次獲獎為契機,堅守科研初心、執著科研攻關,不斷續寫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篇章。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長江學者、園藝學院陳發棣教授表示,此次獲獎是對團隊多年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最好肯定,過去二十多年,團隊以菊花產業問題為導向,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秉持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並驅的原則,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從新品種培育、新功能發掘,到推廣模式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將菊花產業做大做強。陳發棣表示,團隊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躬耕創新、奮勇拼搏,讓美麗菊花從“梯田”開往“雪域”,牽動起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鏈條,搭起扶貧橋,結出富民果。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國家梨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園藝學院張紹鈴教授表示,這次獲獎對個人和團隊來說,是崇高的榮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20多年來,團隊針對整個梨科學研究和產業問題開展科研工作,在梨的高效育種與新品種培育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引領了國際研究前沿,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與此同時,很多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先後贏得了國家傑青、江蘇省特聘教授、青年長江等多項榮譽稱號。張紹鈴表示,團隊將針對梨的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繼續努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我校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載譽歸來


植物保護學院周明國教授表示,唯有紮實的基礎研究作支撐,才能有高深的技術去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團隊科研攻關項目一直瞄準著關係國計民生的糧食安全問題,聚焦水稻惡苗病、小麥赤黴病這些作物病害。科研工作者應該肩負使命和擔當,解決生產問題,為國家服務、為經濟服務,為生產服務。周明國認為,科研既要解決現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引領未來,走在生產的最前面。科研工作無法一勞永逸,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接受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