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圈風險提示的討論:瀋陽桃仙機場的24號下滑道頑疾如何解決?

飛行圈今天在討論瀋陽桃仙機場的24號ILS下滑道問題,這個問題似乎真的是一個存在已久的頑疾!

幾乎所有的飛行員都在瀋陽24號ILS進近時,都遭遇過下滑道極其不穩定,導致飛機劇烈起伏的情況,甚至飛機為了耦合下滑道會進入短時俯衝的不穩定狀態,有公司還出現超過當前襟翼限制速度,造成襟翼卸載保護功能生效的不穩定進近不安全事件。

有飛行員疑惑,這樣的下滑道到底怎麼通過校飛的?

有飛行員認為,是不是因為飛機在下滑道側方對下滑道天線的干擾?而飛機在進近交給塔臺之前,是不會獲得是否有飛機進入24號下滑道敏感區信息的,也就是說飛機進近時,下滑道不穩定是否是由於飛機干擾引起的,進近的飛機並不知道。

有機長建議是否應該將下滑臺移到跑道另一側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到底下滑道不穩定的根源在哪裡?如何解決這個頑疾?飛行圈做了一個初步的調查和建議,也希望大家共同探討。

飛行圈調查

就此問題飛行圈對瀋陽機場的24ILS問題進行了瞭解,基本情況如下:

首先,這個問題不是近期的問題,是由來已久的頑疾,似乎到目前來說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而且24號不穩定的下滑道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其次,而從歸屬上來說,盲降臺歸屬空管單位,而空管無權讓機場做改擴建,也就是地皮屬於機場的,地上建築物屬於管制單位的。。。

飞行圈风险提示的讨论:沈阳桃仙机场的24号下滑道顽疾如何解决?

下圖的紅圈位置表示下滑臺的位置

飞行圈风险提示的讨论:沈阳桃仙机场的24号下滑道顽疾如何解决?

那麼,挪了下滑臺能解決問題嗎?答案似乎出乎大家預料。

據稱,下滑道不穩問題並不全是ILS保護區內的飛機阻擋和反射下滑道信號的問題,當然飛機阻擋和反射下滑道信號也會對下滑道有影響的,但是瀋陽24號下滑道不穩定的主要受下滑道天線前大約500~1000米的範圍內的場地的問題,也就是說,把下滑道移到跑道另一側,可能下滑道偏差會更大,也就是說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下滑道不穩定的問題。因為下滑道信號的反射干擾源會來自西側和北側。

飞行圈风险提示的讨论:沈阳桃仙机场的24号下滑道顽疾如何解决?

從校飛人員瞭解到的信息是,下滑臺的信號從發射臺出來的信號是穩定的,是沒有問題的,下滑臺信號不是直接發射到空中,而是通過反射面在空中形成一個下滑道,所以反射面裡有干擾源都會影響信號。

因為下滑臺正北面有一工廠,還有一條省道從跑道東面一直延伸到跑道北面。而這個省道(行走的車輛)和工廠正是下滑道不穩定的主要的信號反射源。

飛行圈建議

不穩定的下滑道有沒有危險?

當然有危險,而且危險很大,如果疊加其他危險源,造成嚴重風險的可能性會很高。下滑道只有飛機使用,不為外界瞭解,飛行員不反應風險,即使都飛吐了,旅客全然不知飛機遭遇了可能比飛吐更嚴重的危險。

飞行圈风险提示的讨论:沈阳桃仙机场的24号下滑道顽疾如何解决?

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危險源可能帶來的風險?您有什麼建議嗎?

飞行圈风险提示的讨论:沈阳桃仙机场的24号下滑道顽疾如何解决?

飛行圈經常飛瀋陽的L機長建議:

24號五邊盲降在高度3000-2000英尺左右,注意觀察下滑道信號,為避免飛機出現較大的俯仰變化,建議手動飛行練練3°下滑,期間注意高距比,避免盲目改變下降角度,天氣不好的時候注意穩定進近標準,通常1500尺以上會恢復穩定,最近風大,信號和亂流一起給添亂,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祝大家在瀋陽飛行愉快!

本人建議如下:

  1. 航圖上ILS24號的FAP就在2000英尺的高度,也就是說本身最後進近就是從2000英尺開始,不要過早的截獲下滑道下降,對於2000英尺以上的下滑道不穩定,理論上本來程序就是可以不保障穩定的。

  2. 在現有的條件下,不建議過早地接通APP模式,可以使用VNAV+LOC模式,監控下滑道的偏差,注意高距比,監控RA,在1500英尺左右,下滑道信號穩定後接通APP模式。

  3. 基於目前的現狀,建議改變FAP的位置到1500英尺,(不知道程序設計是否可以),這樣可以保證在最後進近航段的下滑信號穩定。

  4. 在無法改變周圍的下滑道干擾源問題時,設計RNP和RNP AR進近程序:

  • 在天氣夠標準時,優先使用RNP(所需導航性能)進近。

  • 在天氣不夠RNP進近標準時,使用RNP AR(需要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進近程序。

因為RNP進近和RNP AR進近不會受周圍下滑道干擾源的影響。僅僅依賴於飛機自身的機載導航設備。

您對這個瀋陽24號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請留言!

飛行圈~~~業界良心!

飛行圈推薦精品手冊↑

飛行圈認證和飛行員保險↓

飛行圈推薦精品書目:

《精通波音737》(已開始預售,預計2019年4月20日出版)

《精飛波音737之MRG》(已開始預售,預計2019年4月20日出版)

《精飛空客A320》

《熟練掌握大飛機運行與性能》

《航空信息手冊》

《航空知識手冊》(5月底推出新版)

《風險管理手冊》

《精通大飛機運行與性能》(只剩為數不多的第2冊

《疲勞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