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以後,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以後,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我們對於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實際上是由統一的公式來規定的。那麼從公式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是根據一個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還有就是養老保險的平均繳費指數和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三個主要條件來確定,你最終養老金可以拿到多少錢。

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以後,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那麼也就是說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越長,最終在辦理退休的時候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也就是越高的。反之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短的個人,那麼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也就是越少的。我們規定的最低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15週年,也就是說繳費15週年的人雖然也可以辦理退休,但是他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通常是一個最低標準,大概在近兩年退休的人,退休工資僅僅只有800塊錢左右的一個待遇。

如果不是按照15年交費,比如說你在工作單位工作了40年,那麼相應的你的這個養老保險的交費也有40年。那麼這種情況下就肯定會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而且對於40年養老保險交費的個人來說,它是有一定的視同繳費年限的,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最終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都是以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來計算的。而且這個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時候,他的這個平均繳費指數都是按照140%的標準來計算的,也就相當於你如果正常的繳費按照60%來繳費的話,那麼就相當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一年是兩年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

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以後,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所以說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來講,它往往可以拿到一個更多的養老金待遇。那麼一般情況下,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並且有工齡記載的個人,都會被認定為是視同繳費年限的。所以說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他會得到這個養老金待遇,通常是比較高的。相反,如果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他獲得的養老金待遇通常是比較低的,因為他的這個養老金待遇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所以說都是根據你的實際繳費年限來確定你的養老金待遇的。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這個退休年齡的不同,最終拿到的這個退休待遇也是不相同的。因為退休年齡不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是不相同的。60歲退休的個人,他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55歲退休的個人,他的計發月數是170個月50歲退休的個人,他的計發月數是195個月,所以說這個計發月數越大,實際上自己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錢也就越少,所以最終辦理退休的時候,享受到的養老金也就越低。所以說想要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這樣的話就可以獲得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以後,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感謝閱讀,人人都要懂社保很有必要,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