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寶秀鎮地處石屏縣城西10公里處,地名是取境內名勝寶山閣、秀山寺各一字而得,風光秀麗。寶秀是隸屬滇南石屏縣境內的一座古鎮,它只是“彈丸之地”,小得不足以引起外人知曉,但若談論起軍屯文化對當地的影響,卻是頗為聞名的。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寶秀距石屏縣城以西十公里許,這個精緻傳神的地名,凝練該地以北寶山閣的靈韻,闡釋以南秀山寺的靜穆,緣見從各路來解讀的目視仰瞻。從青磚碧瓦,從口述志史,從鶴髮童顏到黃髮垂髫,在青石板的街面上,在斑駁的土牆邊,無不傳出一串串先人的精彩事,今人的砥礪情。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寶秀這個九衝十二營的壩區,是昔年的洪武皇帝把中原軍眷派來駐邊守防的結果。明以武功定天下,時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長官為指揮使。衛所平時散駐各地,屯田自給。屯軍將士相當一部分來自南京的軍隊及親眷,所以石屏的先祖大多源於南京。屯田軍士戰時聽候調遣,息戰屯田農耕,這樣,雲南舊臣和民族土酋反抗遂不得逞。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時寶秀湖水域廣,水患頻仍,時有溺水哀慼之事。鄭、武、陳、李等幾大姓氏的軍丁來到之後,見此境況,逐地勢高者闢田創業,以後子孫世襲——這也是明朝政府的高明之處:為使軍士拖累,防逃逸,軍士必須攜妻帶兒屯墾;如若軍士未婚者,親屬必先送入滇完婚;無妻室者,著令就地娶妻。有人口的繁衍生息,比什麼都強,兵士們把中原的先進農耕文明引入,當地人耳濡目染,逐漸學會使用犁鏵,用上了水車,莊稼一收一個好。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軍士去意漸淡,他們與當地土著棘人日出耕,日落回,慢慢軍事少了,就過起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寶秀海水草豐美,土地豐腴,面積四平方公里,正是絕佳的魚米之鄉,再說了,這裡氣候至佳,比起中原的漫天飛雪和酷炎難當,這裡還不是另一個天府嗎?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年年歲歲,天地還是那些天地,魚米之鄉還是那個魚米之鄉。怡人的環境,自然讓人口漸長,時光在一聲聲嬰兒的啼哭聲中不緊不慢,田地在一鋤鋤的挖刨聲中漸漸變小,營寨的規模也然由小變大,由原來的祖宅延伸出子寨,原來還算可以風衣足食的石屏一區,漸漸有了不堪重負的局面。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異龍湖域不例外,寶秀海也困局。民間的力量一直在嬗變,當“屯田”的氣勢逐漸逐漸偃伏之時,思變的想法就潛滋暗長了。中原人和石屏人的基因組合,讓石屏人顯得聰慧勵志,於是,先人們不再固守有限的田園,早有人打起遙走西頭的念頭。

當然,已經有人三三兩兩驅趕著騾馬在悄悄行進在元江、思茅、景洪一帶,男人們告離家人妻小,在險途中匆忙趕路,在崇山峻嶺中搏虎驅蝗,戰匪迎瘴,硬是走出一條震古爍今的茶馬古道。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石屏縣誌上載,從明朝始,直到民國年間,石屏人口一直沒有定數,大多數時候呈人口減少之勢,為何?緣於石屏人大批在箇舊挖錫,在西頭經商。毅之所向,誰可阻擋?漢子們以使家園更美好之志,終馱回磨黑開胃的鹽巴,馱來思茅區的連北京皇宮也嘖嘖歎服的普洱茶。這段歷程,前後竟沿襲了五百多年!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寶秀人不僅用騾馬馱來了一個城,他們的先人還在景洪勐臘縣建起另一個石屏——易武,至今易武大多數人說著一口原味的寶秀話音。

其實,不僅易武,西頭的山山水水,都有著石屏人後裔的足跡,好多已經成了那方人,但仍然有著故鄉心。

我在寶秀的老街上走走停停,我走在寶山街、中營街、倉前街、東門街、中截街、四牌街,街區和現在的城鎮規模相比,並不大,但是那些堅固的老宅基石,飛簷翹瓦,把我一直往時光深處引。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那雙層瓦的溝面,那正茁壯的牆頭草棵,正綿綿地訴說寶秀街的風雨滄桑。

我一直在找尋連《清史稿》上也記載的寶秀先紳——吳尚賢的故居,吳姓的倒是找到幾個,但都與吳尚賢並無關聯,他們只知其人,不知其家,時代久遠,亦無後人留此,所以已無從找到。寶秀老街上的老宅有很多,不知吳尚賢的家究竟何處。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史書上記載,吳尚賢長大以後,到箇舊挖錫冶煉,掌握了冶煉技術,終覺得不是自己的所念,於是跟隨前人的足跡開始走西頭,歷經艱辛,成為石屏人走西頭最成功的典範。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吳尚賢畢竟已成了一段悲愴的歷史,但他的成功在寶秀早成了傳奇,後來者沿著他的足跡繼續西衍,無數走西頭的商人拋家別子,馬幫在崇山峻嶺中風餐露宿,常常逾年不歸,從一個山谷到另一個山谷,終形成一條條流淌的大動脈。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石屏、寶秀的馬幫成為茶馬古道的一道奇特風景。這些馬幫無意中承擔了向沿途人們傳播自由思想,促使封閉的農村社會逐漸開放的使命,也極大地拉近各地人們的距離。

後來的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其先輩也是走西頭賺到錢財,才得以供學出來的。著名鄉紳陳鶴亭也續寫石屏人走西頭的輝煌篇章,與其弟陳鏡如一道修建鐵索橋,極大方便了走西頭的石屏商人。

於是,石屏城、寶秀鎮的青磚碧瓦房一間間建立起來,那些樣式精美的四合院,就是馬馱人背形成的結果。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騾馬的“得得”聲漸漸塵封在歷史深處,茶馬古道的熱烈也漸漸沉寂下來。寶秀的村寨在一片安詳中不緊不慢,寶秀街上的青石板路還泛著昔日的煙塵。

勤勉終有回報,古時的寶秀屯田精神依然如昔,在這一塊並不大的土地上,該做生意的還在做著生意,該種莊稼的還在揮汗如雨。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寶秀建築老闆們四處開花,有口皆碑的建築遍佈全省,衍伸華夏。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這塊寶地,令人在無限的追憶中神往。且不說雲南第一村鄭營,且不說始建於唐朝的秀山寺,且不說典雅長春閣,光是寶秀老街就足以耐人尋味。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曲仄蜿蜒的深深巷,充滿了濃濃的煙火,百年風雨的吊腳樓,訴說著切切的鄉愁。保存完好“紫陽世第”宅,依稀回望著朱熹的足跡。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佇立在老屋前,徘徊在巷道間,我不疾不徐地感悟著石板路上的印跡。這裡的每一面牆,每一塊磚瓦,讓我入定、追憶,讓我忘了自己。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發現】紅河石屏寶秀古鎮 厚重軍屯歷史下的往事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