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一河詩畫 拼出鄉村幸福窩

4月8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在田漢文化園隆重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式,中央駐湘媒體以及省直媒體的記者分赴長沙縣、瀏陽市、汝城縣沙洲村開展為期15天蹲點調研採訪,深刻反映70年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和經驗。

4月11日,紅網刊發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一河詩畫 拼出鄉村幸福窩》,聚焦瀏陽。

以下為報道全文

“田裡有桃樹、梨樹和李子樹,好好打理,才能有好收成。家裡有民宿,用心做好服務,口口相傳,客人預約前來,收入才能年年上蹭。夢想與幸福是拼出來的,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談及自己現在的生活,瀏陽市張坊鎮田溪村村民羅鏗的心情如陽光般明媚,臉上流露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曾經養在深閨的美景,如今打開大門迎客來。群山環繞,田舍儼然,潺潺的山泉穿村而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瀏陽市張坊鎮田溪村村民羅鏗(右)正在自家果園裡打理果樹。

依託本村的旅遊產業,三年前羅鏗放棄了危房改造的名額,借錢起新房將二樓房間改造成民宿,吃起“旅遊飯”。通過統一培訓他學習了一技之長,在自家山裡種起了水果,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曾經因病致貧的羅鏘一年多就脫掉了“貧困帽”,再也不用過“肩扛竹木養家,手持犁耙餬口”的生活。

在張坊鎮田溪村,羅鏗只是脫貧致富一個縮影。

山中不知歲月長,出長沙,入張坊,進田溪。像遺世獨立的烏托邦,群山環繞,田舍儼然,潺潺的山泉穿村而過,水車緩慢的轉動,黃狗在樹下打盹。車像一葉輕舟,在兩岸蒼翠欲滴的山的波瀾中穿行。曾經養在深閨的美景,如今打開大門迎客來。

眾籌而來的旅遊新村

滑草場、跑馬場,小朋友快樂嬉戲;溯溪而上,大人們盡情領略第四紀冰川地貌……走進張坊鎮田溪村,一幅“鄉村旅遊”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讓人很難想象在早幾年時,這裡還是個省定貧困村。

從“肩扛竹木養家,手持犁耙餬口”到“休閒+觀光”,張坊鎮田溪村正經歷一次“大變革”,在黨員幹部的帶動引領下,不僅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當地老百姓也漸漸擺脫“窮根”,走上致富之路,並於2017年成功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張坊鎮田溪村滑草場。

地處大圍山東麓的田溪村,因交通不便,產業發展滯後,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僅西溪片就有44戶貧困戶。如何利用資源脫貧致富?“去了省內外很多地方學習,看到了旅遊帶來的改變。”村黨支部書記李紀煌說。

“最開始說眾籌,並沒有很多人響應,觀望的、質疑的、猶豫的很多。”李紀煌說,為了做好村民工作,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全體村民會議……大大小小的會議都開了幾百次。

黨員帶頭,黨建引領。慢慢的,村民們的積極性起來了、改變的願望也更加強烈了。雖然是貧困村,但是拒絕“等靠要”,村民們以現金、土地林地流轉租金、務工工資等形式入股,明確將眾籌資金作為今後發展旅遊的股金,按每股1000元,每戶2股起,上不封頂,近200戶村民入股“眾籌”近1000萬元,開發西溪磐石大峽谷風景區,以鄉村旅遊為抓手,精準脫貧為目標,逐步形成集觀光、體驗、民宿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目的地,以旅促農、農旅融合,促進農戶增收。

“我們的旅遊業發展起來了,來田溪的遊客越來越多,客人們有住宿需求,我們也剛好以此為契機,帶動村民增收,民宿的房間標準以及內部設施,我們都有統一要求,床上用品也是統一提供的。我們還有專門的訂房APP,遊客可以通過APP提前瞭解民宿條件以及周邊的環境。”李紀煌說。

羅鏗告訴記者,今年除了果樹和民宿的收入,他還有望得到旅遊產業的利潤分紅。

“像羅鏗這樣的脫貧致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以前是爭著搶著要戴貧困帽,現在家家戶戶盼著脫貧摘帽。”瀏陽一位在扶貧一線工作4年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感慨地說。

許多村民和貧困戶也像羅鏗一樣,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創業,收入連年翻倍。目前,田溪村2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202戶、692人成功脫貧“摘帽”。

“挪”出來的幸福窩

從羅鏗家出來,對面一幢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樓房十分惹眼。

“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一家人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今年50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李武倫十分感慨地對記者說。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李武倫(左)和他的妻子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樓房前合影。

記者來到李武倫家看到,除了粉刷一新的牆壁,和基本的裝修外,水電、燈具、窗簾,以及電視機、電飯煲等現代日常生活用具一應俱全。據李武倫介紹,房子的基本裝修和日常生活用具都是政府幫忙完善、購置的,可以說是拎包就能入住了,一家人別提有多高興。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李武倫家以前住在山裡,是連摩托車都騎不進去的深山。

李武倫一家4口人,以前住在山裡,是連摩托車都騎不進去的深山,出一趟山單邊需要近2個小時的路程,兩個小孩上學的開支,讓貧困的家中早已入不敷出,買房子搬出來一家人更是想都不敢想。

2017年12月,一家人住上了2層新樓房,他還在村裡的旅遊公司當起了保安,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搬出舊瓦房,斬斷“窮根子”。李武倫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家門口就業, 兩個女兒長大出門讀書,老婆就在家附近就業可以分擔生活壓力,一家人收入攀升,日子越過越好。

事實上, 張坊鎮田溪村發展變化只是瀏陽市加速鄉村振興的一道縮影。近年來,瀏陽把易地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旅遊示範村建設相結合,讓村莊變得更美麗、群眾過得更幸福。目前,該市304戶1042人(需要搬遷的對象)已全部入住安置點。

拼出來的“瀏陽旅遊樣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365天來瀏陽,有景可觀可玩。

在瀏陽多個鄉鎮,曾經的貧困村都通過努力如今都搖身變成的長沙最具魅力旅遊鄉村,家家戶戶吃起了“旅遊飯”。養在深閨的美景向世界敞開大門。

地處湘東的瀏陽,毗鄰江西,上世紀90年代初期,瀏陽還是國家級貧困縣。1993年,撤縣設市後,敢為人先的瀏陽人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97年,瀏陽順利摘掉貧困縣帽子,2006年,瀏陽又首次跨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如今,瀏陽已實現了由國家級貧困縣邁入縣域發展水平第一方陣的巨大飛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長沙前列,形成了縣域發展的“瀏陽現象”。

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瀏陽堅持以鄉村振興推動精準脫貧,以精準脫貧助力鄉村振興,堅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了5大類14條支持產業政策,將一批貧困村建設成了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示範村。2018年,瀏陽全市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97個,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775萬元,增長2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牆上有畫,門前有花,屋場顏值到家。瀏陽市官渡鎮“詩畫中州”,把城裡的“遠方”過成自己的“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浏阳:一河诗画 拼出乡村幸福窝

永安鎮蘆塘村灣裡屋場,一路花香、一園風情,在這裡隨處是美景。

田溪村僅僅是因全域旅遊發展而改變的諸多村鎮代表。近兩年來,瀏陽全域,湧現出官渡鎮的“詩畫中州”、永安鎮蘆塘村灣裡屋場等一大批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各自利用優勢資源發展特色旅遊產業,帶動當地人脫貧致富,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此尋找鄉愁。

瀏陽已形成“春賞花、夏漂流、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業態,發佈了10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了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園、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胡耀邦故里。依託瀏陽美麗鄉村和幸福屋場,打造了里仁屋場、沙溪屋場等眾多鄉村旅遊……瀏陽充分利用旅遊業綜合性強、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的特點,將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改革開放的浪潮,全域旅遊的火熱,讓旅遊成為瀏陽的一張美麗名片。

如今,在一河詩畫的瀏陽大地上,產業因旅遊而興,城鄉因旅遊而美,百姓因旅遊而樂。一批批勇毅的先行者,一塊塊改革的“試驗田”,一個個開放的旅遊“窗口”,不斷輻射帶動著瀏陽的每一片土地,催生出旅遊經濟發展史上的“瀏陽樣本”。

End

來源 紅網時刻記者 劉露

審核 劉志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