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的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有哪些原因?

R


"農村種植的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有哪些原因?"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種草養畜,最常見的有種草養牛、種草養羊、種草養驢等。那麼,養殖牛、羊和驢等家畜,為何需要種草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解決牧草缺乏的問題。當然,很多人也認為種草養畜,可以節約草料成本,降低養牛的總成本,提高養牛的效益。但是,題主說種草養畜並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種草養畜在節約成本方面的分析

就拿種草養牛來說吧,一頭牛每天需要使用其體重的3.3%的飼料總量。如果是一頭1000斤重的肉牛,每日消耗的飼料總量為33斤。其中,精飼料佔據10%,也就是3.3斤,剩下的就是青飼料,29.7斤。那麼,一年365天,一共需要消耗青飼料為10840.5斤,即5.4噸。

按照當前鮮牧草的價格300元/噸,5.4噸牧草需要投入1620元的購買費用。如果採用自己種植牧草的方式來獲取這5.4噸草料,需要投入多少錢呢?

比如種植皇竹草,一畝產量在15噸,種植成本,主要為:用種量4斤,一斤售價55元,小計220元。加上肥料、人工以及地租,合計總的種植成本在1070元。平均每噸皇竹草的種植成本為71.3元。那麼,使用皇竹草喂牛,5.4噸,僅需要385.02元。而通過購買牧草,卻需要花上1620元。由此可見,種植牧草可以大大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但是,一些養殖戶在實踐牧草種植的過程之中,往往卻達不到效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種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的原因分析

沒有產生效益,發揮種草養畜在節約成本,提高效益方面的應有作用,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這裡單從牧草方面來分析。

  1. 一是,牧草的品種很重要。種草養畜的牧草品種,第一個要講究的是適口性好;第二個就是產量;第三個是營養價值。三者缺一不可,方能真正提高養殖效益。其中,產量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個人將其放在營養價值的前面。因為,養殖家畜追求的是盈利,高產量就可以餵食更多的家畜,降低養殖飼料成本。如果選擇的牧草產量很低,比如畝產量才2000斤,即1噸,畝成本投入卻達到1000元。那麼,每生產1噸牧草就需要1000元,餵食5.4噸就需要4500元。那麼,還不如直接在市場上購買划算。
  2. 二是,牧草種植沒有認真對待。很多人在思想觀念裡面一直認為,牧草就是草,野生能力強,播種之後,它自己會慢慢生長,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資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會影響到牧草的最終產量和可利用的壽命。產量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也就沒有產生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關於種草養殖的事,我就用我沉痛的教訓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我先說說養殖的效益,這個問題其實比較棘手,在農村,我們經常看到農民養一牛,出售就能收入幾千上萬元,但對於靠山吃山的農民來說,零星養殖佔了95%以上,所以農民的養殖業並沒有形成規模化。零星養殖基本不用佔用土地資源,農民通常都是收割玉米杆和其他雜草飼養,也不用陶錢買飼料,每天也不需要佔用多少時間,所以在農民眼裡,養殖還是挺賺錢的,其實他們卻忽略了草料、飼料、人工等,無形中投入了很大一筆。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鼓勵農民和企業規範化養殖,從而使養殖也加大了資本的投入,國家出臺的“糧改飼”政策就是為了配套規模化養殖。然而規模化養殖的成本和農民的零星飼養成本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農民眼裡並不值錢的雜草都會變得昂貴,利用土地種植飼草,土地流轉費、人工費、化肥、飼料處處都要花錢。


2017年我也參與過養殖規模為100頭牛的養殖企業,在企業未建成之前,玉米杆按重量計算的話,平時農民的小數額交易,單價不到1角一斤,更別說地裡的雜草,土地方面農民在短期租用,一畝單價也不到100元。企業建成後,土地漲到了400元一畝、玉米杆漲到了5角一斤、平時一文不值的雜草也要3角,而且還是鮮的,就連一直以來70塊一天能請到的工人也變成了100多一天,加上飼料、防疫、電費,每頭牛每天的飼養成本高達19.63元,飼養9個月,養殖虧損高達30多萬元。

總之用土地種草,大多數都屬於規模化養殖,多倍放大飼養成本是必然的,而農民的零星飼養,他們可以不計成本,玉米當飼料家中就有,冬天就喂乾的玉米杆或其他乾草,春天開始到秋天就喂地裡割來的雜草,每天佔用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就造成了農民對養殖的看法,造成了一個誤區。

關注農民小編,小編為你解答三農的有關問題!如果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夜郎3阿哥


沒有達到規模化,有些山區機械不能作業,養殖戶思想落後,資金和技術沒有協調到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