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長安城是不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

小王子133356760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很著名很繁盛的超級古城,長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長安,取名“長治久安”之意,是中華文明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同時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全球著名都城。長安歷史悠久,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先後有十七個朝代及政權曾建都於此。它和希臘雅典、意大利羅馬、埃及開羅並稱為四大文明古都。

下面來看看長安城的興衰成敗史。

隋文帝楊堅篡位北周建立了隋朝後,把都城定在了漢長安城,不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過長期戰亂已是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隋文帝為此,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另建一座大都城。

公元582年,隋文帝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上好的地方,“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文帝命人在此建造新都——大興城。

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千米,主要由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先造大興宮城,後造皇城。隨後,施工隊員在城西側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滬水、交水與潞水,直通宮城。後由大興城東鑿300餘里至潼關,名為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黃河。後又興建水濟渠運河。並動用10萬餘人修築大興城外郭城,大興城的大格局至此形成。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他改大興為長安,以此為都城。到了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長安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面積大。長安城內先後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使得長安城周長達35.56千米,面積約84平方千米,相當於現在西安城牆內面積的9.7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2.4倍,相當於古代羅馬城的7倍。

二是人口多。在唐都長安中,聚集了各類人口,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以及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和留學僧等總數少說也有三萬人。在當時,有超過三百個國家和地區來長安與唐通使。據悉,當時的長安城人口突破了百萬人大關。

李太白有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長安的滅頂之災很快降臨了。公元881年,唐末起義元首黃巢率大軍攻佔了長安。隨後唐軍剩餘勢力反赴,“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遁去”,唐政府軍收復長安,幾乎同時“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而黃巢最終也落得慘死的悲慘結局。

長安的浩劫並不止於此,公元904年,大軍閥朱溫率軍“逼宮”——驅趕唐昭宗皇室及長安土民東遷洛陽。不僅皇帝百官和士民百姓遷徒,朱溫還拆毀了長安的宮室、百司及民間廬含,拆下的材木都由渭河和黃河順水而下,運到洛陽,唐長安城淪為廢墟。

公元908年,朱溫又殺死唐昭宣帝,自己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後梁”皇帝寶座,朱溫不久被親生兒子所殺,當真是難逃惡報,

但從此,朱溫摧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建都朝代最多、文化最發達、影響力最大的一座城市,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坊裡城郭自此隱沒。

後來,雖然駐守長安的節度使韓建改建長安城,但人口日稀,之後近千年的歷史也難以重現漢唐繁華。長安這座世界名城就這樣退出了世界歷史舞臺的中心,誠為可息。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當然不是,唐朝處於7世紀到10世紀之間,之後封建社會仍舊發展了上千年,比如後來的宋朝東京汴梁,規模就要大於唐長安城;另外,後來的明朝城市規模比較小,而清朝人口眾多,但是城市化率卻非常低,大型城市出現在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

唐長安城,建立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之上,面積大約85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是漢朝長安城規模的2.4倍,是後來的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大概同時代西方的羅馬城大五倍,比君士坦丁堡大七倍,比巴格達大六倍。由宮城、皇城與外城三個部分組成,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




而後來另一座城市的崛起,成為唐朝長安城地位的終結者——宋朝東京汴梁。汴梁原本只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國都,五代十國時期除了後唐,其他四個朝代都將都城定於這裡。

東京汴梁,也被譽為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汴梁漕運發達,也正是在這裡,傳統上維持了上千年的宵禁制度與坊市制度被徹底打破消除,汴梁城煥發出勃勃生機。夜市開始大規模出現。東京汴梁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與規模最大的城市,以《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等可見一斑。

而澹奕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與唐朝規模宏大的皇城宮廷相比,汴京城中皇城的規模小得可謂“寒酸”,取而代之的是規模龐大的百姓的產業。


澹奕


從規模上,唐長安城肯定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城市。

隋文帝得帝位,一開始建都漢長安城,可是經過連年戰爭和過度開發,這時的漢長安城已經殘破。於是,隋文帝就讓宇文愷主持,選址老城的東南,建造新城。

從582年開始修,設計理念先進,城市規模宏大,光是青石鋪成的路面就有150米寬。修了3年,隋文帝就搬到這裡辦公了。以後陸續增建,修建了很多館舍給隋朝征討四方俘虜來的貴族居住。隋煬帝在613年又動用十多萬民力修了外城。前後20多年,終於建成了宏偉的都城。因為隋文帝當皇帝前做過大興公,就取名叫大興城。


這個名字沒叫多久,因為外城竣工當年,天下大亂,隋朝不幾年就亡了。李淵父子從晉陽起兵,4個月進入關中,佔據了大興城。沒過半年,唐朝建立,高祖即位,大興城改名叫長安城。

唐代長安城與大興城規模變化不大,因為已經非常宏偉了,只是在武則天與基隆基時增修了一些宮殿。

唐代長安城城市面積84平方公里,東西寬17公里,南北長40公里,居住人口多時達100多萬,比起同時期世界各地的都城規模上都要大得多。比君士坦丁堡大7倍,比巴格達大6.2倍,比羅馬大5倍。羅馬號稱是眾城之城,那麼比他大5倍的長安城應該叫什麼?

《貓妖傳》裡的大唐盛世描述的長安城,再怎麼繁華都不為過,作為當時世界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長安城吸引著四野八荒的注意力,大唐帝國的軟實力,通過長安城的美輪美奐,傳播到世界各地。“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詩仙李白也生活在盛世長安。唐代軟實力最明顯的例子,是將神奇的東方樹葉,做成了壟斷性質的大宗貨物,引得世界各地爭相學習搶購。


在古代作為都城,並非是越大越好,這與國力有關。城市規模大了,城牆勢必周長很長,除了建造時要耗費很大財力和民力,防守時也需要大量士兵。比如,後世的明南京城,比起唐長安城規模要小一些,城牆周長有35公里,,也是當時天下第一大城,有13000個垛口。僅僅安排垛口的弓箭手,就至少需要13000個,這還不算後邊輔助兵種。所以,朱元璋時的南京城,城內外駐軍20多萬,就是因為城牆太長的原因。

唐時的長安城也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在唐代中晚期,中央政府實際上已經沒有財力維持一支20萬人規模的常備軍駐守京師,所以不能守城,軍隊在野戰中失利,就不得不放棄長安逃跑到四川,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

唐長安城的繁華在安史之亂後,漸漸消沒了。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大唐不再需要她。

後來黃巢和朱溫分別來了,他們的搶掠和破壞,使得這座名城,遭受了根本的破壞。唐長安城300多年的繁華歷程於火光沖天中完結了,此後,隨著經濟中心的東移,中原帝國定都的選址都沒有再垂青過她。


而知而行


首先,對於本提問,我認為唐朝的長安鼎盛時期的人口達到185萬的人口,絕對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這是毫無疑義的。

另外,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在各個歷史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就一般意義上的評價一個城市的大小,大多以人口之多少作為標準。縱觀中國古代整個歷史,有三個城市的人口均超過百萬,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面分述之。

首先我們先說西安,

西安

西安,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十三朝古都。

西安,從歷史長河中來看,西安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西安也建都很久了,只是在唐朝時達到輝煌的頂峰,作為唐朝首都,由於唐朝的開放胸懷,萬國來賀,可謂世界中心,最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當之無愧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大都會。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

第二個大的城市為南京。

南京貢院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由於三國時吳國、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都建都於此,當時名建康,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不過,由於時代與歷史的侷限,南京在隋唐時期落後課,後來又穩步發展,在朱元璋建立都城於南京之後,南京再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120萬。也算南京雄風再起!

第三個大的城市,我認為是北宋時期的開封。

開封鐵塔

開封,古稱“汴京”,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汴京後,城市發展迅速,開封成為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經濟發達商業繁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最大的城市。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清明上河圖》清楚的看出了,至今清明上河園還是開封的遊覽勝景之一。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開封在河南的中心地位由於省會遷至鄭州而迅速下降。但是古城開封的數千年的文化深厚卻是無法替換的。

綜述上述三個在歷史上大的城市,你一定知道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當屬西安了。可以這樣說,無論哪一個古代的城市的繁榮,實際上都是當時的歷史,地理位置與政治等多種力量合力發展的結果。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廣義上來說是的。因為當時的長安城不僅包括主城,而且其周邊眾多的皇家宮殿和園林點綴在長安城主城周邊方圓幾百公里的範圍內,這種城市規模是歷朝歷代所不能比的。


唐長安城,基本上是在漢長安城的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的。漢長安城由劉邦時期開始建城。劉邦之所以選擇此處,是因為此處地勢平坦,位於渭河南岸,並且水源充沛,周邊擁有大量秦朝時期修建的宮殿園林。劉邦命令在此處興建未央宮,長樂宮等宮殿,並將國都遷移到此,取名長安城。隨後,以未央宮和長樂宮為中心,周邊陸續營造貴族,官員,以及平民,士兵的宅邸,並修建巨大的城牆,長安城由此發展起來。


唐朝時期,在漢長安城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特別是太宗到玄宗時期。隨著當時唐朝的影響力和國際交流的發展,長安城的範圍進一步擴大。雖然其主城只有長寬幾公里那麼大,但是以主城為中心,周邊方圓東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點綴著眾多的皇家園林,旅舍,以及外國商人建造的館怡。例如當時的著名的大明宮佔地面積是今天故宮的十倍,位於長安城北邊。大明宮是太宗皇帝時主要辦公場所,雖不在主城,但是其周邊建造了大量官員,貴族以及外國使節的宅邸,規模龐大。這也是長安城的一部分。



當時的長安城主城周邊除了大明宮等宮殿,在方圓幾百公里的範圍內還有十幾座皇家園林。例如上林苑,甘泉宮等宮殿。而且隨著長安城的發展,主城已經住不下人了。大量的商人,移民選擇在主城周邊以皇家宮殿為中心在附近陸續建立居民區,市場等供人們生活的設施。這裡雖然不在長安城主城,但是無疑也是長安城的一部分。

據古代傳記傳說有波斯商人到長安城,從進入長安城到走到長安城主城中心的朱雀大道竟然走了三個月月之久。當然了這有點太誇張了。這無疑說明了長安城的範圍之大。當時長安城常住人口200萬,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當時的羅馬城不過才十萬人。長安城成了西方人嚮往的聖地。日本的京都,就是根據長安城設計的。不過京都的範圍可就小多了,今天可以從日本京都看到長安城主城的影子。



安史之亂後,長安城被叛軍焚燬。周邊的眾多皇家園林,館舍後來又被回鶻軍洗劫一空,化作了廢墟。唐皇迴歸長安後,由於各地節度使的崛起,皇帝再也拿不出經費修理長安城。其規模縮小了五十分之一,長安城開始衰落。大量居民或在戰亂中被殺,或者離開避難。就連皇家的上林苑,甘泉宮都化做了廢墟,重新恢復成森林,破敗不堪,就連皇家都廢棄不用,漸漸恢復成自然面貌。但是今天的考古發掘重現了當年長安城的繁華和巨大。


此後歷朝歷代,其城市規模都沒有趕上長安城。例如宋汴梁城,元大都,明北平都沒有趕上長安城當年的規模。可能這些後來的城市的主城比長安城大的多,但是其城市規模和範圍都比不上長安城。有專家懷疑史書記載中的長安城範圍南北200公里,東西400公里是否是誇大,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漸漸的證實唐朝長安城的範圍有可能遠超過這個數。

所以說,長安城是古代歷史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其城市規模的龐大,源自於唐朝的強大,為城市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所以大量的移民湧到長安。可能他們不能住在象徵權利中心の主城,但是陸陸續續圍繞長安城主城在周邊建造了龐大的古代城市聚落群,其規模在古代乃至現代都是不能比的。這也間接說明了唐朝の強大,繁榮。


忘川星玉


長安即今西安。至今已有3100多年曆史。是十三朝古都,周、秦、漢、隋、唐等中國歷史上幾個強大的朝代都在長安建都。由於這幾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幾個鼎盛時期,所以長安城影響力巨大。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歷史四大名城。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三個外國城市就規模人口和經濟繁榮度來說,稱名城其實非常勉強。長安是漢朝開始的絲綢之路的起點,東方文明的中心。到唐朝時長安達到歷史鼎盛時期,人口超百萬,面積歷代都城之最,有84平方公里。確實是當時規模最大,經濟最繁榮的國際城大都市。



但要說到中國歷史長安就不能排第一了,歷史上中國最繁榮的城市是北宋時期的東京汴梁,現在的開封。據推算汴梁人口達到150到200萬左右,面積52.5平方公里。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國際性都市,而且宋朝統治較為開明,北宋經濟達到中國古代歷史的頂峰,繁榮程度也遠超其他年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汴河上的繁榮景象。《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汴梁人口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當時的汴梁社會安定,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一片繁榮。經濟科技文化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也是中國古代歷史經濟文化之最。


鐵馬冰河戍輪臺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古城,毫無疑問長安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城市,包括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北京城也才只有長安城的四分之一大,這個大應該指的也就是面積,因為每個時期人口數量不一樣,越接近現代人越多,直到前幾年才得到控制。


我們不妨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城市面積做個對比。這樣就一目瞭然了。

  1. 隋唐長安城面積84.1平方千米;
  2. 北魏洛陽城面積73平方千米;
  3. 明朝北京城面積60.2平方千米;
  4. 元大都面積50平方千米;
  5. 隋唐洛陽城面積45.2平方千米;
  6. 明朝南京城面積43平方千米;
  7. 漢長安城面積35平方千米;

當然古代還有益州、荊州等地區但都不如長安城大,漢朝時期的長安城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

下面再來看看唐朝時期的長安城,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一度也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城池在規劃過程中包攬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思想觀念。“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為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徙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宏偉計劃,將城池建設得超前邁古,面積達84平方千米,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是當時世界人城之一。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接近300萬。 唐王朝的建立後,對唐長安城進行了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佈局更趨合理化。龍首原上大明宮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範。




所以說誰敢說長安城不是古代最大的一座城市,無論是哪一方面來比。


羽評郡主


從已有的歷史資料記載看,長安城確實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

作為七朝古都,經過多個封建王朝的營建,長安的規模不斷擴大,從秦開始,經過漢代擴建,到隋唐改建,和大唐盛市一樣,長安城也走向了自己歷史的輝煌頂峰,下面以長安、洛陽、南京、開封、北京作一比較。

1、長安在唐時分內城、外城,使漢長安故城和隋唐易地而建的長安新城連成一體。下面長度以古代1里約等於43米計算。

內城面積:長18.71裡,寬15.5裡,面積計算:18.17*15.58*0.43*0.43=52.33平方公里(以下計算均按此方法,具體算法略)

外城:長30裡,寬27裡,面積149.77平方公里

轄區總人口196.7萬人,所以長安城人口應該有百萬吧。

2、洛陽內城面積:長15.93裡,寬15.23裡,面積44.86平方公里。

外城面積:長37裡,寬19裡,面積129.98平方公里。

轄區總人口118萬,城區肯定不會超過百萬。

3、明代南京城面積:長20裡,寬11裡,面積40.68平方公里。

4、北宋開封城面積:史料記載約為27.37平方公里,人口多一些,常住74萬加禁軍27萬,相加超過百萬。

5、明北京城:內城長6.65公里,寬5.53公里,面積35.57平方公里,加另築外城面積長7.95公里,寬3.1公里,面積24.49平方公里,合計60.06平方公里。

從以上比較就一目瞭然,長安當然最大了。


唐史大白話


唐長安是不是最大城市呢?

從人口看

韓愈貞元十九年寫《論今年權停舉選狀》,稱“今京師之人,不啻百萬,都計舉者不過五七千人,並其僮僕畜馬,不當京師百分之一。”

《舊唐書》、《新唐書》均載天寶元年京兆府人口數一百九十六萬餘。



從人民的活動說

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夜禁。 宋朝只是個別大城市沒有宵禁,宋朝的汴梁宵禁鬆弛,宋朝其他地方依然實行宵禁制度。

唐朝中後期,坊市制與夜禁制(宵禁制)開始被打破,開始出現夜市。


唐代中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不斷髮展,商業出現了新的繁榮局面,單靠白天的市場交換商品顯然已不能適應,於是夜市正式出現,當時文人記載“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相比於現在,也應該沒有多大,是吧!


逝值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唐朝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全城周長36.7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大7倍,比巴格達城大6.2倍,是古羅馬城的5倍,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大都城,堪稱“世界第一城”。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唐·駱賓王《帝京篇》)。唐長安城,隋朝稱之為大興城,興建於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為隋唐兩朝的首都。城池規劃過程中包攬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宮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宮城象徵北極星,以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徵環繞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徵向北環拱的群星。“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風吐流蘇帶晚霞”(唐·盧照鄰《長安古意》)。唐長安城東西、南北交錯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為界分城區東、西兩部分,一百零八坊寓意一百零八顆星曜。正所謂“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唐·白居易《登觀音臺望樓》)。

“詩家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唐·楊巨源《城東早春》)。在盛唐時期,長安城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城裡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官員、商人、學生,長安城的人口在極勝階段超過100萬。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在當時也影響了臨近國家的都城建設。唐長安城在中國城市建築史上,甚至在世界城市建築史上都有著極大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