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真,垃圾分類這種事情還得藉助機器人的力量

港真,垃圾分类这种事情还得借助机器人的力量

垃圾分類看似是舉手之勞,但真正做起來難度卻不小。

真的,我們有時候就是分不清垃圾該怎麼分類。假如現在你面前的垃圾桶上分別貼有“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種標籤。

如果你的垃圾袋裡有用過的餐巾紙、香蕉皮、過期的化妝品、礦泉水瓶,它們分別要扔到哪個垃圾桶裡?

怎麼樣,這種熟悉的懵逼感是不是每回扔垃圾的時候都要經歷一次?

還有現在很多人吃飯,都習慣外賣點餐。一份外賣送來,外包裝是塑料的,屬於有害垃圾;筷子是木頭的,屬於可回收垃圾;吃剩的食物又屬於易腐垃圾。但假如用餐的餐具是可回收的,不過被油漬浸泡了,還能算是可回收垃圾嗎?

諸如此類的世紀難題分分鐘難倒一大片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分類垃圾的方法需要改進的原因。雖然現在許多大型回收中心已經使用磁鐵來回收金屬,並使用空氣過濾器將紙張與有一定重量的塑料分離開。但即便如此,大多數分類工作仍然是手工完成的。

比如北京2017年實行垃圾分類以來,其中由24名專配的分揀員組成的史家衚衕“分揀大軍”每天大約要分揀各種垃圾5至10噸。而這種工作又髒有危險,可能會危及工作人員的健康。

並且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但究竟產生了多少垃圾?答案可能會讓您大吃一驚。僅美國一個國家一年就能製造 2500 萬噸垃圾,人口數量為美國四倍的中國緊隨其後,每年產生 1900 萬噸垃圾。如此繁重的垃圾分類工作如果只靠“純手工”恐怕絕非易事。

因此在解決這一難題方面,大家紛紛打起了機器人的主意。

早在2007年,一群神通廣大的 MIT 研究生,就開發出了一臺以太陽能供電、能夠自動分類垃圾的垃圾桶。裡頭有個可以轉轉轉的小圓桌,周圍還有各種感應裝置,可以判斷通過物品的組成,然後就讓他們安安分分的滾到自己該去的地方,鐵鋁罐就到金屬類、寶特瓶就進塑料類,這種操作在十多年前算是高科技了!

現在又有一群MIT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更智能的垃圾分類機器人。他們開發的這款軟爪機器人手臂能從傳送帶上抓取物體,並通過觸覺來識別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

港真,垃圾分类这种事情还得借助机器人的力量

這款被稱作RoCycle的機器人,在它的兩個鉗子中使用電容式傳感器來感知它所處理的材料的大小和硬度。這種傳感器可以讓它識別出觸摸的物體是金屬、塑料還是紙張。在模擬回收工廠的設置中,垃圾物體通過傳送帶送到RoCycle面前,RoCycle最後正確分類27項垃圾,準確率達85%。

另一些公司則在開發能夠通過視覺對材料進行分類的機器人。但該MIT研究小組認為,在分類物體方面觸覺會比視覺更準確。因為眼睛也會產生欺騙性。

不過該機器人的缺點就是太費時了,需要一個一個去感觸物體,有點像盲人摸象。用在工業回收工廠就不太適宜。因為這些工廠的運營成本很高,並且需要快速處理廢物。

據說,該團隊目前正致力於將其基於觸覺的機器人與視覺系統相結合,來加快分揀垃圾的速度。升級後的機器人可以利用“眼睛”掃描傳送帶上的物體,只有在眼睛不能確定的情況下才使用觸覺。

這樣的機器人聽起來是不是很帶感?但其實在中國這樣的垃圾分類機器人早就在工廠中歡快的運作著。

在浙江杭州天子嶺靜脈產業園區,坐落著一座全智能建築——裝修垃圾資源利用一體化工廠。該工廠由中城綠建承建,每年可消化約10萬噸建築垃圾,實現了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有效利用。

在中城綠建的工廠中,機器人在生產流水線上快速、持續、準確地抓取垃圾待分揀物質。工作環境的清潔整齊,全流程智能化操作。

中城綠建團隊經過全面調研,借鑑應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同時獲取流水線上待分揀物質的二維和三維多模態信息,來模擬人類觀察認識事物的行為,有效地計算分割待分揀物質,使分割平均絕對誤差小於3%。

除了在回收工廠可以看到機器人的身影,垃圾分類機器人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

從2018年開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小黃狗”開始悄然落戶西安、深圳、北京等多所城市。“小黃狗”的外形類似智能快遞櫃,與普通分類垃圾箱不同的是,它不僅能分類回收垃圾,還能給市民現金獎勵。

港真,垃圾分类这种事情还得借助机器人的力量

這種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由數個回收箱組成,配備一個觸控電子屏幕,不同的回收箱分別回收金屬、塑料、紡織物、紙類等可回收垃圾。

用戶在電子屏上輸入手機號碼,或使用“小黃狗”APP掃一掃,就能打開櫃門,將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對投入垃圾進行智能識別、稱重,並根據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隨即,用戶手機就能收到現金返還。

智能垃圾系統還配備了實時監控屏,通過大屏幕可以實時監控垃圾減量,做到垃圾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後變成了什麼都清晰可見,為再生資源回收方面的數據分析提供依據。

總之在金錢的誘惑和技術的雙重推動下,大家都爭著搶著對垃圾進行分類。

垃圾分類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與生態環境緊密相連,如何讓垃圾分類變得深入人心,簡單可行?垃圾分類機器人或許可以補齊這塊短板,甚至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