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4.11”猜想:假如“維基解密”遇上了“視覺中國”……

互聯網“4.11”猜想:假如“維基解密”遇上了“視覺中國”……

2019年的4月11日,發生了兩件與互聯網相關的大事。

一是厄瓜多爾撤銷了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政治庇護,隨後阿桑奇就被英國警方逮捕。

一個澳大利亞人,自稱因為相信“透露公共治理機構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對大眾來說是件有益的事”,創辦了維基解密網站,通過互聯網蒐集併發布了成千上萬的機密文件,包括肯尼亞政府的內幕、美軍關塔那摩監獄的工作程序、駐阿富汗美軍的作戰記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的刪除郵件等,因而面臨了被通緝、被追捕、被起訴、被引渡等危險,踏上了從澳洲、非洲到美洲、歐洲,背一個筆記本電腦流浪漂泊的傳奇人生之旅。

2012年,阿桑奇獲得厄瓜多爾的政治庇護之後,他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棲身七年,從未離開半步,直到今年4月11日再次被捕。

互聯網“4.11”猜想:假如“維基解密”遇上了“視覺中國”……

黃鵪菜的黃花,在夜裡合攏

二是“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公開質疑“視覺中國”將國旗、國徽的圖像用於版權銷售的做法之後,“視覺中國”隨即受到媒體、自媒體和網民的廣泛質疑、曝光及譴責,陷於巨大的輿論漩渦之中。

一個由加拿大人擔任董事長、美國人出任總裁但取名為“視覺中國”,駐地在中國的大城市,通過中國的深交所上市,年賺近3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不但在與著作權人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毫無聯繫的情況下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列為“版權所有”作出版權聲明,還非法將中國的國旗、國徽圖像用於其營利的目的,不知這家公司及其運營管理團隊,秉持著怎樣的理念?

據人民日報消息,ESO在回覆《每日經濟新聞》時明確表示,ESO從未將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及其它圖像)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在保持完整並註明來源ESO的情況下免費使用這張照片。這就是說,“視覺中國”是要將公開的、免費的、公眾可利用的資源,圈佔為己有,以圖牟利。

互聯網“4.11”猜想:假如“維基解密”遇上了“視覺中國”……

黃鵪菜的黃花,在白天盛開

這做法與“維基解密”的做法正好相反。“維基解密”是將秘密變為公開,“視覺中國”是將公開變為保密,將免費變為收費。

幾十年來,在互聯網上幾乎每天都有人朝著這兩個方向用力。比如通過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推特、臉書等自媒體,曝光某個人或某群人醜聞黑幕的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像通過域名搶注、網絡投票、競價排名、有償刪帖等方式,圈佔公共資源擠壓公眾利益牟利的事,也一直都有發生。

只是“維基解密”和“視覺中國”用力更猛,將這兩個方向做到了極致,並且碰巧在同一天,2019年的“4.11”,成為了全網聚焦的兩件大事。

無論是朝哪個方向用力,總會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反對“維基解密”的,是原本享有知悉機密信息特權的人,那當然是少數人;而反對“視覺中國”的,是原本享有免費知悉公共信息的人,那當然是大多數。互聯網的“4.11”事件,讓許多網民看清了,網絡世界也不是平的,網絡用戶也是分階層分類型的。

互聯網“4.11”猜想:假如“維基解密”遇上了“視覺中國”……

黃鵪菜的種子,會在風中飄散

關於這兩件網絡4.11大事的討論,還在網上熱鬧著。

可我好奇的是,假如“視覺中國”把“維基解密”發佈的照片也列為“版權所有”,作出版權聲明,進行版權銷售,那接下來有可能發生怎樣的故事?

王舍慢生活 更多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