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舉制度對歸德今河南商丘地區世家大族的影響

明代歸德地區鄉紳世族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即軍事權貴、衛所軍戶與經商致富而形成的大族。他們在明後期成為地方望族,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一是科舉入士,留其中一子繼承軍戶戶籍的祖業,其他則轉向科舉;二是科舉沒有成功的,則轉去經商,成功後在家鄉大量購置土地,也成為了鄉紳望族;三是明初的功臣,他們的後代也會在地方上形成或多或少的鄉紳勢力,成為左右明代歸德地區地方基層社會的一股力量。


明代科舉制度對歸德今河南商丘地區世家大族的影響


如前文所述,軍事權貴在嘉靖年間的賦役改革中,權利和地位受到削弱,開始轉而向科舉仕途邁進。明中葉以後,歸德地區就開始出現不少“名世”,如宋纁宋氏、睢州湯氏、睢州袁可立袁氏、商丘田珍天氏家族等。

在現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睢縣有袁家山,內有明大司馬袁可立(1562——1633)及其子袁樞之墓。相傳袁家山有“小蓬萊”之稱,乃袁可立之“在陸園地”,其實就是私家園林。睢州袁氏家族始祖袁榮在元末時為陝西行樞密院知院,後隨其同鄉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一路征伐至睢州時,受睢陽衛百戶。其後代便世襲其職,並定居在睢州(今河南省睢縣)。可立是其八世孫也,中明萬曆己丑(1589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袁可立為明萬曆十七年己丑科河南籍進士中品級最高的官吏,曾以敢言直諫著稱於時,晚年又因忤魏忠賢遭罷官。


明代科舉制度對歸德今河南商丘地區世家大族的影響


商丘田氏家族始祖德甫在洪武四年(1371)由開封遷居到商丘縣東,由此世代居住於此,有家譜為證“吾田氏,原籍山西之澤州高平人,明洪武四年,吾之始祖諱德甫者,由汴之浚儀再徙于歸德郡城東三十里柳河集東南三里,因家焉”。其八世孫田珍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中進士,後官至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戶部督儲侍郎,因曾做過巡按,故有田巡按一稱,為官清正廉明。其後世子孫為紀念他,造影銘文稱讚其“政以清為本”的居官原則,褒獎其“清以防身,惠以愛民,忠以體國,誠以御物”的居官之道。田珍,字子聘,商丘人,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巡按江右。時值江水暴湧,公築長堤二百餘里,濱江之民獲安堵焉。尋升南京通政使。卒,贈工部右侍郎。


明代科舉制度對歸德今河南商丘地區世家大族的影響


宋纁,字伯敬,商丘人,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出按陝西,值中貴呂用等以傳奉監十二團營撓法,抗疏彈之,中貴斂跡。又按應天,勸人築于田以障水,遂為良法。巡撫保定,值歲荒,纁矯詔發倉廩賑之。進戶部侍郎,旋擢戶部尚書。後屬疾,亟疏乞休者五,上遣中使賜藥。卒,贈太子太保,諡莊敏。

沈鯉沈氏家族:沈鯉(1531——1615)字仲化,號龍江,歸德(今河南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檢討。神宗立,進左贊善。累遷吏部左侍郎。後擢禮部尚書,修《景帝實錄》,拜東閣大學士,加少保,進文淵閣。立朝侃直,屢有貢獻,有沈歸德、沈閣老之稱。其歸德始遷祖沈福二為蘇州府人氏,於洪武四年(1371)遷居歸德衛屯所,隸屬於軍籍。沈鯉為其七世孫。


明代科舉制度對歸德今河南商丘地區世家大族的影響


​總之,這些獲得科舉功名的移民後裔逐漸地開始在地方上發揮影響和作用,進而演變成為士紳。這些士紳們或出於家國一體的政治情懷,或出於維護既得利益之考慮,他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左右地方社會秩序,並進而演變成為基層社會政治代理人——地方鄉紳世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