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配樂 第四 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配樂 第四 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配樂 第四 謙德之效,相當於一個總結, 滿招損,謙受益。

下面來說說雲谷禪師與了凡先生那段值得回味的對話。

雲谷禪師:“俗世之人之所以不能成聖,只因為妄念纏身,而你與我對坐三日,居然不起一妄念,為什麼呢?”

了凡:“我被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都是定數,又有什麼好掙扎的,認命就是。”

雲谷:“我當你是個豪傑,沒想到也只是一介凡夫。凡夫要用心,所以皆有定數,但是極善或極惡之人,皆無法受到拘束。你二十多年不曾把定數轉動一分一毫,反而受其拘束,一個人會被數拘住,那他就是凡夫,你不是凡夫,又是什麼呢?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了凡:“孟子說:凡事求起來,就可以得到,這是在說在我心裡的事情,若是不在我心裡的事如何求得來呢?比如我立志要做一個道德仁義的人,自然我會成為一個有道德仁義的人,可功名富貴他並不在我心裡頭,我如何求得來呢?”

雲谷:“孟子的話不錯,可是你理解錯了,六祖慧能說: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

《了凡四訓》配樂 第四 謙德之效

袁了凡先生改變的根本是認識到了福離不開心,萬事萬物都存乎一心。人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所作的任何事情必須先發於一心,也就是起個念頭,然後念頭才能指示行動。念頭指示了行動,行動就會產生過程,那麼順理成章的過程就會引發結果。“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人只要從內心自求,改變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就可以避禍得福,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進而引來身外的功名富貴。而若不知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只求身外名利,必然會機關算盡,失去心靈的純潔本真,影響和傷害自己和他人,從而種下禍事的種子。

《了凡四訓》配樂 第四 謙德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