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節放假嗎?放假幾天?

餘仲文


古代的清明節會不會放假,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古代清明節的來歷,它的重要性,就不難得知,古代是否會有相應的假期了。

(一)清明節的來歷

眾所周知,清明作為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為了幫助古人安排農事的。

然而,清明是什麼時候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日的呢?還要從一個流傳多時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說起寒食節,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介子推了。因晉文公希望請介子推出山,放火焚山,最終介子推和母親都被燒死。此後晉文公後悔內疚,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每逢該節都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故人之意。

恰好,清明節氣正在寒食節的第二天。宋代以後,寒食掃墓的風俗逐漸延至第二日,融入到清明之中。

(二)清明節的重要性

隨著寒食節與清明節的融合,清明節由此前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搖身一變地位提升了很多。加之踏青等習俗也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漸漸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

(三)清明節的假日

寒食節在唐代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唐玄宗時期,清明節被正式編入禮典,與寒食在一起,被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至此,清明 有了自己的“小長假”。該假期從開始的3天一直加到後來的7天。


文史趣事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除了雨水多得讓人擔心自己被泡發外,

清明節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畢竟,放 假 嘛!

但是!

對比古代的清明節假期,我們過的就是一個週末!

古人把休假稱為“休沐”、“洗沐”,意思就是讓你抽空回家洗個澡,捯飭一下自己再回來上班。

在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一起,正式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此之前也會放假,但不是兩個節日一起。

衙門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到貞觀年間,假日甚至加到七天,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重陽節和年終蜡祭。

不僅如此,那時幾乎每逢節氣都要放假;還有婚假、喪假、探親假等等,唐代“公務員”一年中有1/3的時間都不用上班。

宋代延續了唐朝的寒食假期,“寒食通清明,共七日”,黃金週再現。

到了近現代,1935年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

最關心的放假瞭解完了,再來細說下清明節吧。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而清明除了作為物候變化的節氣外,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春祭節日。

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春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經過歷史發展演變,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sì)節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 明 習 俗

祭祖

清明節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宋朝高翥(zhù)有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踏青

我國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徜徉自然,郊外遠足”,古代叫探春、尋春。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踏青的生動寫照。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將風箏飛至高空拉線剪斷,可帶走疾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前後,春雨初升,春林初勝,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

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就兩大節令傳統:

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在山西、山東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清明期間不動針線,不洗衣服的習俗,據說是為了避免驚動祖先的神靈。

清明時節雨紛紛,天氣的陰沉彷彿映射了人們內心懷念親人的悽楚。這個清明,你在思念誰?


煙花巷陌染千塵


古代的清明節沒有真正瞭解過。

但是,既然成了傳統的節日,肯定與古代人們的傳承有著必然的聯繫,那麼既是古代人就注重的節日,當然也一定存在著‘放假’這種事情,只不過是形式或稱謂不同罷了。

近代人保留著這個節日,也是出於一種對先人的尊重和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不過,由於時代不同,政策方針的不同,近代對清明假期也有不同的調整。

相信什麼事情都是逐步完善、不斷改變中,人性化、合理化、大眾化才能更容易讓人們接受,但願清明假期越來越受人理解和尊重!


一個人的世界並不大


春秋:晉文公為祭祀臣子介子推,是為感恩,叫感恩節,因晉文公逃難時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湯喝報恩介子推是第一年為感恩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在次祭祀時發現放火燒死介子推,在一顆柳樹也被燒死的洞中有介子推寫的遺書血書,樹被燒死第二年復活,在清明節頭一天為清明柳發芽發清為寒食節,第三年晉文公再次祭祀將寒食節後的一天改為清明節。清明節的來歷為春秋,晉文公感恩節為一天,寒食節為一天,改為清明為一天,古時候春秋三節加一起為清明節三天假。


煙燈87375966


唐朝時期,清明節正式成為一個節日。早期規定放假4天,後官員回鄉祭掃時,發現不夠用,皇帝調查後定為7天。


戴訓德中學高級教師


在古代清明節是個很隆重的祭祀節日,那時候沒有放假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