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37岁的韩寒活成了他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韩寒说郭敬明物质,结果他自己也拍电影,也签约艺人,也开始不停地捞钱。再也没有曾经文青的一腔热血,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犀利。当时我没多想,似乎挺对。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今天无意中看到《晓说》中的韩寒,高晓松和韩寒这两个时代的文青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其实挺俗的,这期节目没有跳出一般访谈类节目的框架,无非是忆往昔谈现在,最后简单畅想未来,中间穿插节目组的广告和韩寒导演电影的预告。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其实目前来看,我对于这两个文青的走势是有些失望的,两人的才华无可争议,然而就目前的高度还是不够,高晓松年纪大点,似乎斗志有点降低。好在韩寒不算太老,希望在阅历增加后可以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节目中韩寒自嘲和打脸式幽默依然存在,只是不像曾经那么刻意。韩寒说他目前最满意的作品是《1988》,虽然这本书存在冲突不够,主线散乱的情况,但是韩寒认为这部小说达到了他心目中的那根金线。而至于之前的作品《长安乱》、《一座城池》等都是烂尾之作,也是捞钱之作,当时不过是为了维持赛车事业而妥协的产物。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韩寒在上个世纪靠《三重门》出道,赚钱后决定任性一把,做自己喜欢的事开赛车。开的是车,烧的是钱。虽然这一阶段书写的差,但是韩寒此时依靠博客的犀利言辞,见谁灭谁,把陆川、高晓松等人操练了个遍。当时我最不服的就是凭什么徐静蕾博客排第一,韩寒博客排第二。颇忿忿不平了许久。如此高的知名度,如此多的粉丝支撑着韩寒的赛车事业。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直到微博时代,韩寒被方舟子给灭了,韩寒坦言当年预计到会从巅峰跌落,但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方式,再多的粉丝也干不过舆论的情绪,这也是韩寒从pc互联网时代过度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水土不服。方舟子的组合拳打的游刃有余,韩寒拼命的拿出证据来对抗,你一较真就真的输了。高晓松认为韩寒当时作为一个知识储备较少的高中生却一路成功,惹红眼了多少高级知识分子,一旦让这些人抓住一个点,多少年积攒的酸水一股脑全喷了出来。韩寒以为当时方舟子带动了舆论的情绪,因此粉丝再多也没用。显然双方交锋早已忘记了最初的原因,变成为了打架而打架,韩寒到底有没有代笔没有定论,可韩寒还是输了。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以后韩寒低调了很多,专心拍电影,终于把抢先一步的郭敬明干倒了,虽然我不讨厌郭敬明,但还是为此高兴,我从不承认自己追星,一个理智的理工男不能允许自己变成追星族。但是每当逛书店,不自觉就会走到韩寒的作品前,虽然这些书我都有。甚至还有唱片。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韩寒说他是必须有经历才能写出东西的人,要不然只能停留在高中校园里。而且他敢于承认高一确实读书多,但自从开赛车以后,读书就少了。很多人也说韩寒知识储备少,这没错,但是知识储备多的人写文章真的有韩寒写的有趣吗?韩寒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绝对是天生的,看似打脸幽默很简单,玩谐音很低级,看看简单,拿起笔后发现真的很难。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高晓松说你没做过一件事,例如写作,例如唱歌,例如拍电影,就不会知道天花板有多高,人们总会感慨生不逢时,可如果给你相同的年代,相同的资源,你也绝不会做出好的作品。总有人比你能力强,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情。因此高晓松放弃了拍电影,只做他喜欢的和擅长的。而韩寒也只是两年一部电影,相当于两年一总结,而不是用五六年时间憋大招。因为他知道大招不是憋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火候不到无法强求。

谁说韩寒变了?《晓说》里他依然是文青一枚!

我一直以为《围城》之后再无真正意义上的佳作。但我相信文学并没有沙漠化,只是绿叶少了,我希望韩寒会是第一个栽培出绿叶的人。我相信韩寒会从电影回归到写作,这才是他最挚爱的东西。他的骨头里永远刻着文青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