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素描丨上海小熒星藝校校長沈瑩:先學會與孩子一起玩

現在,每位到訪上海小熒星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的客人,在門口的櫥窗展示櫃上,都能看到一套《小熒星藝術學校通用教程》,這是全國唯一一套專業少兒藝術教育教材,由上海市政協委員、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小熒星藝校校長沈瑩及其教研團隊歷時3年編輯完成。“做事幹練,很有想法,非常注重教學質量”,這是很多接觸過沈瑩的人對她的共同印象。

採訪當天,筆者按約來到龍華東路上的小熒星總部,在一處會客室等待。不一會兒,沈瑩便快步來到會客室,“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沈瑩一邊打著招呼,一邊拉出椅子坐下,雙方簡單作了自我介紹之後,便直奔主題開始採訪。

主編全國首套少兒藝教教材

採訪沈瑩,話題總離不開藝術教育。在小熒星擔任管理工作五年來,沈瑩始終踐行“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的理念,前文提到的主持編寫藝術教育教材一事,就是典型案例。

談及“編教材”的初衷,沈瑩表示主要出於兩種考慮。首先是為了實現系統教學,以前,市面上的各種藝術教育教材,都是考級標準教材,可以幫助孩子通過藝術考試,但是對於提高小孩藝術水平、藝術修養作用有限,“就拿鋼琴考試來說,有的孩子學了教材,即使考了級,也只會彈幾首考試曲目,不會即興彈奏,哪怕照著五線譜也不會彈”。沈瑩表示,編寫一套系統性教材,就是為了幫助孩子打好藝術教育的基本功,而非僅僅為了應付考級。

其次是為了實現規範教學。沈瑩表示,老師在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如果教學方法不當,純粹按照自己的思路,就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甚至留下後遺症,“就拿跳芭蕾舞來說,即使是非芭蕾舞專業的孩子,只要老師的訓練符合標準,就不會出現走路‘外八字’的現象。我們希望通過編寫一套標準教材,促使教學規範,避免安全隱患”。

此外,家長的意見建議,也是編教材的原因之一。“我剛來(小熒星)的時候,不少家長反映,不同校區存在教學內容不同、教學進度不一致的現象,希望教學標準能夠統一。”

編寫一套教材,從技術層面而言,已經不存在問題。當時,小熒星藝校已經成立近30年,有深厚的教學積澱,各種教案堆積如山。關鍵問題在於“思想認識沒有統一”。編寫教材這項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參與。然而,不少藝術老師對此並不積極,他們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已形成了獨有的教學思路和教案,帶有濃重的個人印記,如今,要他們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拿出來共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發動大家共同參與編寫教材,沈瑩他們主動找藝術老師們一個一個談心,通過做思想工作,使對方瞭解到,編寫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最終可以使大家分享這項成果。因此,無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來看,這項工作對大家的影響都是積極的、正面的。最終,老師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不支持,轉變為擁護與配合。

在對這套教材的方向和定位上,沈瑩他們也多次開會討論,經過不斷地交流、交鋒、交融,最終大家在觀念上達成一致:藝術教育沒有最高標準,但需要有最低標準,以便培養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基本功,避免藝術教育的隨意性、無序性。

之後,在沈瑩和學校教研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花了3年多時間,總結了30多年的專業教學經驗和互動體驗,編寫出《小熒星藝術學校通用教程》,並在2016年上海書展上首發。這套教材獲得科技進步獎,被國內20多個省市學習並使用,並遠銷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安哥拉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迄今為止,這仍是全國唯一一套專業少兒藝術教育的教材。

“根據老師、家長的意見,我們每年都會對教材進行改版、修訂。”沈瑩表示,這套教材如今分初級、中級、高級,以便讓孩子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同時,考慮到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身體條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他們還編寫了B、C版本的教材,以便因材施教。

藝術教師需要提高溝通能力

為了提高藝術教學質量,沈瑩還推行了許多措施,對於教師隊伍的培養,她一直十分重視。2013年,在她的帶領下,小熒星組建教研中心,旨在規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水平。

“培養一個優秀藝術教師很難。”沈瑩坦言,作為一個優秀藝術教師,要具備兩方面素質:一是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就拿跳芭蕾舞來說,真正專業的老師,除了教會學員墊腳、雙手圈環、下頜微抬等一些基本動作之外,還會在氣息、步幅、發力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

“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這是重中之重。”沈瑩表示,很多老師自身專業水平很高,但在與人溝通交流方面比較欠缺,如果沒有經過培養,很難勝任教學工作。

“很多剛入行的藝術老師,你讓他們去教成人,還算勉強可以,因為成人比較懂事、比較自覺。但讓他們去教孩子,問題就來了,孩子說話做事比較隨性,有時哭鬧起來,老師就沒方向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沈瑩表示,老師平時經常要和孩子打交道,因此首先要學會“和孩子玩”,通過和孩子培養感情,讓對方學會遵守紀律、認真上課。

在小熒星,每位新教師,都要進行至少兩個月的封閉培訓,要進行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學習。沈瑩表示,培養一個成熟的藝術老師,至少需要兩年時間,而且成功率是50%。“我們在教師培養方面非常嚴格,注重教學的規範、有序、安全。藝術教育靠得就是教師水平和質量,教師能力如果不過關,牌子叫得再響也沒有用。”

藝術教育並非多多益善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對於大家經常討論的對於藝術教育的一些看法,沈瑩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談及藝術學習與學科學習如何兼顧平衡時,沈瑩表示,其實兩者之間並不存在衝突,反過來可以相互促進。就拿舞蹈學習來說,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以及應對挫折、克服困難的毅力,這類習慣養成了,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她表示,小熒星藝術團的學生們很辛苦,既要訓練,參加比賽,還要上課學習,但他們非但沒有耽誤學習,反而在學校裡都是“學霸”,其中的關鍵原因,在於他們懂得要學會珍惜時間、管理時間。有時候學生們去參加演出,在路上、在演出後臺,他們都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複習功課。所以,只要時間安排合理、做事效率提高,藝術學習非但不會耽誤學科學習,還會促進學科學習進步,實現一舉雙得。

對於有些人認為藝術學習多多益善、“品種越多越好”,沈瑩認為,藝術學習首先需要打好基礎,其次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如果讓孩子同時學習幾門課程,孩子會因為時間精力有限,反而樣樣都學不好、學不精,與其這樣,不如讓孩子專心學習一門課程。

平時,有些家長成才心切,動輒給孩子報好幾個班、一堆課程。對此,沈瑩堅決不贊同,她會向家長建議,為孩子報課不要超過兩門,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有利於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