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2008年,汽車之家網站的創始人李想和茅侃侃一起吃飯。

李想對茅侃侃說:“今晚我就不請你喝酒了,”他慚愧地笑道:

“錢都壓在公司裡,有太多重要的事等著錢用。

不怕你笑話,我現在自己手裡就只有兩萬多現金......”

茅侃侃後來回憶說:

“那時候,‘80後創業’的概念正如火如荼。李想兜裡只有兩萬塊錢,你信嗎?”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十年後,李想的事業蒸蒸日上,但再也無法請茅侃侃喝酒了。

因為,就在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在家中結束了自己年輕卻備受折磨的生命。

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用自己的夢想與絕望,成功與失敗的人生體驗告訴年輕人:

有些事,形式足夠震撼,但內容純屬扯談!

01

看似很神奇,其實很正常

小學五年級時,一向少言寡語,卻精通電子技術的爸爸給茅侃侃買了一臺386DX40電腦。

由於後來茅侃侃創立了Majoy公司,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遊戲高手,

其實,除了偶爾打打CS,茅侃侃幾乎不玩什麼遊戲,而他的興趣所在是如何把遊戲等應用程序安裝在電腦上。

這種事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似乎不可想象,難道不是下載安裝包,雙擊?

或是直接利用360、百度、騰訊的“電腦管家”類軟件在線安裝?

即便是在手機上,也可以通過應用商店輕鬆搞定。

但在那個年代,這類“小事情”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腦細胞,

因為你需要精通大量的DOS命令,並通過改寫註冊表和很多變態的批處理文件來完成。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請問,今天你看好萊塢大片,有沒有見過用鼠標的,在計算機高手的心中:

用鼠標就是一種羞辱,他們愛死了在鍵盤上“嘩嘩譁”敲打命令和代碼的感覺。

寫茅侃侃,使我想起了自己當年編譯Linux內核等數百個應用,撰寫腳本,最終搭建一整套操作系統的經歷。

現在想來覺得很復古、很美妙,就像發生在前一世。

可如今我明白了,這些一點不神奇,也更不值得炫耀。

道理很簡單:

如果你是一位醫生,每天看幾十個病人;

如果你是一位行政,每天處理很多的公文;

如果你是一位銷售,每天都在與客戶周旋;

如果你是一位足球運動員,每天都在顛球過人;

如果你是一位編輯,清早起來就欠人5000字的文稿;

如果你是一位公務員,絞盡腦汁研究如何使自己適應體制內的生態;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員工打交道;

甚至,如果你什麼手藝都沒有,就擅長拍領導馬屁;

日積月累下來,你同樣是那個領域裡前10%的高手,所以不必妄自菲薄、自慚形穢。

當然,想進入前1%,那就要靠天賦和運氣了。

茅侃侃確實有天賦,那個年代,望子成龍的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買電腦的其實不少,

但絕大多數孩子都在那裡打“五筆字型”和玩遊戲,

而茅侃侃卻已經修煉到沒有裝不上的程序的地步。

“想裝遊戲找侃侃”,他已經成了同學們心中的神!

02

不一樣的偏科


在人們的常規思維中會認為一位計算機高手,數理化也一定不差。

茅侃侃說:“你又錯了!

他很偏科,但不是偏理科,他的數學和物理從來都是在及格線上徘徊,化學也創過29分的驚人成績。

而他的英語和語文一直都在90分左右。

我負責任的告訴你,99%的程序員所用的數學知識不會超過小學的範疇,

好程序員的優勢在於邏輯思維能力、並行處理能力、縝密的分析能力以及對類庫本身的熟悉程度。

初三那年,茅侃侃帶領北京育英中學參加北京市的計算機大賽,

獲得一個團體第一,兩個單項第一和一個單項第二。

能這麼霸氣地給學校老師和領導臉上貼金,再加上英語和語文成績非常優秀,使茅侃侃的父母少有被“叫家長”的“殊榮”。

所以,當茅侃侃在15歲時,結合自己計算機和文字的特長,在《大眾軟件》和《互聯網週刊》發文賺稿費的時候,

他中考的地理一科卻無可挽回的掛掉了,這意味著他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媽,我想上職高或中專,不想再讀普通高中......”

茅侃侃說這種話,並不是出於自卑,而是自信。

他堅信憑藉自己現有的計算機技術,完全可以得到一份工作,

而他也隱隱感到,IT業是靠手藝吃飯,不是靠文憑,讀高中上大學又要好幾年,他等不了。

當然,作為知識分子的父母也接受不了。

最終,在四川綿陽的一所高中門口,同學們見到了一個手拎行李,瘦弱茫然的大男孩——父母託親戚聯繫了那所高中,讓茅侃侃從高一復讀,準備高考。

在綿陽,

茅侃侃學會了吸菸,理由是:

一個宿舍八個人,七個吸菸,自己即使不吸也是吸二手菸,何不主動變被動?

他學會了喝酒,理由是:

同學歡聚,不喝酒沒氣氛。

他學會了結交“混混”,理由是:

怕被人欺負。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人就是這麼有意思,就是那麼容易放過自己,饒過自己,總有理由。

正如後來,

他身邊那個最能打的“混混”,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

他無論怎麼與國企的投資團隊喝酒,都不能挽回Majoy的頹勢;

他即便不再住宿舍也煙不離手一樣。

茅侃侃曾反省道:

今天的我,為那段歷史感到可恥。但當年,我居然感到十分開心。

最終,茅侃侃的學業到此為止,母親趕到綿陽辦理退學手續那年,茅侃侃17歲。

03

“混蛋不是我要的”

茅侃侃雖然在學業上與眾不同,但他曾經的輝煌並不全憑一股蠻力。

他說:“我是一個混蛋,但混蛋不是我要的。

他感激父母的寬容,深知自己沒有文憑,即使怎麼自認牛B也沒用,所以他開始玩命準備各種計算機認證考試。

當年,微軟的MCP(微軟認證專家)、MCSE(微軟解決方案專家)和MCDBA(微軟認證數據庫管理員),是有相當含金量的所謂“行業職稱”。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茅侃侃決心報考,但培訓機構的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根本學不到東西。

於是,茅侃侃就淘來大量原版英文教材,在家夜以繼日自學。

畢竟,茅侃侃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他深知自己將來要靠這幾張紙謀生路,

所以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他排除所有雜念,孤注一擲連學帶考,拿下了這三個認證,並且找到了一份月薪800元的網管工作,實現了人生的小目標。

(在2000年,18歲以下在亞洲擁有這三項認證的,僅有兩位。)

事實再次告訴我們,不管你的成績好壞,學業成敗,學到的東西和拿到的文憑是否真有用,

但如果失去了在年少時,為一個小目標,拼盡全力去達成的經歷,

你就會喪失一份因耕耘而收穫的喜悅,因努力而無憾的暢快。

04

走馬燈

茅侃侃的第二份工作月薪2500元。

在2001年,北京的一套60多平的兩居室,租金大概在1200元左右,這個收入算不錯的。

他所在的公司主要從事紅旗辦公軟件的開發。

這從技術路線上看,很順理成章,對於一個深諳DOS命令、系統配置的人,開始從事新的Linux操作系統相關開發很合適。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但在這期間,茅侃侃的技術之路開始放緩。

因為,他難以持續坐著不動寫代碼,所以從開發部轉到市場部。

一年後,他和兩個市場部的同事共同出資10萬元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主要從事公關。

這個公司很快關門了,第一次創業失敗,但這段經歷卻充分鍛鍊了茅侃侃的方案寫作和講解能力。

創業失敗,就像是在戰場上負傷,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茅侃侃的下一站是北京軟件產業促進中心,這是一個事業單位。

在那裡,茅侃侃乾得很得心應手,贏得了領導的器重,19歲就開始負責整個中心CI項目(企業企劃)以及宣傳推廣工作。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但不到一年,茅侃侃卻被“挖走了”,第五次跳槽——進入聯眾遊戲,後來被他形容為“最失敗的一次”。

儘管月薪8000,但兩個月後他還是失望地走了。

理由之一是茅侃侃清晰地看到:

騰訊QQ小遊戲平臺的上線必將摧毀聯眾遊戲的市場地位,這裡沒有前途。

他的判斷沒錯,但可能忽視了一點,中國遊戲市場的巨大,絕不是一個騰訊能完全佔據的,彼時剛剛露出苗頭的3G通信技術,將孕育一個火爆的手遊市場......

離開聯眾後,茅侃侃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他想做一個《網事在說》的欄目在電視臺播出,

但他一沒電視行業經驗,二沒行業資源,只知道做片子,最終把自己所有積蓄,一共15萬元交了“學費”後,黯然退場。

而他無心插柳的中國Linux公社網站——www.linuxfans.org,卻活到了今天,儘管他早已不參與其中。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在短短五年時間裡,茅侃侃換了5份工作,創業2次。

有人說他心浮氣躁,少年輕狂,所以導致屢屢失敗,這不能算錯。

但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拋開項目本身的問題,茅侃侃具有很強的創業者潛質:

第一, 這種人願意自斷後路,投入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推進項目,這等於給他們的項目背書。

第二,這種人在為自己的時間和金錢負責的同時,也會為投資人的錢負責,即使項目最終失敗,投資人也不會覺得受騙。

05

扯淡的項目

“那個時候,凡是和數字娛樂沾邊的項目,只要能夠納入北京數字娛樂產業基地項目,

就能獲得非常好的政策環境支持,以及大量的資源。”茅侃侃曾回憶說。

別忘了他叫“侃侃”,

第一,茅侃侃在職業生涯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做市場公關工作,所以寫市場方案水準一流;

第二,他很懂技術,如果能把貌似神秘的技術通俗化,聽眾會驚訝於自己居然也能聽懂,但其實很二;

第三,他在半政府的事業單位工作過,很熟悉那些領導要什麼;

第四,他自己創過業,並且自己出錢出時間,全情投入,人很靠譜。符合投資者對創業團隊人員“逼上梁山”狀態的認知。

所以,就有了15萬字的,可以令聽眾來高潮的《真人實景數字引擎計劃書》,

有了後來的Majoy(Magic&Joy)公司和3億元的國企投資。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項目,很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用茅侃侃的話解釋是:“真人版大富翁”;

或者說“歡樂谷+真人CS”,你可能更容易理解些;

或者問你一句:“您看過去年的美劇——《西部世界》嗎?”

想法很好,但時間早了50年!

茅侃侃上面提到的資源,指資金和土地,不包括市場。

任何資源,只要脫離了市場這一要素,就只剩下“燒錢”了,

即使你運氣足夠好,錢足夠多,燒完的灰燼可以填平眼前的坑,

但如果你還不能找到產品的市場,再有錢也填不滿前面的河。

Majoy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市場。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誰會願意花十倍的價格,去玩複雜的真人場景遊戲,其間還要做各種任務,琢磨半天都難上手。

不如拿著“槍”,兩撥人對戰,閃轉騰挪,再來點簡單的團隊配合,更為直接。

所以那段時間,真人CS非常火,相關裝備製造商賺了大錢。而Majoy除了發展了一些區域代理商,經營卻陷入困境。

2008年,當原本計劃用於建設遊戲場地的地塊,被政府開闢為奧運會比賽的停車場後,Majoy只能選擇轉型。

方向錯了,細節和努力,只能決定失敗。

06

瘋狂的媒體


Majoy公司,創業團隊只佔30%的股份,其它70%來自國企,沒有B輪融資,股東怎麼套現?

沒有盈利,怎麼好意思發獎金?

茅侃侃雖然是CEO,公司賬上趴著鉅額資金,但他能拿到的就只有薪水。

這麼一個淺顯的道理,諸如央視《對話》這樣的節目編輯們難道不懂嗎?

他們太懂了,但他們要的是話題——80後創業新貴。

其實也不能全怪他們,中國人太想一夜暴富了,所以這類節目很有市場。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就這樣,茅侃侃先做《中國企業家》雜誌封面人物,然後和李想、戴志康、高燃一起上《對話》、《經濟半小時》節目,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

拳王阿里有句名言:

你們要是和我一樣卓越,就會理解,謙虛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而當時的四人,卓越之處在於:創業的豪情,不懼風險的勇氣,甘挑重擔的魄力,而不是盛氣凌人的財富。

可媒體偏偏把他們塑造成腰纏萬貫又高智商的精英,

讓這些年輕人如何承擔一夜成名,一日“暴富”的“聖名”?

這些節目,在給電視機前本已騷動不安的年輕靈魂打雞血的同時,怎麼不補充一句:

創業,99%都是失敗的,96%的創業公司會在三年內關門。

相比之下,雜技節目會更為誠懇,還會加一句“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事實上,茅侃侃那段時間確實迷失了自己,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確實放鬆了對公司的管理。”他後來反省說:

“我不想給年輕人再編織神話!”

正是為了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幫他們更好,更清醒、更務實地實現職業目標,

茅侃侃成立了“中教雙子星公司”,進入教育行業。

07

斯人已去

在2007年至2009年,這段過山車般的日子裡,茅侃侃得了抑鬱症,他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

但他不願意吃藥,始終堅信自己的“樂觀精神”可以幫自己走出來。

之後,他又在移動醫療app、交通運輸app上發力,也沒有什麼大的起色;

2013年,茅侃侃加入GTV(遊戲競技頻道),進入電競圈;

2015年,他與萬家文化一起成立萬家電競,出任CEO;

2017年上半年,萬家電競負債已達4800萬之多,60名員工前往北京市朝陽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在家中打開了煤氣,可能在做這一決定之前,他抽了很多煙。

80後京城四少茅侃侃自殺:曾在某節目稱“我比較接受不了自殺”


茅侃侃曾經說:

夢想,雖然是催人前進的動力,但也是讓現在很多懵懂的青年人原地踏步的主因。

清醒地活在當下,才有資本在未來驕傲地實現夢想;

清醒地活在眼前,過好眼前的今天,才能走出一個可能美好的明天。

斯人已去,生者何哀?

多年以來,我逐漸懂得,人是不可能在完全的意義上被塑造和被拯救的。如果有誰背離了自己,也是命中註定的必然。

只希望懷有創業夢想的你,在決定之前,

能夠更清醒地評估自己即將面對的艱苦歷程,其間要承擔的壓力、責任與內心的掙扎。

就像茅侃侃說的那樣:

只有看到別人的失敗,才能令自己邁向成功的步伐更加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