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歷史的且不說,改革開放至少已經過去40年了,但許家山村一直彷彿與世隔絕,無人問津。直到2018年,盤山公路通到了村裡,石頭村才走上了旅遊開發之路。“遠古石村,許你千年”不收費,等你來!
儘管這裡的每間房屋都是用“銅板”石壘造的,但遊客進入這個古村落,村民們不會收你一個“銅板”。在旅遊拜金,門票經濟的大潮下,近乎自然的原生態,滋養了村民的本分自謙和肚量,許家山村獨善其身,不“銅”流合汙的超脫豁達,彰顯的是山裡人維繫傳統美德的自信。
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緊緊抓住人們的呼吸和腳步,回望石頭村的身世。這裡沒有名門望族,也沒有出過達官貴人,更沒有傳說中的神話傳說,只有石塊搭建的工匠技術世代相傳。村民賴以生存的空間,一切都那麼的樸實無華。
許家山村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保留比較好的多是清代的房屋。村內有石屋、石巷、石院、石牆、石板橋、石路、石凳等石材建築,宛如一個石頭世界,因為石板的顏色呈青銅色,當地老百姓就把它叫做“銅板石”,就地取材拿來造屋便是上好的建築材料。“石頭村”的名字由此而來。
清代寧海詩人徐鏞在《過許家山》一詩中寫道:“豺狼蹲坦道,僻徑繞寒山。無限斜陽色,來添霜葉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馬蹄孱。深羨雲中客,肩樵任往返”。 詩中說的是這個村莊位於山頂,四周皆山,草木茂盛,秋天的斜陽照在灌木叢林上,層林盡染。因地僻山幽,有豺狼擋道,盤旋的山路彎彎曲曲,只有樵夫出沒其中。
從古遠到現在,山坡上的石屋不斷慢慢擴展,遂形成自然村落。縱橫交錯的石道、石巷串聯起人文空間,走馬燈似的一代代主角輩次出場,演繹著石塊拼接的歷史,地方大劇。歷史與現代交融
許家山村屬於茶院鄉許民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其他還有民戶田、許家、亦長坪、小庵 4個自然村),位於寧海縣東部、茶院鄉西部,距縣城13.5公里,距茶院鄉政府3.1公里,平均海拔約200米。
自駕路線:
線路一:同三高速→寧海出口下→桃源北路→桃源中路→桃源環島左轉→沿海南線→茶院方向→分岔路口左轉(注意路邊的許家山旅遊標牌,一直往前開)
線路二::同三高速→寧海出口下→象山方向→轉興海路→沿海南線左轉→茶院方向→分岔路口左轉(注意路邊的許家山旅遊標牌,一直往前開)
乘坐巴士:寧海客運總站→寧海汽車東站→乘坐開往茶院的中巴車→許家山
閱讀更多 龍井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