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課標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

清單一 課標16篇文言虛詞常見用法一覽表

1.《論語》十二章

而:(1)人不知而不慍 轉折連詞

(2)溫故而知新 順承連詞

(3)任重而道遠 並列連詞

之:學而時習之 代詞,它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於:(1)徵於色 介詞,在

(2)發於聲 介詞,在

(3)舜發於畎畝之中 介詞,從

(4)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介詞,在

(5)生於憂患 介詞,在

而:(1)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表承接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表並列

3.魚我所欲也

《孟子》

而:(1)呼爾而與之 表承接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錶轉折

於:(1)所欲有甚於生者 比

(2)萬鍾於我何加焉 對

之:(1)人皆有之 代詞,這種思想

(2)得之則生 代詞,它們,指"一簞食""一豆羹"

(3)呼爾而與之 代詞,他,指"行道之人"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代詞,它,指高位厚祿

則:(1)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那麼

(2)得之則生 就

(3)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連詞,這裡表假設,如果

為:(1)鄉為身死而不受 為了,表目的

(2)今為①宮室之美為②之 ①為了,表目的 ②做,接受

4.曹劌論戰

《左傳》

其:(1)其鄉人曰 代詞,他的,這裡指曹劌的

(2)吾視其轍亂 代詞,他們,指齊軍

以:(1)可以一戰 憑藉

(2)必以信 按照

(3)必以分人 把

焉:(1)又何間焉 句末語氣詞,"呢"

(2)懼有伏焉 兼詞,於此,在那裡

之:(1)小大之獄 助詞,的

(2)公與之乘 代詞,指曹劌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之:(1)齊國之美麗者也 的

(2)吾妻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獨立性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取消句子獨立性

(4)孰視之 代詞,指徐公

(5)暮寢而思之 代詞,指這件事

(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的

(7)由此觀之 代詞,指這件事

(8)臣之妻私臣 的

(9)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獨立性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的

(11)數月之後 語氣助詞,不譯

(12)燕、趙、韓、魏聞之 代詞,指這件事

孰:(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

(2)孰視之 仔細

於:(1)欲有求於我也 對

(2)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對

(3)能謗譏於市朝 在

(4)皆以美於徐公 比

6.出師表

[三國]諸葛亮

以:(1)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為

(3)以光先帝遺德 來

(4)以塞忠諫之路也 以致

(5)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因為

(6)諮臣以當世之事 用

(7)是以①先帝簡拔以②遺陛下 ①因為 ②來

於:還於舊都 到

7.桃花源記

[晉]陶淵明

之:(1)忘路之遠近 助詞,的

(2)聞之,欣然規往 代詞,指這件事

(3)處處志之 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 代詞,指這種景色

(5)具答之 代詞,指桃花源人

為:(1)武陵人捕魚為業 作為

(2)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向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對,向

與:遂與外人間隔 同,跟,和

8.三峽

[北魏]酈道元

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

之:春冬之時 助詞,的

故:故漁者歌曰 因此,所以

9.馬說

[唐]韓 愈

之:(1)雖有千里之能 的

(2)馬之千里者 結構助詞,定語後置標誌

(3)策之不以其道 代詞,它,指千里馬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節助詞,不譯

而:(1)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連詞,錶轉折,但是

(2)執策而臨之 連詞,表修飾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連詞,表修飾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詞,指千里馬

(2)其真無馬邪 難道,表反問,加強語氣

(3)其真不知馬也 表推測,恐怕

以:(1)不以千里稱也 憑藉

(2)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10.陋室銘

[唐]劉禹錫

之:(1)無案牘之勞形 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2)何陋之有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11.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而:(1)乃記之而去 表承接

(2)潭西南而望 表修飾

以:(1)以其境過清 因為

(2)全石以為底 用,把

12.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

夫:(1)予觀夫巴陵勝狀 那

(2)嗟夫 表句尾感嘆

則:(1)然則何時而樂耶 那麼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就是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就

13.醉翁亭記

[北宋]歐陽修

而:(1)而年又最高 表遞進關係的連詞,而且

(2)泉香而酒洌 表並列關係的連詞

(3)朝而往,暮而歸 表修飾關係的連詞

(4)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5)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14.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之:(1)水陸草木之花 助詞,的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矣:宜乎眾矣 了

15.記承天寺夜遊

[北宋]蘇 軾

於:相與步於中庭 在

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耳: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罷了

16.送東陽馬生序

[明]宋 濂

以:(1)俯身傾耳以請 表修飾

(2)無從致書以觀 表順承

(3)以衾擁覆 介詞,用

(4)以書假餘 介詞,把

(5)以中有足樂者 因為

(6)計日以還 表修飾,不譯

(7)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因為

之:(1)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結構助詞,的

(2)走送之 代詞,指書

(3)當餘之從師也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弗之怠 代詞,指"筆錄"這件事

而:(1)足膚皸裂而不知 錶轉折,但,卻

(2)久而乃和 表修飾,不譯

清單二 課標16篇特殊文言句式一覽表

1.《論語》十二章

省略句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學習,對他們不好的地方就應該注意改正。[省略動詞"擇",此句應為"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倒裝句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舜從田野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之間被選拔為相,膠鬲從魚鹽販子之中被舉薦……

(狀語後置,正確語序應為"舜於畎畝之中發,傅說於版築之間舉,膠鬲於魚鹽之中舉……")

②困於心衡於慮。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狀語後置,正確語序應為"於心困""於慮衡")

3.魚我所欲也

《孟子》

(1)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所喜愛的。("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省略句

賢者能勿喪耳。

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這種思想境界罷了。(省略賓語。"喪"後省略"之",指"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的思想境界)

4.曹劌論戰

《左傳》

(1)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打仗,是要靠勇氣的。("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省略句

①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省略主語"曹劌")

②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就已經消失了。[省略謂語和主語,此句應為"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

(3)倒裝句

①何以戰?

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

②戰於長勺。

在長勺和齊軍作戰。(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於長勺戰")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1)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者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省略句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省略"鄒忌""客"。此句應為"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客)坐談"]

(3)倒裝句

①忌不自信。

鄒忌不相信自己。(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忌不信自")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6.出師表

[三國]諸葛亮

(1)判斷句

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於陛下應盡的職責。("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倒裝句

①苟全性命於亂世。

在亂世裡苟且保全性命。(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於亂世苟全性命")

②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故臨崩以大事寄臣也")

7.桃花源記

[晉]陶淵明

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劉子驥,是位德行高尚的人。("也"表判斷語氣)

8.三峽

[北魏]酈道元

省略句

朝發白帝。

早晨從白帝城出發。[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朝發(於)白帝"]

9.馬說

[唐]韓 愈

倒裝句

①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馬。(定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千里之馬者")

②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只好在低賤的養馬人的手裡受屈辱。(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祇於奴隸人之手辱")

③駢死於槽櫪之間。

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棚裡。(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於槽櫪之間駢死")

10.陋室銘

[唐]劉禹錫

倒裝句

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之?")

11.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1)省略句

坐潭上。

我坐在小石潭邊上。[省略主語"吾",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吾)坐(於)潭上"]

(2)倒裝句

①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岸邊,石底向上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謂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近岸,石底卷以出")

②全石以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全石為底")

12.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

(1)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省略句

①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或異(於)二者之為"]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再快樂。[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先(於)天下之憂而憂,後(於)天下之樂而樂"]

(3)倒裝句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微斯人,吾與誰歸")

13.醉翁亭記

[北宋]歐陽修

(1)判斷句

①環滁皆山也。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者,……也"表判斷語氣)

(2)省略句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山水之樂,得之(於)心而寓之(於)酒也"]

(3)倒裝句

①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漸聞水聲潺潺而於兩峰之間瀉出者")

②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有亭翼然於泉上臨者")

③醒能述以文者。

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醒能以文述者")

④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行人在樹下休息。(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至於負者於途歌,行者於樹休")

14.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1)判斷句

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者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者也"表判斷語氣,不譯)

(2)省略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從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汙穢,經清水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省略介詞"於",此句應為"出(於)淤泥而不染,濯(於)清漣而不妖"]

15.記承天寺夜遊

[北宋]蘇 軾

(1)省略句

念無與為樂者。

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省略賓語"吾",此句應為"念無與(吾)為樂者"]

(2)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

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相與於中庭步")

16.送東陽馬生序

[明]宋 濂

省略句

錄畢,走送之。

抄寫完後,跑著送還人家。[省略主語"餘",省略介賓短語"於人",此句應為"(餘)錄畢,走送之(於人)"]

清單三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儘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要求:"信""達""雅"。

"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完美地體現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中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句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在翻譯文言文時,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句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換成"我",把"爾""汝"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風平浪靜"。

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1.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

2.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我們必須掌握好不同類型的文言句式,特別是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而這些句式一般來說都有語言標誌,因此,可以通過對語言標誌的識別,來判斷句式。

3.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有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為、之"等,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與上下文的聯繫,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高中語文16篇必考文言文閱讀、34首古詩詞曲賞讀!

歡迎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