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拖網捕魚的破壞力


海底拖網捕魚的破壞力



聽說有一種毀滅性的捕撈方式——海底拖網捕魚法。海底拖網是指漁船在作業時拖曳著一張與海底保持接觸的張開的網。在所有常用的捕魚方法中,海底拖網捕魚法對生態的損害最大,尤其最近10多年來,底拖網船的升級革新,過去的普通尼龍拖網,也發展成網底加裝防刮尼龍布,珊瑚、海藻、石頭以及任何東西樣樣都能拖。當數量龐大的大型底拖網船每天在海頭近海海域來回拖刮,造成海底生態多樣性早已被破壞殆盡,形成了海下荒漠化。作為一個臨海國家,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萬公里的長海岸線,然而,為什麼中國正面臨著“近海無魚”的殘酷事實,很大程度上就因為各種竭澤而漁、斷子絕孫的捕魚方法。而且,這種趕盡殺絕的趨勢還在蔓延。隨著近海魚類種群的衰退,海底拖網作業開始向海洋的更深處進行。

每一種生態系統,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態秩序。長期海底拖網不僅從海底清除了有機碳,而且威脅著深海生物的多樣性。研究人員發現,被海底拖網清除的有機碳可能構成了深海生態系統每天所獲得的有機碳的60%到100%。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未進行拖網作業的地區相比,進行拖網作業的地區的小型底棲動物即底棲無脊椎動物的豐富程度減少了80%,生物多樣性減少了50%,其中包括線蟲類物種的豐富程度減少了25%。持續的深海拖網作業帶來了對海底生物多樣性和整個海洋體系產生了威脅。


海底拖網捕魚的破壞力


海洋王國層層疊疊,錯綜複雜、相生相剋的海底生物多樣性越來越少,與動植物命運相纏繞的人類社會何嘗不是如此?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師簡·雅各布斯,在負責報道城市重建計劃的過程中,她逐漸對傳統的城市規劃觀念發生了懷疑,並由此寫作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她認為,任何從上到下的城市規劃企圖只會讓一個偉大的城市死亡。而歷史自發形成的多樣化、多業態、密路網的城市,人們徜徉其中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交換各種social cues,相互獲得安全感,這種自組織性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在這本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完全批判的書中,作者勇敢地挑戰了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使我們對城市的複雜性和城市應有的發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為評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當下中國的城市正在以超快的速度建設,人們還來不及仔細思考就趕著上項目、搞工程,千城一面,樓樓相似,大折大建,追趕超越,沒有太多人從保持城市多樣性和活力的角度,深入考察城市結構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們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功能的方式,這與所到之處所有生物一網打盡的海底拖網捕魚何異。曾有人這樣比喻海底拖網捕魚,就好比為了捕捉牧場上的牛,人們用直升機拖著大網掃過牧場。收進網中的不僅有牛,還有草皮、百年大樹、牧羊犬、馬、拖拉機、穀倉、甚至牧民。而人們把除了牛之外所有的東西統統扔掉。我們最終收穫的那些整齊劃一、光鮮亮麗的樣板間城市,其實是缺乏競爭力和生命力的。因為,直接損害了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的包容性,就是間接損害了文化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海底拖網捕魚的破壞力



我們今天,從學科到思想,從大學到城市,到處充滿了傲慢而專斷的、自上而下的規劃。就以教育領域為例,尊重學生差異性、實現多元化發展的口號雖然喊了很多年,但我們在基礎教育上還總是將學生們視為一個整體,而忽視他們在身世背景、生活經歷、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將他們硬塞進一個共同身份之中,一種評價標準之中,試圖讓他們開始一段共同的命運,接受相似的對待,規訓出相同的反應出來。這一切,和現代社會結構的新變化、新發展完全背道而馳。作為教師,我常常有一種無能為力感,因為我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發展的多樣性和可能性,然而,我們的學校教育不是發展和實現多種可能而是砍伐這些可能,只允許他們共走一條道路,共同實現一種可能。學校教育不是營造原始森林,而是人工林。只要樹木,不要灌木和雜草。所以,人工林不能形成自身循環的生態系統,總得依賴人工扶助。多少人的內在潛能沒有得到開發,他們的生命早早地就納入了一條狹窄而固定的軌道,並且,被規訓得性格上趨同、從眾、缺乏多樣性的他們,未來也將以同樣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片面的人。

在這場海底拖網捕魚式的自上而下的規劃利用中,一種生物或個性的消失,意味著一種智慧的消失。流傳延續的每一種基因、每一種遺傳信息都是有其價值的,都是應對世界的複雜變化的備選對策,其背後隱藏著漫長曆史中的演變之謎。這個世界的不確定需要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多一種價值觀,多一條逃生路。多一種遺傳信息,多一份生命力。人類文明創新依賴多樣性,讓不同背景、不同觀點的人聚集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最好的事物,這樣的文明土壤才會越來越肥沃,每個人自下而上的參與貢獻,共同豐富了色彩斑斕、姿態萬千。

這個廣博的世界,本來,就應如美麗的珊瑚觸角向無數個方位張開,展示著無限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