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中國石油管道局獲詹天佑獎

祝贺!中国石油管道局获詹天佑奖

頒獎現場。 通訊員陳明宇攝

河北新聞網4月12日訊(通訊員陳博、陳明宇)今天,第16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在北京揭曉並頒獎。由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道局)承建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簡稱中亞管道AB線)榮獲中國土木工程領域最高獎項——詹天佑獎。

這是管道局承建的工程首次獲得此土木工程領域最高獎項,也是自詹天佑獎創立以來,首個跨國長輸管道工程項目獲獎。此前,管道局承建的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緬甸段)榮獲2016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管道局成為1987年魯班獎創立以來中國長輸管道建設行業唯一獲此建築行業質量最高獎項的企業。

祝贺!中国石油管道局获詹天佑奖

管道局設計人員與外國專家一起檢查現場設備。 通訊員陳明宇攝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是以表彰獎勵科技創新與新技術應用成績顯著的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為宗旨的科技獎勵項目,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於1999年聯合設立,是經國家科技部首批核準、國家住建部認定的土木工程領域國家重要獎項,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科技創新的最高榮譽獎。本屆詹天佑獎,共從139個申報的優秀項目中評選出了30個獲獎項目。

中亞管道AB線橫跨三國,並行敷設,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陸上能源通道,是按照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兩國標準建設的國家級優質工程。管道全長1833公里,其中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長529公里,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300公里,中國境內長4公里。管道設計輸量300億立方米/年,設計壓力為9.81兆帕。

祝贺!中国石油管道局获詹天佑奖

中亞管道施工現場。 通訊員陳明宇攝

現場領獎的管道局副總經理王衛國介紹,自2008年6月30日開工起,管道局創新工法,優質高效地建成了中亞管道AB線。A線於2009年底通氣,B線於2010年10月投產。中亞管道AB線工程在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多項國內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工程首次採用雙管並行敷設,通過跨接提高水力系統安全性,在烏、哈兩國境內首次推行螺旋焊縫管應用,首次實現跨國通訊和貿易交接計量,首次在中亞地區推行超聲波流量計的應用。工程共獲得11項省級以上獎勵、7項專利及專有技術證書。

據瞭解,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通過管道接入西氣東輸二線,現已覆蓋全國25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用戶,造福5億多人。管道進口的天然氣使全國天然氣消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比重提高近2個百分點,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億噸、二氧化硫排放約144萬噸、煙塵排放約6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約36萬噸,為改善環境和民生做出了重大貢獻。

管道局總部位於廊坊市,是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成員企業,創建於1973年,主要從事陸上和海洋管道建設、油氣儲庫/罐建設、燃氣利用、管道技術服務、通信電力安裝運維、LNG處理與接收站建設等業務,是國內外油氣儲運工程建設行業的專業化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