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不要過於擔心,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戳↑關注,有你關心的育兒問題吆~

文|洛麻麻

當1歲左右的時候,小嬰兒可能會咬父母的臉,這是正常現象。尤其在孩子長牙的時候就想咬東西。1-2歲的孩子如果咬了別的小孩,不管是出子友好還是因為生氣,都沒有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會用原始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咬人。當然,孩子也不會為被咬者著想,他們意識不到咬別人會給被人造成傷害。

孩子咬人,不要過於擔心,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這個時候要嚴厲地對寶寶說:“疼!輕點。”同時,把他慢慢地放在地上,或者讓他離開遊戲場所待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讓他知道,他這種行為讓你不高興了,即使他太小還理解不了你的確切意思,你也應該這樣做。

學步的孩子和學齡前的孩子咬人。

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如果孩子咬人的問題比較嚴重,就需要弄清楚這是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孩子多長時間咬人一次,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又怎麼樣。如果他多數時間都顯得神經緊張或者不高興,而且總是咬別的孩子,這就表示有問題了。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現良好,但是突然地咬起人來,簡直像晴天打雷一樣意外。這種情況是兒童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的挑釁行為,並不是什麼心理問題的症狀。大多數父母非常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殘酷的人。不必過於擔心,咬人一般只是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即使是最溫順的孩子也可能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孩子咬人,不要過於擔心,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那該如何面對咬人的情況呢?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開始咬人之前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孩子在咬人的時間上有規律,父母可以在這段時間對孩子進行監督,一般都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為自己是小夥伴中最沒有能力的一個,或者因為你對他的要求常常前後不一致,你就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應該對他的日常活動安排作一些調整。還有,在他表現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他熱情的肯定和鼓勵。有的父母只有當孩子打碎了什麼東西或者咬了誰的時候,才會給孩子大量的關注。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好的表現,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的沮喪情緒越來越強,就要想辦法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別的活動中去。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可以另外找個時間跟他談一談這個問題,讓他想一想咬人有多疼,還要想一想當他想咬人的時候,是否有別的辦法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

如果咬人的事情已經發生,你最好先把注意力放在被咬的孩子身上,暫時不管咬人的孩子。安慰完受害者之後,你就應該讓咬人的孩子明確地知道,他咬人的行為讓你多麼生氣。告訴他不許再去咬人。可以陪著他坐幾分鐘,讓他慢慢地消化這個教訓。如果他想走開,你就要握住他的手或者緊緊地抱著他。但是,不要對他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

當然,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咬人的現象就會明顯減少或者完全消失,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者發洩自己的挫敗感。而且,這麼大的孩子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衝動了。但是,如果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還繼續咬人,那就可能意味著更加嚴重的發展問題或行為問題,就要找有經驗的醫生看一看。

大家還有更多好的意見,大家一起討論,給大家一起分享。

---------------------

孩子咬人,不要過於擔心,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本文根據網絡及書籍資料整理總結,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