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辣 湯

劉運來

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口味呈現了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慢慢變得刁鑽起來,到了哪個地方,先問有啥風味小吃。相同的風味小吃,也得到老城區老門臉兒去吃,感覺在那才能吃到正宗的。外省人來驛城也是一樣,我們就會掰著指頭如數家珍,胡辣湯、粉漿麵條、涼粉、菜饃、鹹豆腐腦、疙瘩湯等,說這些時多半會把胡辣湯排在第一位。因為,2002年春晚,軍旅歌唱家王宏偉在一支歌頌戍邊親人解放軍的歌中,歷數了不少地方的名吃之後,他唱道:“還有那駐馬店的胡辣湯。”當時我們聽了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第二天初一拜年,在相互問好聲中也傳頌著這句歌詞。那時的春晚,可是舉國同看啊!此後不久,央視播出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其中的河南籍炊事員小毛跟自己的媳婦紅妹說:“哪兒的胡辣湯都不好喝,就駐馬店的胡辣湯好喝。”連著兩炮,算是打響了駐馬店胡辣湯的名聲。

其實,當時河南各地哪都有胡辣湯,與河南毗鄰的外省部分區域也有不少。不知道這歌詞和臺詞出自何人之手,但與駐馬店有關是可以肯定的。胡辣湯與幾乎所有的地方名吃一樣,來源與出處也和宮廷或名人有關。一說明嘉靖年間,皇上修道欲圖長生不老,內閣大學士嚴嵩為取悅皇上,派人四處收尋求得一個秘方,御膳房照此方熬製成湯,嘉靖帝服用後口爽氣順、龍顏大悅,遂賜名為“御湯”。至明末,清兵入關,御廚趙杞攜帶此方逃至中原,不忍此湯失傳,遂傳於當地居民,自此之後代代相傳視如瑰寶,又經多方演變改良,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珍品,因此湯香辣開胃,後慢慢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胡辣湯”。二說明代清官于謙做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有一年他到鄭縣視察,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胡記”飯鋪,喝了一碗酸辣的熱湯,便記住了它的美味。又一次,于謙出巡山西歸來,路過鄭縣,由於路途勞頓,染上傷風臥床數日,當地名醫尋遍皆不見輕。一天晚上,于謙突然想起了“胡記”的湯,就派人去買。于謙喝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輕體健,傷風竟不知不覺痊癒了。于謙為答謝胡掌櫃的治病之恩,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題寫了匾額,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胡辣湯”。清朝以後,賣胡辣湯的多了,但由於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為避諱“胡”字,用“糊”代替,所以胡辣湯後來又改成過“糊辣湯”。

民間傳說也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它合乎情理的地方和寄託百姓美好願景的功能。胡辣湯作為民間小吃,官方典籍少有涉及。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有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的記載。胡辣湯最開始叫酸辣湯,加入胡椒後,叫胡辣酸湯,醒酒提神,消積疏滯,加入肉類是為了適應更多人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暢脾。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商品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胡辣湯只是其中的一種。胡辣湯的主辛料胡椒,原產於印度,唐代經西域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北迴歸線以南地區種植成功,以兩廣和雲南地區最為集中。在古代,中華民族對來自於西方的物種,多以胡字冠名,胡人、胡笳、胡瓜、胡蘿蔔。普通的胡椒分黑白兩種。“秋末呈暗綠色時採收,曬乾,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採收,用水浸漬數日,擦去果肉,曬乾,為白胡椒”,開封是北宋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唐立國289年,北宋167年,加一起456年,唐傳入胡椒,到宋都城食用,從時間上考證,是正常的。上述兩則傳說分別在明朝和清朝,唐宋元明清,也在合理的時間段內。現代的考證,說胡辣湯發源地在西華縣逍遙鎮和舞陽縣北舞渡鎮,很大可能是這兩個地方做得味道好,又處於交通要道,商賈往來於此傳播出來的好名聲。一方水土一方人,胡辣湯在河南紮根上千年,與四季分明的氣候、豐潤盈溢的水土和勤儉耐勞的人文有關,胡辣湯實際上是河南的名吃。

驛城的胡辣湯在上世紀計劃經濟時代,成為居民偶爾改善生活的一項選擇。真正興盛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允許個體經營的時候,在市區富強路南段“高橛子”地帶,逐漸興起了早餐的集市。其中的胡辣湯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有代表性的是馬家、李老婆。圍繞著這兩家胡辣湯,聚集了專做蔥油餅、牛肉盒、煎包、鍋盔、燒餅的攤販,條件很簡陋,有的用石棉瓦搭個棚,有的就直接露天,下雨了撐個油布大傘。上世紀90年代之後,胡辣湯店逐步向西向北發展,湧現了曹運洪、老三、何記等一批知名店家。進入新世紀,胡辣湯已呈燎原之勢,不少店家都已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品牌胡辣湯中,以本土的曹運洪最為耀眼,創立了連鎖店、上過央視《遠方的家》。

如今的驛城,胡辣湯店百花齊放,爭奇鬥豔。雖然都叫胡辣湯,但有的差異很大,除了胡椒這個永恆的主旋律之外,各家店主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來選擇食材的來源、配比和調製。主料有(牛、羊、雞)肉、麵筋、海帶、粉條、薄豆腐、花生、榨菜等。根據節令和品牌來源地域的不同,還會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等,輔料和佐料是鹽、油、醋、姜、蔥。有的突出的是味道,有的重點是實惠。這種差異,也使得人們有時不顧路途的周折,而遠道去喝一碗自己中意的胡辣湯。

縱觀河南境內,以西華縣逍遙鎮的高群生做得最大,發明了真空包裝的固體胡辣湯,使得胡辣湯也能像方便麵一樣,沖泡煮了喝,解決了隨時隨地就能喝的問題。《舌塵上的中國3》拍的胡辣湯就是以逍遙鎮為中心展開,片子的開頭是從杭州的一家胡辣湯店開始,這說明胡辣湯也像沙縣小吃、武漢熱乾麵、蘭州拉麵一樣,從河南走向了全國各地。高群生是省人大代表,在前不久結束的省人代會上,他遞交了把胡辣湯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原產地標識的建議,因此,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後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可能喝到鹹、香、酸、辣的正宗家鄉味道的胡辣湯,一抹遊子揮之不去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