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景深是指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的清晰区域。通过对景深的控制,我们可以对画面主体及背景环境的清晰度进行控制。在我们开始摄影之路时,景深是几乎所有人首先会去了解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景深的应用技巧。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一、影响景深的因素

在具体拍摄中,照片应使用多深的景深,取决于拍摄者要传达的信息。影响景深的三个主要因素如下,我们可以调整这几项来改变景深效果。

1.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光圈数值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数值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3.拍摄距离: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浅;相机与拍摄对象景深越远,景深越深。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二、景深的控制方法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大小与景深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等摄距下,利用光圈调节景深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需减少景深虚化背景时,应采用大光圈乃至镜头绝对口径即最大光圈:需增加景深时应选择小光圈乃至最小光圈。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2.改变镜头的焦距来控制景深

在实际拍摄中,调整焦距往往会受到诸多限制,因为焦距的改变会同时改变画面的视角与取景范围,而视角往往是决定一张照片构图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焦距往往并非摄影师控制景深的首选。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3.改变拍摄距离控制景深

拍摄一般场景时,景深大都以米来计算;拍摄特写时,景深往往以厘米来计算:当用微距镜头或者用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微距模式做拍摄时,景深常常会以毫米计算。可见拍摄距离越近,景深也越短。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4.改变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控制景深

拍摄时,相机应尽可能靠近被摄主体,而被摄主体应尽可能远离背景,如此,虚化背景效果才更明显。有时被摄主体位于较近摄距,而背景处于无限远位置,即使用广角镜头配合大光圈拍摄,也比较有效地虚化背景。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三、景深的应用

1.对后景对焦拍摄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对后景对焦拍摄,将会把后景作为被摄主体进行表现,而后景以外的部分都会被虚化。这种虚实对比强烈的照片往往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2.对前景对焦拍摄

前景就是离相机最近的部分,对前景对焦拍摄,将把前景作为画面的主体突出出来。一般当画面的背景非常杂乱时,可以对前景进行对焦拍摄,使背景虚化,从而减弱背景的不利影响。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3.获取最小景深

在拍摄中,获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最大光圈。除了使用最大光圈外,缩短摄距和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也能减小景深,但要注意摄距太近会使前后景物的透视过于强烈而导致失真感。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4.获取最大景深

获取最大景深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除了缩小光圈外,增大摄距或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也能增大景深。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

关于景深的应用技巧,你真的了解吗?

景深的应用技巧是摄影的基础之一,能够选择何时将背景虚化或合焦,会令你对照片有更多的控制力。如果有什么拍摄问题或者建议,请在文末留言我们会积极采纳您的建议!PS以上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小编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