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兩棵黃連木大樹聳立在校園,酷似一對老年夫婦相濡以沫


2019年4月7日,重慶市雲陽縣南溪鎮新陽小學,兩棵黃連木大樹高大挺拔,聳立在校園內,酷似一對老年夫婦相濡以沫。

掛在黃連木樹上的“古樹名木保護牌”顯示:樹種:黃連木;樹齡:150年;保護等級:三級;掛牌時間:2015年10月。

據黃連木樹上的“古樹名木保護牌”推算,這兩棵黃連木已經154年,大約植於1865年。 1865年,乙丑年(牛年),清穆宗同治四年。

新陽小學是君鳳鏡頭攝影師的啟蒙母校。20世紀80年代,攝影師在新陽小學讀書。那時,人們把黃連木說成黃角樹,樹下有幾座開口的古墓,甚至有小學生鑽進古墓裡去尋寶。

如今,新陽小學幾經改建,舊貌換新顏,古墓已經蕩然無存,兩棵黃連木大樹卻依然風光。

黃連木,別名:楷木、楷樹、黃楝樹、藥樹、藥木,漆樹科黃連木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25-30米。

黃連木,中國黃河流域至華南、西南地區均有分佈。喜光,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對二氧化硫和煙的抗性較強;深根性。抗風力強,生長較慢,壽命長。枝密葉繁,秋葉變為橙黃或鮮紅色。黃連木,木材堅硬緻密,可作雕刻用材。

黃連木的嫩葉有香味,經燜炒加工後可替代茶葉作飲料,清涼爽口,還可醃食作菜蔬。 《植物名實圖考》載:黃連木,江西、湖廣多有之。大可合抱,高數丈,葉似椿而小,春時新芽微紅黃色,人競採其醃食,曝以為飲,味苦回甘如橄欖,暑天可清熱生津。

《綱目拾遺》載:黃楝樹芽,春初採嫩芽。小兒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帶苦澀如黃連。 黃連木的樹皮、樹葉可入藥,性味苦,微寒,有清熱、利溼、解毒之功效,可用來治痢疾、淋症、腫毒、牛皮癬、痔瘡、風溼瘡及漆瘡初起等病症。


黃連木與校園塑像。 中醫藥典載:黃楝樹,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黃連木的葉芽、葉或根、樹皮。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溼之功效。用於暑熱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糜爛,吐瀉,痢疾,淋證,無名腫毒,瘡疹。

治風溼瘡或漆瘡初起:黃連木葉或樹皮150g,板栗根皮120-150g。搗細,用初沸米湯沖泡,加蓋悶1-2小時後擦洗患處。

黃連木的種子可榨油,用於制肥皂、潤滑油、照明,油餅可作飼料和肥料。 2019年4月7日,重慶市雲陽縣南溪鎮新陽小學,兩棵黃連木大樹高大挺拔,聳立在校園內。納入保護的黃連木,讓始建於1937年的新陽小學增添了幾分神韻。 攝影/撰文:劉君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