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究竟在哪里?天地会与南少林是什么关系?


少林寺是中国公认的武术圣地,然而在提及少林寺时,很多人都熟知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对江南的少林寺却所知甚少。图为:少林寺

从清末以来,南少林就没有一个很确切的位置记录。民国初期,《少林拳书秘诀》记载:“斯时全国有两个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州。”而事实上,闽州的南少林却不止一个。在福建各地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称少林寺的庙宇竟然有10个。图为:少林武僧

著名学者唐豪曾对这10个少林寺进行了考证分析,最后认为位于泉州的少林寺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少林寺。他的这一论断曾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认可,然而在这一论断出现几十年后,福建本地又出现了几十个号称少林寺的庙宇。图为:泉州南少林寺


由此可见,要将南少林确切的定义为某一个寺庙,貌似困难不小。而要搞清楚南少林的确切所在,就不能忽略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因素,就会出现唐先生一样的困扰。图为:重庆南少林寺

这两个因素,一个是南少林存在的历史时期,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组织——天地会;另一个是让少林声明远播,经久不衰的宝贝——少林武功。“少林寺——天地会——武功”,这三个最重要的因素若是脱离了其中任何一环,都无法搞清楚真实的南少林。图为:少林武功

1993年被发现的写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天地会秘籍《香花僧秘传》记载:福建仙游当地的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仙游南少林的消息传出后,东山、云霄、诏安等地也出现了类似这样的记载。这些记载所称的南少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某一座寺庙而是一种精神象征。


有学者甚至指出,南少林就是天地会。事实真是如此吗?天地会又称洪门,兴起于清朝中期,是南方影响最为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近代以来称为红帮,与青帮在上海滩盘踞数十年。至今在台湾等地区,还有“三合会”等天地会组织。图为:天地会信物钱

天地会不满清政府压迫,建立初期的宗旨是要互济互助,由于要反对异族统治,所以遥拜朱元璋为主,朱元璋号洪武,因此自称洪门中人,“反清复明”是天地会的口号和宗旨。 “反清复明”需要时刻警惕清政府的围剿,因此天地会会众一般都会学习武术。而他们所学的武术都统称为——洪拳。图为:天地会令牌

在天地会秘密文件《入会问答》中记载,“问:有忠义吗?答:个个有忠义,个个有武艺,十八般武器样样皆能,文韬武略,般般俱晓,方敢到来。”图为:朱元璋

那么洪拳出自哪里?当然是出自少林。在秘密文件《先锋问答》中就有这样的对话,“问:学过什么?有何凭证?答:学过洪拳,有诗为证,勇猛洪拳四海扬,出在少林寺内传。普天之下归洪姓,得来日后扶明主。”图为:明朝禁军

“勇猛洪拳四海扬,出在少林寺内传”道出了洪拳的出处。那既然洪拳出自少林,少林又怎么会成为了天地会呢?这就要从天地会会众的出身和少林寺的兴起说起了。少林寺的兴盛与“十三棍僧保唐王”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十三棍僧保护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夺得了天下。少林寺也从此兴盛起来,作为少林寺荣誉象征的武功也被历代传袭下来。图为:洪拳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有不少少林僧人加入军营,为抗倭大业立下了功劳。清代以后,抗倭队伍解散,僧人从军人变为自由职业者,流散各地。这些僧人或继续回到寺庙,或流散民间加入了天地会。无论他们流散何处,都自称出自少林,因而久而久之,少林之名便普遍开花起来。图为:戚继光


加入天地会的僧人传袭了少林的武功路数,并不断的为会众教习;为突出天地会的影响力,所学功夫都称为洪拳。“反清复明”是天地会的宗旨,为扩大天地会影响力。天地会便借助深得民心的少林寺作为宣传工具,处处打着少林寺的招牌进行宣传。图为:戚家军

天地会从兴起到现在将近40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民间力量。在对天地会集中的福建、广东、四川、湖南等几个省的天地会武术研究中,都毫不例外的发现,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招式章法却大同小异,传承的武术都是洪拳,都源自于最早那一批抗倭的少林武僧的传承。图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由此也证明了,最初的南少林已经不复存在,天地会为政治宣传和发展力量需要,嫁接了少林寺这一宣传招牌,这就是为何今天南少林遍地开花的真正原因。因此,在探究南少林时,直接研究天地会更有意义。图为:泉州南少林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