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真的像文學作品裡那樣“神”嗎?

刻意的假裝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在我國璀璨的歷史進程中,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諸子百家齊爭鳴的一個時代,雖然諸侯割據,但是在文化發展方面,可以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巨浪。

而日本,也有所謂的戰國時代,不過日本的戰國時代是從公元1568年開始,距今也不過400多年。日本趙國時代同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天皇政權被大名蠶食分解,幕府將軍最終淪為大名的政治工具,而各封地大名間的互相征伐,也加快了日本天皇政府的落幕。

(日本戰國時代各大名勢力分佈圖)


日本戰國時代。

關於日本的戰國時代,大概歷史進程入下。

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室町幕府自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以後,因為兄弟奪權,最終分裂,導致了各大名之間爭權奪勢的政治戰爭,最終引發了整個日本的戰亂。

關於“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時間”,日本人也是意見不統一,相左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公元1568年,織田信長上洛(攻佔日本天皇都城)成功,標誌著戰國時代結束。

第二種:公元1573年,織田信長攻陷二條御所,徹底終結了室町幕府,標誌著戰國時代結束。

第三種: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關東地方“後北條氏”,降伏東北各大名,完成了日本大致上的統一。標誌著戰國時代結束。

第四種: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創立江戶幕府,標誌著戰國時代結束。

第五種:公元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阪夏之陣打敗豐臣秀吉,豐臣氏滅亡,標誌著戰國時代結束。

按照第五種說法,日本戰國時代於公元1467年開始,於公元1615年結束,合計148年。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

織田信長。

武田信玄。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上杉謙信。

真田幸村。

島津義弘。

竹中半兵衛。

本多忠勝。

毛利元就。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猛將。

上杉謙信(外號”越後之龍”,不但勇武卓著,而且智謀也絕高,曾殺入織田信玄的本陣,並將織田信玄砍成重傷,後來又在手取川會戰中輕鬆的擊敗了柴田勝家和瀧川一益的織田聯軍。是日本的“軍神”。喝酒,死於腦溢血。)

真田幸村(主要戰績是在大阪冬之陣之時,率領軍隊大破伊達政宗的騎兵鐵炮隊,並且斬殺了多名德川家康的猛將;後來又在大阪夏之陣之時,率領全部裝束紅色的騎兵殺入德川軍中,並且一人一騎殺入了德川家康的本陣,差點將5德川家康逼得切腹自殺,最終因自家帥旗被砍,迷失了方向,衝不出德川軍包圍,力竭而死。)

立花道雪(立花道雪是大友家的家臣,一生戎馬,曾經以刀劈雷導致下半身癱瘓(學習李元霸舉錘罵天),但是立花道雪下身癱瘓之後,毅然決然趕赴戰場,每次都是身先士卒,由六個人抬在木板上面大殺四方,所以日本人稱之為“鬼道雪”)

柴田勝家(柴田勝家是織田家的頂級武將,也是天下聞名的頂級猛將,每次出征必親自為先鋒,人送外號“破竹柴田”。此人後來因為豐臣秀吉的陷害,點燃天守閣的火藥,自爆而死,據記載是六十多歲。)

飯富虎昌(武田家的悍將,在第二次川中島合戰中,以區區800餘人便大破來犯的柿崎景家的8000餘眾,人送外號“甲山的猛虎”。)

山縣昌景(武田家的頭號猛將,和他的哥哥飯富虎昌一樣率領的精銳的赤備騎兵團,在三方原合戰時,率領軍隊殺入德川家的陣中,殺的德川家康屁滾尿流。但是死的挺冤,在戰場被領導本多忠勝高呼“那人便是山縣昌景”,結果所有的鐵炮對準了山縣君,於是悲催的山縣君就此去見他們的日照大神了。)

本多忠勝(本多忠勝是德川家康手下一流的武將,最傳奇的就是,雖然本多忠勝戎馬一生,征戰無數,卻從未受過任何傷?可見其人武力值是值得肯定的。此人在戰國前期被稱為“戰國第一猛將”“鬼之平八””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

北條綱成(北條家的戰將,智勇雙全,在1546年的“越河夜戰”中,以千人軍隊防守住了今川義元率領的10萬大軍,後來又率軍奇襲今川軍,並大破今川軍,由於他率領的部隊都是插黃旗為號,故而被世人稱之為“地黃八幡”。)

柿崎景家(超級大名上杉家的頭號猛將,上杉家當時的家主上杉謙信稱其為“越後七國無可敵者”,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中,率軍突擊武田信玄本陣,猶如無人之境,還將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斬殺了,此人也非常重視教育。)

島津義弘(此人對標中國三國時期的老將黃忠,在九州這塊地唯一能和立花道雪有的一拼的猛將,綽號“鬼石曼子”;曾經率軍滅伊東,破大友,立下了無數戰功。

在1597年的時候跟隨當時一統日本的豐臣秀吉出征朝鮮,但是遭遇了強烈的反擊,海軍幾乎全滅,唯有島津義弘拼死搏得一個慘勝,帶領剩下的日軍回到了日本,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尷尬情況發生。)

(舉刀劈雷的立花道雪)


中國“戰神”定義。

中國對於“戰神”的定義是非常嚴格的,因為能稱之為“戰神”,必須要具備兩個方面的過人本領,一是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二是可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百戰百勝的勇武之能。

參考這兩個方面,觀古今中國歷史,符合此條件的唯有“白起,項羽,韓信,霍去病,李靖,岳飛”等寥寥數人而已(不足請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而參考這兩個方面,再對比小哥上面羅列的“十大名將”和“十大猛將”,我們發現,將就接近“軍神”這個要求的,唯有上杉謙信,真田幸村,島津義弘,本多忠勝四位,這四位能力到底如何?小哥接著分析。

(織田信長盔甲)


日本戰神科學分析。

身高,身高,身高。

德川家康156cm  

織田信長166cm      

豐臣秀吉140cm      

石田三成156cm      

真田幸村163cm      

齋藤義龍175cm      

豐臣秀賴185cm      

武田信玄162cm      

上杉謙信156cm      

伊達政宗159.4cm      

池田輝政130cm      

山縣昌景130cm      

德川綱吉124cm

本多忠勝148cm

日本戰刀分類:

脅差,又稱脅指,指長度30cm以上60cm未満的刀。

短刀,長度未満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沒有刀反的平造製法製成的刀,通稱寸延也常被歸為短刀。

以上為當代科學家通過大量日本戰國時代著作,衣服,器械,工具等等,用運高科技儀器計算分析,綜合研究得出的權威結果。


(揮舞長刀的日本軍士,和身高形成鮮明對比。)

綜合點評:雖然日本戰國時代非常混亂,大名最多的時候號稱“百國”,但是日本地勢狹小,很多名份上是大名,實力上也就是普通的小村莊,而所謂的大國交戰,也不過是幾個小部落聯合起來打一架而已,並且參考日本戰國時代人的普遍身高,完全是無法和我國曆史中的猛將名將相提並論,與其說是“百國戰亂”,不如說是“小矮子鬥毆”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日本人如此吹噓,實在是夜郎自大,鼠目寸光。

(完)


古梁鏞


當然不是啦,現在我們瞭解的日本戰國武將,其實大多數都是從藝術作品中認識的,這就好像我們中國人通過《三國演義》認識三國武將差不多。

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戰國三英傑”之一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在藝術作品裡是個日天日地日空氣、誰都不服的自大狂兼超級天才,比如說他不敬神佛、不敬幕府、天皇等舊日權威,不願拘泥於舊禮,想做個時代的革新者等等等等。

然而,歷史上的織田信長非但不是不信神佛,反而還有些迷信。例如桶狹間合戰前,織田信長曾在熱田神宮祈禱,後來果然擊敗了今川義元。在織田信長崛起以後,與武田家起了衝突,長筱合戰前,織田信長特意寫信給熱田神宮表示自己將要去三河打仗,希望能到熱田舉辦祈禱勝利的法會。

再者就是不敬幕府、不敬天皇等舊日權威。實際上,織田信長在歷史上擁戴足利義昭上洛後,雖然辭掉了“副將軍”、“管領”等幕府職役,但是其實可能只是擔心在京畿根基不穩,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嫉恨而已。儘管如此,織田信長與足利義昭的關係卻是依照大內義興-足利義稙,三好長慶-足利義輝這樣的形式建立的,幕府在下發京畿判書的時候,需要織田信長聯署副狀。也就是說,織田信長雖然辭掉了職役,但是實質上仍然是室町幕府的副官。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敵對被流放以後,織田信長也沒有讓朝廷撤掉足利義昭的“徵夷大將軍”官職,並且在天正年間還曾試圖與足利義昭和解,將其接回京都。至於天皇,織田家從織田信秀開始就同朝廷的關係很好,織田信秀曾經給朝廷獻上過許多金錢,正是因此織田信長上洛時特意沿用父親曾自稱過“彈正忠”官職,表示自己是織田信秀的繼承人,與朝廷拉近關係。當時的正親町天皇也十分看好織田信長,認為在織田信長的支持下“王家復興有望”。

最後就是時代的革新者了,其實這個錯覺也全賴電子遊戲。首先,織田家施行的“兵農分離”並不是軍事制度,而是社會制度,其實就是因為早年武士與平民的界限並不明顯,割據勢力爆兵太過容易,因此才特意將武士與平民劃分成不同階級,能夠有效限制從軍的人數,防止地方勢力做大。至於職業士兵,像武田家等沒有施行兵農分離的大名,也都有將領民劃分成專門作戰的“軍役眾”與專門生產的“惣百姓”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說是織田家獨創。所謂樂市樂座則是六角家率先實行的政策,大量採用鐵炮作戰,也是西國的大名先開始運用的。

所以說,織田信長在藝術作品裡,其實被神化了很多。


指尖看日本


所謂文學作品,不誇張那就不能叫文學作品。幾千年前,中國的老祖宗剛從文的時候,就擅長於“賦比興”。沒有腦洞,不是好文章。


如今經久不衰的詩歌,巔峰之作仍然是賦比興用得比較好的。譬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現實中白髮他真的能有3000丈嗎?所以說這就是一個手法。

而日本文學作為學習中國傳統文學的二把刀。在描繪自己的戰國時代,仍然也秉承了“賦比興”的手法。


那個至今不過400餘年的所謂戰國時代,群雄並起。正好處於中國明朝小說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本人是完全按照寫《三國演義》的手法去寫《三國志》的。甚至那是所謂的戰國猛將們都有著和《水滸傳》裡梁山好漢類似的“江湖諢號”。

比如被稱為日本戰國第一猛將的本多忠勝,頭戴鹿角脅立兜;身穿黑糸威胴丸具足;手持蜻蛉切;肩挎太刀鍔和稲剪りの太刀,身跨三國黑。號稱“鬼之平八,東國無雙。”


在他的傳記裡,自從14歲本多忠勝拒絕叔父本多忠真在鳥屋根城之戰中讓給自己的首級,親自衝入敵陣砍人頭,此後保持了大小57戰全勝的記錄。

平定三河之戰中功勞第一;姊川之戰中單挑真柄直隆獲得全勝;三方原戰役掩護德川家康撤退;小牧長久手之戰,以500人阻擋豐成秀吉3萬餘人;橫掃關東,佔領了數十座城池;在關原之戰中,更是以一己之力斬殺90餘敵,等等。敵人見到本多忠勝,就像見到鬼一樣。

但是更神奇的是,57戰身上竟然無一處傷口。人稱“八幡大菩薩”。這不就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嗎?


而且他的是最為傳奇的是他的死,但也和民間故事裡的趙雲的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他是自己雕刻木頭,把手劃破,感染而死;趙雲是老婆給他洗澡,看身無傷痕,好奇心大發,拿針戳了一下,結果血流不止而死。

所以,多本忠勝的傳記裡,很多內容,只是被人刻意的地加工成他們希望多本忠勝的模樣。《三國志》裡的趙雲尚且活不成《三國演義》裡的趙雲。所以小說和傳記裡的多本忠勝,永遠也反應不出他歷史上本來的面目。


因為日本戰國的時候打仗,早就進入了冷熱兵器混合使用時期,日本的鳥銃也絕對不是吃素的。

像那種武將單挑的情節,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日本人打仗,最正確的姿勢。是小個子武將,穿成大螞蚱一樣,然後搬個小板凳,坐在一群武士中間,然後發號施令,同樣是那些小兵們去做炮灰。


多本忠勝被描繪得再誇張,他的盔甲還保存著。從他的盔甲推算出多本勝忠不會超過1米4。看直播的都嘲笑馮提莫,“天王蓋地虎,提莫1米5”,那也比多本忠勝高啊。


其實,每個民族都喜歡對自己喜愛的武將加以誇張誇張,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日本人還算是有自知之明的。畢竟沒有自己搞一個世界名將排行榜,換一個別的國家都沒有聽說過的名字為世界第一。


炒米視角


有多“神”我到沒看出來,倒是像一群大螞蚱,螞蚱成精還是螞蚱。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因為真的很像螞蚱。

日本的戰國時期沒有像中國戰國時期那麼久遠,但各藩互相征戰的時間也有一百多年(1467—1585)。

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將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日本的兵聖武田信玄了。而武田信玄雖然是日本的的兵聖,但排兵佈陣卻是師從中國兵聖孫武的《孫子兵法》。

如果說武田信玄打的那些戰役十分出名,我覺得到不如他親自把自己的生身父親流放更出名。


武田信玄被譽為“甲斐之虎”,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蝗蟲。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六雄中前三雄的其中兩位。

武田信玄的代表戰役就是和日本戰國同時期名將,被譽為日本軍神的上杉謙信在日本北信濃川中島地區前後進行五次戰役,被稱為“川中島合戰”首先要知道川中島不是一塊島,而是一塊被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武田信玄被稱為甲斐之虎,上杉謙信被譽為越後之龍,可是他們之間的決戰對比中國戰爭史上來看實在是沒有想象中的精彩,如果說規模的話甚至比不上中國曆朝歷代中的隨便一場中等規模的農民起義。



(日本戰國時期局勢圖)

川中島合戰這五場戰役中以第四次八幡原之戰最為出名,也是戰鬥的最激烈的一場戰役,此戰為上杉謙信被擊敗而結束,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這這場戰役中雙方總共投入也不足3.5萬人,即使在第涉及面積較廣的第五次戰役,雙方兵力才上萬人,其餘各國即使支援恐怕最多有幾千人已經很給面子了,雙方前後五次出動的總兵力才15萬人左右。當時的中國處於明嘉靖年間,也是倭寇鬧的十分嚴重的時候。


(“高大威猛”的日本武士盔甲圖)

可能對比同時期的中國,或者直接拿比日本戰國時期早兩千年多年的中國戰國來對比,日本都屬於小打小鬧。但是這在整個日本古代戰爭史上出動的兵力卻是規模最大的之一了。但放在同時期的歐洲來對比也是戰鬥規模挺大的戰役。日本古代出動兵力最多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共出兵30餘萬,在同時期的世界上來看也是橫掃各國的存在,可是誰讓他們遇到了中國呢,明朝萬曆時期,雖然國力日益衰退,但經過張居正改革後還是有些實力的。明朝前後出動花費了上千萬兩白銀,兩次僅出動不到14萬兵力就幫助朝鮮把野心勃勃又愚昧無知的豐臣秀吉徹底打回了原型。

所以,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只是存在文學作品中那麼“神”的人物,或者只是在日本國內那麼“神”的人物,就像韓國把一個李舜臣抬到了亞洲第一名將的高度,不是他們真的那麼厲害,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幾個能拿的出手的啊!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濟州府一戶侯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以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至1615年大阪之戰後豐臣氏被滅為止,時間長達148年之久,這一時期人才輩出。

說到那個時代的將星就不能不提到關東地區有兩位強大的大名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勝千代。武田信虎的嫡長子,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任家督。日本戰國時期名將,綽號“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戰國兵聖”美稱。武田信玄行軍佈陣按《孫子兵法》中提倡的“風林火山”原則,以戰術靈活機動而著稱,開創“甲州流”兵法。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小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因其軍事建樹,後世又稱為軍神、“越後之龍”並以其行俠仗義聞名於世。

武田信玄和他的終極敵人上杉謙信多次交手,從1553年起到1564年前後十二年間,在善光寺平附近,分別發生五次戰爭或對峙。雙方最慘烈的一場大戰是第四次對陣,又名八幡原之戰。據說雙方戰死兵數都達兩成以上,是日本戰國時代參戰雙方傷亡率最高的戰役之一。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把本民族英雄神話的例子,日本也不例外,在曰本的諸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武田上杉之爭是一個永恆的熱門話題。


軍事那點兒事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武將,除宮本武藏外,還有哪些可以堪稱為神的人呢?其實日本戰國時著名武將的數量非常多,比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德川家康等都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武將,甚至還被日本民眾稱為戰神。日本之所以如此崇拜這些武將,無不與他們的戰績有關。

比如本多忠勝,此人就號稱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第一猛將,甚至有日本張飛的外號,而且此人一聲歷經大小數十場戰役,結果大獲全勝,就連他本人在這些戰鬥中,也沒有一次受傷的經歷,所以此人也被認為有天神保護,所以才能在戰場上刀槍不入。

而日本另外一個被神話的人物就是真田幸村,此人在作戰中,以擅長運用奇兵見長,曾經在作戰時,此人僅以300人就戰勝了敵方大軍。就連朝鮮名將李舜臣都死於此人之手,由此可以看出此人用兵之狡詐多變。

而織田信長也是日本著名的武將,此人的一生可謂是非常傳奇,因為他一身都致力於日本的統一,在他的統一之路中,他幾乎是與神殺神,遇佛殺佛,始終都難逢敵手,而且此人發明的三段擊戰術更是對後世影響巨大,但令人沒想到是,就這麼一位傳奇人物,居然會死於手下的叛亂。

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日本武將就是豐臣秀吉了,此人原本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侍從,但由於在侍奉織田信長時深受賞識,所以後來被委以重任。在織田信長死後,此人帶領剩下的隊伍,成功擊敗了各路敵人,並且在形式上讓日本實現了一統。而此人在作戰時,最喜歡採用的戰術就是水淹敵軍以及斷糧戰術,從而徹底讓敵軍陷入被動。

日本又一重量級的武將就是德川家康,此人也是幕府的首任將軍,也被稱為戰國第一忍者。此人講究後發制人,並在與豐臣秀吉的對抗中處於下風,後來被迫屈服於他,在豐臣秀吉死後,此人大舉起兵,並在最終成功確立起了德川幕府,並最終實現了日本的統一。


水鏡曉先生


文學作品裡的武將形象都是經過加工和修飾過的。

先不說日本戰國武將,就是我們國家現在作品裡的古代武將,很多也比較神,如輔佐周文王的姜子牙,輔佐劉備的諸葛亮,關羽等等,現在一樣被人們當做神供奉著。

在想想日本的動畫片,如七龍珠,火影忍者裡的哪些腦洞大開,日本人對他們古法英雄的修飾肯定也是不遺餘力。



當然,哪些日本戰國時的古代武將要麼在權謀,要麼在武力,或者在成就上肯定有過人之處,足以讓後人視之為一代雄才,對之崇敬有加,以至於被傳的神乎其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