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下些繡花功夫

多下些繡花功夫

享受閱讀的樂趣是一件好事,而真正有深度、有質量的閱讀必須下一番“繡花功夫”。

文字是抽象的,抽象引發無限想象。古人讀書講究“俯而讀,仰而思”“博學、審問、慎思、篤行”,多一些精讀細讀,像繡花一樣慢工出細活,名詞佳句時常回蕩腦海、繞於舌尖,在閱讀同頻之時對同樣的道理和知識能做到跨越時代信手拈來,這才是閱讀的應有之法。

如果閱讀者懂得根據自身所需合理規劃知識結構、安排閱讀時間,對碎片化的知識用自己的思路加以連接,就會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整體。幾分鐘的時間裡記幾個單詞,背幾句詩詞;睡前或飯後,可以用來閱讀心儀的書;週末較長的休息時間可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沉浸式的專題學習。如果對每次的閱讀進行持之以恆的記錄思考,加之融入生活進行提煉總結,培養完成每日閱讀的“儀式感”,日積月累成果必然顯現出來。

我們呼喚那種從字裡行間便可上知五千,下覽八百的“古老”閱讀方式;我們倡導多下一些“潛功”,像繡花一樣久久為功的閱讀方式。繡花那樣一針一針刺、一線一線繡,閱讀也要逐字句推敲、認真感悟字裡行間的細膩情感。試想一下,如果一天讀10頁書,一個月就可以讀一本“大部頭”,是不是很有成就感?當合上書的時候,詩文中伊人的音容笑貌、千里之外的名山大川、西子湖畔的風中衰柳、落日斜陽下的斷橋殘雪,便以鮮活的姿態存於腦海,滋養著想象力無窮無盡地生長。

繡花飛針走線看似眼花繚亂,但每針每線都很有章法,也是在接續用力。深度閱讀能產生“知識飽腹感”,意想不到的箴言珠語在經過消化融合之後很容易便可淌墨筆尖。如繡花一樣,閱讀也要做到“手中千根線,根根不能亂”。或者是否可以嘗試換一種思路,將其理解為在零碎的時間裡積累閱讀,由量變促成質變、從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對於軍營中的官兵來說,因為戰備訓練等原因,閱讀的時間等條件無法保障,那麼大家不妨利用瑣碎時間,將“繡花式”閱讀進行到底。

博爾赫斯說:“望遠鏡是視力的延伸,電話是語音的延續,犁耙和刀劍則是手臂的延長,而書則完全不同,它是人類記憶和想象的延伸。”“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詩文所言,即使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但只要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閱讀還能讓我們的內心升起一股山水有情、草木知意、心境昇華的超然感受,這不正是閱讀給予我們的獲得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