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為你撥開營銷的迷霧

提示:一紅策劃,免費策劃,說到做到。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1.模糊效應(Ambiguity effect):

人們傾向於避免選擇未知的選項,似乎每個人都喜歡確定的選項。

比如,一個用戶不明白你的產品,或者某個特定的功能,他將不會選擇它。

2.沉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人們在對某物/人做判斷的時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次獲得的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比如,某消費者第一次看到某產品的價格,那麼這個第一印象的價格,將對該消費者產生巨大的影響。

假如,第一次的價格顯示為90元,第二次再見是45元,那麼這個45元的價格對該消費者來說,是特別便宜的,他很有可能購買,相反,如果價格一直是45元,那麼該消費者並不會感到便宜實惠。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3.注意力偏見(Attentional bias)

我們的看法,受我們重複的認識所影響。所以我們常常有這個結論,一個消費者越頻繁地看見你的廣告、消息,他越有可能從你這裡產生購買。比如:廣告

4.可利用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

在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簡單地根據事情已有的信息,包括回憶、簡單的計算、簡單的總結來確定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5.可利用性疊加(Availability cascade):

在一個群體中,如果大部分人主動或者被動相信一個信念、事情,那麼這個信念、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合理。一句話說就是,只要長時間重複一件事,這件事就會變成事實。

當我們的網站、品牌、產品反覆地被討論,我們就成功一半了,即便有存在消極的聲音,也是無害的。三個人,有兩個人讚美,一個人貶損,那麼結果等於讚美;三個人,有兩個人貶損,一個人讚美,結果等於貶損。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6.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

當一個錯誤的信息被更正後,如果正確的信息與原本的看法相違背,它反而會加深人們對原本錯誤信息的信任,最終導致,把自己的看法認為成理所當然。當大腦接受一個信息後,便會本能的捍衛它不被其他與之相斥的信息侵犯。

7.基礎概率謬論(Base rate fallacy)

人們要麼總是忽略事物的基礎信息,要麼總是忽略事物的特別信息。

推廣產品,一定不要僅僅展示一堆無聊的信息(型號、數據、功能等),還要展示你的產品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如何特別工作的,運用案例說明也好,運用用戶評論也好。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8.偏見盲點(Bias blind spot):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會更少地受到偏見的影響,或者有能力識別認知偏見。面對自己的愚蠢,人們總是不易察覺。

9.啦啦隊效應(Cheerleader effect)

“群體”“大量”總是對人們更有吸引力,展示產品的時候,儘量多堆數量,堆積如山的產品給消費者的感覺是很好的,且更容易激起購買慾。

10.支持選擇偏誤(Choice-supportive bias):

人們傾向於對自己已作出的決定持積極的態度,哪怕這個決定並不是多優秀。

如果你的消費者作出了一個選擇,鼓勵他,然後他們將會長時間地認為他們做了一個優秀的選擇。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11.聚類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

人們傾向於將隨機事件中不可避免的小樣本歸結為某種有意義的規律。

比如,棋牌中的連續勝利,我們歸結為“這是運氣”,連續輸歸結為“這是手背”,實際上,連續一段時間的輸/贏,在長時間賭博中是必然存在的,沒有運氣與手背之言。

如果你想說服你的用戶,請將你的信息、數據放在大數據、大背景、大趨勢之下,這樣,用戶會很容易相信你的陳詞。

12.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它最先是在消費品的選擇中被發現的,現在已經被證明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消費者在作出決策時,很少不做對比而直接購買,這時候,商家為了消費者更好更快地做出購買決策,往往會為目標產品提供一個“誘餌”,以促使消費者購買。

賣場裡的帽子和毛衣是擺放在一起的,標籤上標出的價格分別是:帽子49元,毛衣299元。但是,值得思索的是最後一行字:帽子+毛衣=299元。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13.曝光效應(The exposure theory ):

它是一種心理現象,指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們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14.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s)

指同一個問題通過兩種不同的表達,會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

一項相關研究,面向同一群人提出問題:現在,美國正準備對付一種罕見的亞洲疾病,但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只能救治一部分人,現有兩種拯救方案可供選擇。

(1)200人將被救治。

(2)600個人中,只有1/3的人能被救治。

問,你願意選擇方案1還是方案2?結果大部分人傾向選擇方案1,因為方案1給人的感覺是“拯救機會”;方案2給人的感覺是“捨棄”。“捨棄”意味著死亡的風險,面對風險,人們是厭惡的。

因此,在日常文案中,我們即使不能給予用戶“獲得感”,也不要展示出“風險感”給用戶。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15.The Adrenaline effect:

大概意思指,用戶對某產品有意圖,但並不一定會想購買,只有當用戶的腎上腺素被激發時,短時間內,迫使用戶做出購買決策。

在銷售中創造出緊迫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創造緊迫性就等於在限定時間內激起用戶的腎上腺素。

該理論建議,在營銷過後的銷售環節,要創造出緊迫性,促使用戶下單,比如,限時折扣、限時搶購、定時開團、倒計時拼單等。

15個消費心理學理論,解密營銷心理學

提示:一紅策劃,免費策劃,說到做到。一紅策劃作為一家全國專業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免費給企業和個人提供諮詢策劃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