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復得”的三畝六分河荒地

春暖花開,萬物生長。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上閆垌村村民閆關保,望著自家樹林裡盛開的櫻桃花,喜上眉梢。

幾個月前,老閆可不是這樣,一塊困擾了他兩年多的心病像橫在心口的巨石,壓得他整日愁眉不展、憤懣難解。隨著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沿河的上閆垌村大部分土地被徵用,村民們大都獲得了相應補償。老閆家的五畝六分地全都被徵用,卻只得了兩畝地的補償。原因是地畝冊上登記的只有兩畝地,不在冊土地一律不予補償。這“挑不出毛病”的政策,讓老閆無計可施。村裡還有幾戶也是如此。


“失而復得”的三畝六分河荒地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紀委監委相關人員到上閆垌村走訪瞭解有關線索情況。



說到地畝冊,要追溯到全國進行第二輪土地承包的1998年。當時土地分等級,老閆家和其他幾戶一樣,一、二、三等地都分到了一些。老閆的三等地正是三畝六分河荒地。至於這地為什麼沒登記在地畝冊上,他自個兒也記不清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村幹部換了幾屆,沒人能說清箇中緣由。

老閆和另幾戶村民去村委會問了好多趟,村幹部翻遍了留存的各類檔案,顯示的地畝數均不含河荒地。村幹部也作難,沒有登記在冊,不能憑空補償。看著這幾家生活拮据,村幹部想動員黨員幹部捐款,按人口進行相應“補償”。可老閆他們也是倔脾氣,哪能去要這種錢,堅持要求找回“失蹤”的河荒地。老閆和這幾位“難兄難弟”多次上訪,始終得不到令人滿意的答覆,這才找到了區紀委監委。

“群眾利益無小事。”二七區紀委監委收到問題線索後非常重視,初步瞭解有關線索後,交予相關單位和部門,由專項核查組具體負責。

初遇此“結”,核查組也有些犯難,畢竟只有地畝冊才是土地歸屬的最好證明。核查組先是逐一走訪村裡的老黨員,瞭解當年的承包情況。大家一致反映河荒地確實分給那幾家,具體每家分多少為啥沒登記,誰也說不清。

“組織上理解大家的心情和訴求,但要有關鍵依據才能合理解決。”核查組召集相關村民一起復盤討論,發動他們回憶當年此事的具體負責人,仔細尋找相關字據。大家冷靜下來,紛紛回家翻箱倒櫃找“依據”。真有一名村民在舊箱子裡翻出了一張泛黃發脆的紙,上面寫著“土地承包(分戶)登記表〈二〉”,記錄了他們幾家當年承包土地的總面積,包含河荒地的畝數。頭一行就是老閆家“五畝六分地”,地塊數為“三”。老閆欣喜若狂連連說:“就是這,就是這,俺家就是三塊地,一等地二等地各一塊,另一塊就是那三畝六分河荒地。”

有了依據,再找出能與之相印證的記錄就能解開這個“結”了。核查組成員暗暗鬆了一口氣,更深深提了一口氣。還得從村裡入手。查閱了村委會近些年的檔案後,核查組發現一張登記土地等級畝數的手寫表,上面登記老閆家三等地一欄內寫著“河荒”二字,只是未有畝數。有戲!核查組轉而繼續向侯寨街道、二七區農工委、二七區國土資源局等單位查找求證。在街道檔案室找到了《土地承包(農戶)登記表〈三〉》,其中一份正是老閆家的,和村裡那張手寫表一樣,三塊地唯獨少了三等地的具體畝數。這已充分說明,老閆家有三塊地,只是第三塊地畝數記錄不詳。

“功夫不負有心人。”核查組一鼓作氣,查閱了近二十年各類關於地畝登記兌付的資料,終於在一份《2005年河南省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兌付底冊》上有了重大發現。這份有補貼面積、補貼金額、領取人簽字的原始表格上清楚地寫著老閆家是五畝六分地,總畝數和《表二》完全一致。二者雖沒有直接關係,但可以相互印證。

接下來,就要尋找人證支持了。核查組拿著《表二》走訪了當年村組負責人閆榮偉,他看到表眼睛一亮,說道:“這表確實是我填的!二十年了,你們要不拿來,我真想不起來了。”

問題迎刃而解。二七區監委立即向侯寨街道辦事處發出《監察建議書》,上閆垌村委會班子迅速啟動集體決策程序……很快,按照政策應兌付的補償款全部到位。

至此,老閆心頭擰巴兩年多的疙瘩終於化解。他拿到補償款後,第一件事就是火急火燎地催兒子做錦旗。第二天,一面紅豔豔的錦旗就送到了專項核查組。老閆激動地說:“感謝你們這麼細心耐心,讓我們的問題水落石出。從你們身上,我們知道了啥叫為民幹事的好乾部!”(田甜 賈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