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普爾最終能夠脫離印度實現獨立嗎?

a回眸一笑百媚生e


曼尼普爾邦是印度一個東北部的小邦,曾經是阿薩姆邦的一部分。在1972年才獨立成為一個邦與阿薩姆邦相連。曼尼普爾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珍珠,而這一地區也被印度的國父,尼赫魯成為印度的珍寶。曼尼普爾邦曾經被英國殖民者佔領,隸屬於英屬印度,在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之後,實行印巴分治。其他的土邦可以自行加入兩國。



這時候的曼尼普爾國王便宣佈脫離英國獨立,但是好景不長,英屬印度大部分被印度所繼承。印度的國大黨領袖尼赫魯不能容忍印度境內土邦的獨立。立即出兵,消滅了很多土邦的獨立。其中曼尼普爾國的國王在1949年不得不宣佈國家併入印度。按照英國給南亞地區的規劃條約來看,曼尼普爾是直接被印度強行吞併的。如今的曼尼普爾邦面積大致兩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40萬。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在文化,民族和認同感方面也與印度本土相距甚遠,反而更貼近於東盟國家的習俗。但印度雖然吞併了曼尼普爾邦,曼尼普爾卻一直謀求的獨立,曾經成立了多個民族解放戰線。規模很小,不足以對抗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也不得不對此加以警惕,多次派兵圍剿。這也使該地區一直沒有機會真正獲得發展。而印度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一地區,進行殘酷的民族和宗教鎮壓政策。造成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



按照當地人的傳說曼尼普爾邦人的祖先曾經來自中國,是五胡亂華時期遷入東南亞的中國移民,並在此繁衍生息。其實印度的管轄區域內,很多曾經的土邦,雖然被印度所強行吞併,但各地都有著獨立的民族振興運動。又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曼尼普爾邦更多的接觸到的是中華文化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所以怎麼看曼尼普爾邦對於印度來講,都不得不花更大的精力去管理和壓制。這一區的民族宗教和社會矛盾一直無法得到解決。無論是獨立還是發展其自身的依然任重而道遠。


世界史圖鑑


印度曼尼普爾邦是一個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邦,曾是阿薩姆邦的一部分,在1972年單獨成立一個邦,西與阿薩姆邦相連,南於米佐拉母邦相連,北與那加蘭邦接壤。“曼尼普爾”在曼尼普爾語中意思為“珍珠城”,也因此被印度國父尼赫魯稱之為“印度的珍寶”。



曼尼普爾邦在近代和整個印度次大陸各邦的命運一樣,被英國殖民者佔領,隸屬於英屬印度,而1947年,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後,還沒有正式退出印度時,同年8月11日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拉宣佈脫離英國獨立。

但好景不長,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資產和軍隊的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不能容忍印度境內的土邦獨立,武力威脅曼尼普爾,曼尼普爾實力弱小,自然不敵印度政府軍。所以印度政府逼迫曼尼普爾取消獨立,在1949年9月21日,曼尼普爾國王被迫宣佈曼尼普爾併入印度,可以說,曼尼普爾是直接被印度吞併的。



曼尼普爾邦面積2.2萬平方公里,人口240萬人,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獨立王國,有2000年的歷史,主要居住美泰族人,血緣上和文化上和我國、緬甸和泰國比較近,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特別是讓我們興奮的是,在一些論壇上,說印度有個山寨版的中國——曼尼普爾邦,六星紅旗,國徽也差不多,圖騰也是龍,直接讓我們腎上腺素高漲,一度認為曼尼普爾就是流落在海外、備受印度人欺負的華夏遺族,需要我們拯救。

其實是想多了,印度這片地方的控制力非常強,雖然曼尼普爾一直需求獨立,成立多個分離組織,如民族聯合解放陣線、曼尼普爾人民解放軍等,但成員很少,只有幾千人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對抗印度政府,而印度政府對此一直很警惕,派兵多次圍剿這些分離勢力,對於曼尼普爾邦一直保持軍事高壓狀態。



另外印度政府對於曼尼普爾也實行同化政策,1949年控制這裡之後,強行讓曼尼普爾人該信印度教,遷入大量的其他地方的印度人,執行一套民族壓迫政策,雖然曼尼普爾人抵抗,但都被印度政府軍殘酷鎮壓,現在曼尼普爾邦槍支、毒品氾濫,成為印度最混亂和最不發達一個邦之一,印度人就有讓一個本來還很乾淨的地方變成一個類似於“廁所”的地方,這就是印度人的本事,不服不行。不過貌似整個印度就如同一個“大型露天廁所”,這是印度的天然屬性。



而現在印度政府控制力很強,雖然喜歡開掛,但鎮壓曼尼普爾這樣的小邦獨立勢力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曼尼普爾邦脫離印度獨立,任重而道遠。


大正看世界


直到今天還有人相信曼尼普爾關於“六星紅旗”、“六星龍徽”的謠言真是讓人很無語。印度東北的確有一個曼尼普爾邦,這個曼尼普爾邦的確有獨立傾向,而且曼尼普爾也的確有一支“人民解放軍”……但這一切與中國都沒有任何關係,至於“六星紅旗”、“六星龍徽”(見下圖)也都是杜撰出來的。

網上流傳的曼尼普爾的“六星紅旗”,其實是在一次中國與越南的國事訪問中出現的,當時越南為了歡迎中國代表團而製作了一批五星紅旗,但因為失誤卻做成了六星。將五星紅旗做錯的事,也不僅僅出現在越南:之前中國出訪印度時也出現過“六星紅旗”的烏龍,里約奧運會上的五星紅旗也出現過所有星星均平行的失誤。而至於那個完全沒有出處的“六星龍徽”則是完全杜撰的,曼尼普爾的旗幟與徽章其實很西方化,並沒有中國元素。

曼尼普爾的確組建了“人民解放軍”(PLA),但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名字,又不是中國的專利,別的國家當然也能用。印度歷史、民族複雜,的確有些地方會出現獨立的意願,未來的事不好說,但這與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人家追求的是獨立建國。(下圖為曼尼普爾人民解放軍軍旗)


切割地球


對於曼尼普爾,首先要摒棄某些網民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臆想,有些所謂“六星紅旗”或者“小中華”之類的說法,僅僅傳聞而已。

曼尼普爾人,他們除了長著東亞人的臉相,其他都不一樣,他們不會說中文,也不學習漢語,他們講的是英語。

他們幾乎沒來過中國,只知道中國是個比印度富有的國家,我們的小米華為在那很受歡迎,畢竟價廉物美,他們有本事的人不會來我們這裡,而是去孟買等印度大城市闖蕩,文化上自成一體,和我們也沒什麼。

他們只是印度的一個邦,一個印度的少數民族而已。

曼尼普爾在1000多年前是個地盤很大的獨立的王國,幾乎佔據瞭如今印度的東北部地區,只不過後來因為內亂,被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和緬甸的蒲甘王朝東西夾擊而滅亡,這塊土地也被兩國瓜分佔領,其中核心主要的部分被德里蘇丹國賞賜給了下面的孟加拉蘇丹國,東北部則被緬甸吞併。

孟加拉蘇丹國全盤開始了伊斯蘭化,所有的當地佛寺也都被搗毀。

當然,後來被緬甸吞併的部分又重新獨立了,其中大部分地區被來自明朝的一個傣族土司思可發佔據,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阿薩姆邦等幾個印度東北邦,在這裡,土司建立了阿豪姆王國,並連續統治了600多年。

而沒有被土司吞併的地方,就成了現在的曼尼普爾地區,他們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的一支,信仰則是印度教。

再接著,英國人了,今天的南亞地區包括緬甸都成了英國的殖民地,成了地理上連接的一大塊。

英國人撤走之前,把曼尼普爾、阿薩姆邦等今天印度東北部地區都打包送給了印度,動作簡單粗暴,就像劃分印巴邊境線一般,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了。

介於歷史、交通、經濟等各方面因素,曼尼普爾包括阿薩姆等印度幾個東北邦,一向和印度沒什麼向心力,而印度顯然對這些邦也不夠關心,經濟不但搞不好,在軍事政治上還特別防備這些“外人”,畢竟他們的長相和印度本地人實在太不一樣,以至於不惜在印度東北部劃出了許多個小邦,減弱他們的實力。

總之,這塊地方和印度中央政府常年都是不對付的情況,印度人對這些邊民也很歧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至於要獨立,那是不可能的,曼尼普爾的人口差不多就比印度軍隊的人數多幾十萬,實力相差懸殊,他的地理位置也過於封閉,幾乎搞不到外援,沒有獨立的基礎。

曼尼普爾亂倒是真的,這裡有不少反政府武裝,當然印度全國有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裝,經濟落後,又臨近金三角地區,這裡的吸毒販毒也很猖獗,日常治安也不算好,印度政府自然非常關注,常年都在這裡派駐重兵。

曼尼普爾的將來也不算樂觀,由於東北部各個邦離心力實在太大,印度對這裡的關注更多的是軍事和安全,對這裡的經濟發展也不感興趣,這裡人的日子想好也難。


雲中史記


曼尼普爾為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被不少網友戲稱為“印度小中國”,既然有這麼響亮的雅號,那肯定與中國多少有些關係。銘蘇先生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一下這個地方究竟和中國有什麼淵源。

曼尼普爾邦位於印度的東北部,東部與緬甸接壤,西邊與阿薩拇邦相連,南與米佐拉姆邦毗連,北同那加蘭邦接壤,過去曾經是阿薩拇邦的一部分。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85萬人(2011年)。

據當地人稱,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由於中原地區動亂,齊人為了躲避戰亂,遷移到此地,並在此長期繁衍生息。曼尼普爾地區歷史上曾長期以獨立城邦存在,1826年英國入侵緬甸,緬甸戰敗,曼尼普爾跟緬甸一起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曼尼普爾脫離英國宣佈獨立,建立曼尼普爾王國。其後在印度的主導下併入印度版圖,成為印度的中央直轄區,1972年單獨建邦成為曼尼普爾邦。

曼尼普爾人由於跟中國人長得比較像,跟印度人區分比較明顯,往往被區別對待。1950年曼尼普爾被劃歸為C類邦,由中央政府派首席專員或代理邦長進行管理。雖然曼尼普爾現在是印度的一個邦,但是當地人一直為獨立跟印度進行了長期的鬥爭,並且當地人有自己的武裝組織——人民解放軍。

當然,印度東北部有獨立傾向的不止曼尼普爾一個邦,印度整個東北地區在歷史上是獨立存在的邦國,並不屬於印度,英國殖民南亞的時候被劃入英屬印度範圍,英國走後被印度接管。因此,這一地區是印度獨立傾向比較嚴重的地區。

曼尼普爾之所以被稱為“印度小中國”,主要是因為當地有很多地方與中國很相似。

首先,當地人跟中國人長得很像,明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印度人。當地官員去印度開會,往往會被當成中國人,但實際上他們是曼尼普爾人,屬於蒙古人種。

其次,文化習俗有很多中國元素。比如當地人崇拜龍、喜愛竹笛、武術,過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活動頗具中國風。

再次,飲食方面與中國許多方面相似。當地人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那麼重口味,吃的鹹菜、醃魚等與雲南地區口味相似,像餃子、包子等麵食在夜市比較常見。

第四,當地中國商品遍地,多是從緬甸進入。

今天的曼尼普爾人跟中國文化交流密切,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中文,喜歡看中國電視劇,來中國留學的人也逐漸增多。曼尼普爾邦首席部長曾率團訪華,對中國發展讚不絕口,希望跟中國加強合作。

2015年時任中國駐印大使樂玉成,應邀參加曼尼普爾年度旅遊推介盛會“桑加伊節”,也見證了曼尼普爾的“中國化”特色,由於長的跟當地人相似,沒有被當做外國人加以區別對待,後來樂玉成大使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記錄當地的中國特色。

雖然曼尼普爾在鬧獨立,如果印度不解體,沒有外力介入,想獨立很難。除非印度發生大的變故導致國家四分五裂,那麼這時就可以獨立了。

銘蘇先生,歷史與地緣關係類原創文章作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銘蘇先生


曼尼普爾在印度東北部,人口為239萬。雖然曼尼普爾只是一個小邦,但是他跟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他們也崇拜龍,是龍的傳人。一些當地的居民有中國血統,大概是五代十國時期某個國家的後代。習俗上也有一些類似的地方,比如喜歡竹笛、武術,食物也和雲南等地類似。當地的毛派也立志要打倒印度帝國主義,為此他們還模仿中國,製作了六星旗和六星國徽。他們因為“印度小中國”,“龍的傳人”,“六星紅旗”吸引了很多中國人的興趣。

曼尼普爾在歷史上一個獨立的國家,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826年,由於英緬戰爭,曼尼普爾才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在印巴分治以後,當地人是非常想獨立建國的。1947年,他們建立了曼尼普爾君主立憲制共和國,還頒佈了他們自己的憲法。

不過他們這種行為肯定是損害了印度的利益的。1949年,在印度的干預下,曼尼普爾正式加入了印度。

印度在古代的時候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指的某個國家。馬克思當年就說過,印度在政治結構上四分五裂。由於歷史原因,印度人的國家和民族觀念相對淡薄。所以曼尼普爾邦的分離主義長期存在。

1978年,曼尼普爾分離武裝人民解放軍成立(簡稱PLA),希望通過武裝鬥爭取得獨立。三年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軍事行動,打擊了這些獨立武裝。不過這些反叛實力還是死灰復燃,比如1989年,他們在孟加拉建立流亡政府。

即使到了今年,曼尼普爾分離主義仍然很活躍。甚至在整個印度東北地區,曼尼普爾形勢最為嚴重。比如曼尼普爾獨立武裝造成的傷亡人數佔整個地區的一半。比如2007年,該邦有37起爆炸事件。

雖然如此,曼尼普爾獨立仍然是不可能的。前面說過,曼尼普爾只是個小邦,和整個印度相比,他們的實力過於弱小了。印度政府自身對他們也以談判的方式為主,軍事高壓為輔。整個印度東北部的獨立高潮已經過去,很多武裝成員都放棄了武裝鬥爭。特別是印度和孟加拉、緬甸、中國、不但等國關係穩定,曼尼普爾邦實際的分離勢力武力對印度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曼尼普爾是印度事實上的殖民地之一。曼尼普爾的居民是美泰族人,其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美泰族人與中國、泰國、緬甸各民族有一些歷史、血統、文化上的淵源。曼尼普爾歷史上長期是一個獨立王國,有2000年曆史,後被英國殖民者佔領。1947年曾短暫獨立,1949年被印度強行吞併。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在該地大肆推行文化同化和經濟掠奪,迫使大量居民改信印度教,穿印度服裝,還向該地大舉輸出過剩人口。該邦人民一直在進行各種抵抗,但屢遭殘酷鎮壓。今天,曼尼普爾是印度經濟社會最不發達的邦之一,成為毒品、槍支、人口走私的地帶。


雖然曼尼普爾人一直在抵抗印度的侵略和殖民,但是目前來看他們很難成功,主要原因除了印度的殘酷鎮壓之外,還有民族解放武裝之間四分五裂,難以形成合力。目前,曼尼普爾的民族解放武裝有革命人民陣線,曼尼普爾解放軍、曼尼普爾解放陣線軍,革命聯合委員會,康雷帕共產黨,人民聯合解放陣線等數十個,都不成氣候。

下圖是曼尼普爾人民解放軍的旗幟,並非傳說中的“六星紅旗”。

下圖是康雷帕克共產黨共產黨的旗幟


萊茵的黃金



曼尼普爾邦位於印度東北部,過去曾經是阿薩姆邦的一部分,1972年從阿薩姆邦分離出來,成為受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邦,面積2.2萬平方公里,東與緬甸交界,西與阿薩姆邦相連,南與米佐拉姆邦緊連,北同那加蘭邦接壤。其前身為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曼尼普爾王國,1826年淪為英吉利殖民地,1947年8月11日擺脫英國統治佔領成功獨立,為了趕時髦曾經制訂懸掛過六星紅旗 ,



和六星龍國徽,其宣稱祖先為五代十國齊人遷移至此,繁衍生息,





獨立後確立君主立憲制性質的憲法,並簽署目自願加入印度的《合併協議》和《中止協議》,1949年9月21日,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拉受邀至西隆訪問,在非正常情況下籤署協議同意併入印度,10月印度解散曼尼普爾議會,改為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劃為印度C類型邦,由印度中央政府委派首席專員或代理邦長進行管理,1956年成為印度中央直轄區,1972年2月21日單獨建邦,隨後舉行會議大選下轄9個縣,38個發展區,51個鎮,3582個村,人口不到300萬,



90%為丘陵山地,中央為英帕爾河谷平原,曼尼普爾河貫穿其中,年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山區多林木,尤以竹林最為常見,



洛塔克湖,



主體民族為梅泰人居住在因帕爾平原,梅泰人又分為兩支,信奉伊斯蘭教的稱為潘高人,信奉基督教的為梅泰人,其餘是信奉印度教的少數民族,該邦種植的農作物60%為水稻,其餘為小麥,芥子,豆類,工業有手工棉紡織廠,工藝品廠和磚瓦廠,肥皂、針織等小型工廠,交通不便,依靠與阿薩姆邦相連的公路運輸,該邦民族矛盾突出,無法形成合力,












民族傳統:信仰尊老愛幼,重視家庭,崇拜龍並尊其為圖騰,十八世紀當地的國王為個人的愛好曾命令國民皈依印度教,遇到很大阻力,收效甚微,他們的官方語言曼尼普爾語屬於漢藏語系不同於印度其他地方語言,有29種方言,至今保持著吃棕子、賽龍舟等傳統活動,





該邦毒品走私等現象氾濫成災,







多年來一直謀求脫離印度實現獨立建國,印度政府不斷的圍剿鎮壓更加深了當地民眾的仇恨程度,使其離心力不斷加強,印度東北部擁有2200萬人口的阿薩姆邦和200多萬人口的曼尼普爾邦成為令印度政府最為頭痛的所在,未來除非東方大國推翻偽阿魯納恰爾邦的非法統治,







摧毀印度的核心軍事實力,使其無法顧及東北部兩邦的獨立行動,讓其被迫承認兩邦獨立,否則以曼尼普爾的零星抵抗力量獨立建國,不過是一紙笑談。


a回眸一笑百媚生e


曼尼普爾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東部與緬甸接壤,西部與阿薩姆邦相鄰,因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也被稱為“印度的珍寶”。1972年,曼尼普爾邦與阿薩姆邦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邦。不過當地總面積僅有2.2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數百萬人,而且資源匱乏,至今仍然是印度全國中最貧窮的邦之一。


多年以來,由於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得不到解決,曼尼普爾邦的少數民族時常與印度軍隊爆發衝突,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當地的梅泰族。自2015年以來,梅泰族的游擊隊採用流竄和伏擊的作戰方式,造成印軍數十人死亡。印度政府為了鎮壓當地的少數民族,也在2015年6月發起了圍剿活動。

曼尼普爾邦加入印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當時的曼尼普爾是英國殖民下的一個獨立小王國,並不屬於印度。不過,曼尼普爾國王在當年的8月簽署了加入印度的協議。自此,這裡就被划進了印度。雖然多年以來,曼尼普爾邦的獨立呼聲一直沒有停過,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梅泰族)

目前,曼尼普爾並不具備獨立的條件。由於當地靠近西里古裡走廊,故而一直被印度視為東北的戰略要地,故而部署了重兵。除了這一點外,曼尼普爾邦境內的梅泰族、那加族、庫基族、潘高族等少數民族矛盾重重,相互牽制,反而使得獨立運動無法發展,這正是印度最希望看到的。

所以,曼尼普爾的獨立運動雖然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發展,但力量十分弱小。梅泰族總共也才200多萬人左右,而印度卻是坐擁10多億人口的南亞第一大國,實力對比懸殊。因此,除非是印度四分五裂,否則一個小小的曼尼普爾邦很難獨立。



歷史的荒野


曼尼普爾最終能夠脫離印度實現獨立嗎?

可以先給出一個很肯定的答案,就是曼尼普爾不可能脫離印度實現獨立的。

首先,曼尼普爾本來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土邦王國,這一切都是要“歸功”於英國的殖民統治。換句話說,靠印度其他土邦的實力,也是不能把曼尼普爾吞併的,主要就是英國這個殖民霸主,強行地將曼尼普爾霸佔,拉進來。

其次,曼尼普爾本地居民也大多數信仰印度教,和印度其他地方的大多數人口一樣,因此在宗教和文化上,能夠很好地融合起來。因為印度這個國家雖然經濟也一直在發展,但宗教和文化才是當地居民長久以來所依賴的。

總之,曼尼普爾已經沒有這個實力和野心從印度分裂出去了,

歡迎大家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