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輝煌天下


資管新規實施後,結構性存款成為“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品,與大額存單一樣成為各大銀行的攬儲工具。那麼,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呢?



結構性存款

所謂的結構性存款,簡單來說,就是“存款+期權”的一體產品,是指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銀行存款,另一部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投資與匯率、股票、利率、商品和信用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根據理財新規要求,結構性存款納入商業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因此,它也成為銀行“吸金”的重要工具。

根據2018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證書意見稿)》,結構性存款已納入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

也許是納入存款保險保護的緣故,使得很多投資者誤以為結構性存款就是一般性存款。其實結構性存款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結構性存款是否可看作普通存款呢?

儘管在結構性存款中有“存款”二字,但它並非標準銀行存款,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的表內資產,事實上在銷售端很多銀行將其劃入理財業務,其構成為“存款 期權”,因此保本不保息。

由於資管新規要求,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退出市場,但老百姓對於保本的需求卻又無法退場。於是,各大商業銀行開始變相推出“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替代品,有些甚至直接將過去的保本理財產品更名為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產品,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50萬以下能得到100%賠付,安全性很高,但它的投資門檻偏高,1萬起購,有的甚至要5萬元、10萬元起購。


那麼,結構性存款就真的沒有風險嗎?

其實,結構性存款並不是100%安全的,只能說真正安全的部分是投資於存款的資金,這部分才是完全享受存款保險保護。目前來看,很多銀行為了攬儲需要,往往都是發行“假結構”性存款產品,也就是說根本沒有掛鉤金融衍生品。

準確的說,真正的結構性存款中投資銀行存款的部分風險很小,且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因此其安全性主要取決於用於購買金融衍生品的資金比例,投資衍生品的比例越高則可能的風險越大,但通常銀行用於購買衍生品的比例不會太高,總的來說其風險介於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之間。

但相應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大於銀行存款,一般情況下不及銀行理財。尤其是在購買時要注意預期年化收益率並非到期後的收益。


結構性存款的分類,及適合哪些人群

結構性存款一般分為:

一、“保本+保最低收益”型;

二、“部分保本”型;

三、純保本型的。

目前來看,結構性存款比較適合對收益要求不高,低風險偏好的普通投資者。說到底結構性存款並非“保本”理財產品,仍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選擇不要被收益率所吸引,還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如果說,你是非常看重本金百分之百安全的,那就直接將風險下調至最低,也就是定製純保本型或者“保本+最低收益”型的。


東震木


結構性存款雖然叫存款,但它的實質不是存款,而是一種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叫結構性呢,因為你買的這個結構性存款總的來說是是投向兩部分,一部分是低風險或者保本的理財或者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一部分是高風險但是收益較高的產品。它用這部分低風險產品產生的收益來買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一旦這個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能夠按照高預期兌現它的高收益,那麼整個產品總的收益就很很高。打個比方銀行給你報一個最高預期是2%至4.8%的結構性存款,它可能拿大部分資金去買一個2.5%的收益的產品,然後拿小部分資金去買收益可能會是20-60%的產品,比如說期權什麼的如果成功銀行就賺翻了它把答應你的4.8%一扣,其他就是銀行的純收入啦,但是如果虧了那麼這部分資金可能就一分錢都沒有了,但是銀行能保證把2%的收益給你嘛。舉個通俗點的例子,當年有個段子說,你拿2萬去買貨幣基金,每天能拿到2元的收益,拿這個2元去買個彩票,如果中了就是500萬,這個基本就解釋了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愛理財的臭寶媽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因為本金納入國家存款保險範疇,所以是一種存款,但又區別於普通的定期存款,它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其它衍生品,即部分資金投向黃金、股指、外匯等金融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因此結構性存款是由存款和期權兩部分組成,其收益不僅與存款利率有關,還與這些資產的表現相關。

在討論結構性存款能不能購買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它的分類:

目前市面上的結構性存款,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本金絕對安全),這個是主流產品,佔絕對的比重;另一類是非保本型結構性存款(這類可能存在本金虧損0%-100%的可能性,關鍵看管理者投資的定期比重),這個是非主流產品,佔據的比例極小。就保本型結構性存款而已,其收益介於存款和理財之間,安全性也介於存款和理財之間,因為保證本金安全,整體風險較低,但相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收益較高,可以在保障本金和最低收益的同時可能獲取更高收益,因此適合風險厭惡程度較高且對流動性需求不大的投資者。但是對於非保本型結構性存款,因為存在本金虧損的可能性,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就要看個人的承受能力啦。

綜上,每個人對收益與風險要求不同,買不買結構性存款,因人而異。如果要購買結構性存款,建議購買大型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哪怕同等風險同等期限下利率較低。因為目前很多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提供的結構性存款為“假結構性存款”,其實際為現金管理類產品或設置資金池的表外理財,碰到這種情況,投資人無法分辨的,儘量就不要碰了。


度小滿金融


首先說一下結構性存款是什麼,結構性存款簡單來說是“固定儲蓄+高風險投資”,銀行一般會把用戶存入的資金分成兩個賬戶,一個是定期存款賬戶,一個是投資賬戶,不過兩個賬戶比例一般是97:3,這個看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多少而定,最簡單的說法就是銀行利用存款賺取的利息去投資高風險市場,用來換取高收益,雖然可能會發生虧損,但是虧損只是用戶的利息。

深入解析結構性存款

其實結構性存款很早之前已經存款,只不過不火爆而已,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產品結構是傳統的存款業務加上與利率、匯率等掛鉤的衍生品資產,所以結構性就是這個意思,“固定存款+高風險投資”的資產組合。

本質上,結構性存款是理財產品,並不是存款,它本身是不保本的。

結構性存款有三種類型:

1.固定收益型。這種適合謹慎投資者,本金不會虧損,不過是固定收益性,收益率方面只是比固定存款高一點。

2.保本與回報率區間掛鉤型。跟名字一樣理解,是保本的,不過利息方面跳動比較大,可以選定存款期限和libor利率區間,libor利率每日都不同,如果當日利率在投資者選中區間中,該日就有利息,若不在,該日則沒有收益,市場比較透明,可以隨時查看,不過收益率方面波動較大,看市場走勢和運氣。

3.掛鉤匯率區間型。這種類型風險最大,當然收益也最大,匯率的變動的會影響收益,模式跟libor差不多,同樣選定一個區間,不過匯率的波動會更大。

總結來說,結構性存款根據固定存款的比例有不同的選擇,分別為:最低收益保證、本金保證、部分本金保證三類,預期收益率按此順序提高。

近期結構性存款火爆的原因

自從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明確後,打破了銀行理財剛性兌付,即是銀行不再保本,銀行需要一個可以替代傳統理財的產品,這個產品就是結構性存款,目前結構性存款的總額規模已經超過十萬億,可見其火爆程度。

其實目前的結構性存款都存在“假”的成分,基本跟定期沒有什麼區別,都屬於保本型的,只是銀行利用高利息拉存款,繞過產品管控的結果,真的結構性存款存在風險,買不買要看個人風險承擔能力。

綜上所述

結構性存款火爆背後是有一定原因的,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最後一波紅利,好比之前銀行存款活動有送米送油,現在都被禁了,隨著監管的完善和加強,躺著賺錢的銀行理財時代會逐漸結束,想要理財賺錢,就要學習金融、理財、投資等知識,才能獲取利潤。

這節課是免費給您們上的,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