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老師被氣哭,管不了、不敢管,工作忙、地位低···

鄉村老師被氣哭,管不了、不敢管,工作忙、地位低···


近年來,國家在鄉村教育上投了不少錢,許多學校的硬件條件都有改善。但是,調查發現,一些地方鄉村學校的課堂秩序、校風校紀卻成了大問題:老師不敢管、管不了,甚至有老師被氣哭、被氣跑,有心學習的孩子紛紛逃離。長此以往,鄉村學校還能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嗎?

管不了、不敢管,鄉村老師被氣哭

“在村小教書的這兩年,我已經記不清被氣哭多少回了。”說這話的,是在武陵山區一所鄉村小學教書的羅燕。2015年從師範院校畢業後,羅燕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

在羅燕的三年級課堂上,有個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孩子一直走來走去,一會兒翻翻同學的書本,一會兒鼓搗課桌椅自得其樂,講臺上的羅燕則一臉平靜,熟視無睹。當被問及為什麼不出手製止時,她苦笑著說:“他不吵不鬧,已經算好的了。”

在羅燕之前,這個班已經有兩位女老師先後被氣走。“怎麼氣走的呢?上課時站在桌子上打鬧,用鏡子探老師裙底,扯老師頭髮……所以我接了這個班以後,再沒穿過裙子。”羅燕說,還有學生上課睡覺或者玩手機,一開始還管一管,後來就放棄了,因為“確實管不了”,只要課堂還能相對穩定些就行了。

“不僅管不了,也不敢管。”在西部一所鄉鎮中心校任教的範琴告訴半月談記者,平時在管理學生過程中常常遭遇尷尬甚至惹來麻煩。比如有的學生比較沉迷手機,玩到很晚,白天上課基本睡覺,如果老師叫醒他,可能還會吃他一點“起床氣”,跟老師頂嘴甚至罵老師都是常有的事。

中西部地區鄉村學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以範琴所在的學校為例,留守兒童比例高達80%以上,這些家庭往往是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帶孩子。有的老人溺愛孩子比較嚴重,甚至因此與學校發生衝突。

“隔壁班有個學生作業沒做完,老師放學後就留他下來單獨教。天快黑了擔心他一個人不安全,還騎電動車送他回家。結果第二天他奶奶就來學校門口罵,說老師裝模作樣,平時上課怎麼不好好教……罵得這個老師痛哭一場,過完寒假就辭職了。”範琴說,自那以後,老師們都不太敢“多管閒事”了。

鄉村老師被氣哭,管不了、不敢管,工作忙、地位低···


工作忙、地位低,課堂紀律多放任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工作辛苦沒成就感”、家長不配合、學生不尊重,是鄉村教師群體較為普遍的感受,也是他們管不了、不敢管的重要原因。

羅燕帶的是三年級的數學和四年級的語文以及三四年級的其他副科。“我一個星期將近30個課時,還是班主任,每天從早讀到放學排隊都沒法休息。”羅燕說,平時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備課,“幾乎沒有精力再專門去抓課堂紀律了”。

“沒辦法,每年都有老師流失,人少課多,任務就重了。”羅燕所在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鄉村學校條件差、待遇低,能留得住人就不錯了,更別提上課的積極性了。

在鄉村學校教了2年書後,90後的範琴正在猶豫要不要辭職。與留在城裡當老師的大學同學相比,她每月只多了400元的農村教師生活崗位補助。由於家在外地,範琴平時住在中心小學的單身教師宿舍。

半月談記者看到,她居住的教師宿舍樓是一棟修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筒子樓,宿舍是10平方米不到的單間,屋內有一桌一椅和兩張1米寬的硬板床,其中一張床用來擺放衣物和行李。夜裡上廁所只能下樓去50米外的公共衛生間。“有次家裡人來看我,看到這個條件都抹眼淚了,勸我回家換份工作。”

“待遇差、地位低”在一些地區甚至成為鄉村教師被學生“看不起”的原因。半月談記者瞭解到,“讀書無用論”如今在一些鄉村盛行,不少人認為“當老師的工資還不如村裡出去打工的人多”,這讓老師在一些高年級學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學生嘲笑。老師在缺少了尊嚴感的同時,也淡化了責任感。

一名受訪小學教師說,現在社會對老師的要求很高,愈發強調師德師風建設,這是對的。但如果老師的做法讓家長和學生有一點點不如意,都被放大檢視,就走過了頭。這種無形的枷鎖下,自己不得不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管理孩子多是傾向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時,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老師們不敢管的原因之一。貴州省畢節市一教學點的支教老師劉雲(化名)說,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等祖輩照料,他們基本只能讓孩子不餓著不凍著,在學習和思想教育上,幾乎幫不了什麼忙。“經常有孩子因為到親戚家‘吃酒’不來上學,家長也不管不問。”

鄉村老師被氣哭,管不了、不敢管,工作忙、地位低···


讓鄉村課堂靜下來、暖起來

半月談記者採訪不少鄉村學校和老師瞭解到,課堂紀律在一些地方已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少數地方,課堂上甚至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有心學習的孩子不得不紛紛逃離,留下的學生更難管教,鄉村教師的成就感、價值感被消解消耗,從不敢管變為不想管……長此以往,惡性循環,鄉村教育前景堪憂。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基層有識之士和教育工作者憂心忡忡。

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所鄉村小學班主任表示,鄉村留守兒童全靠老師教育,哪裡教育得過來。他建議教育部門搭建信息平臺,密切家校關係,同時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對學生實現全過程、全方位教育。

劉雲則建議,加強對農村家庭教育意識和水平的關注,讓家庭教育切實發揮作用,讓家長們承擔一定的教育責任和義務。至少,家長們應對學校和教師多些理解和尊重,支持他們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管束。

同時,留住優秀的、有責任心的鄉村教師,也是關鍵一環。一位鄉村學校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家人就有當公務員的,他們年底有績效考核獎,平時有不少補貼津貼,算下來一年收入要比老師多3萬多元,怪不得學校每年都有老師辭職去考公務員。”

重慶市南川區教委主任崔志有認為,要提高鄉村教師素質和工作積極性,必須做到以教育事業為先,拿出實際行動,採取切實措施,真正保障鄉村教師待遇,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鄉村教師的獲得感,減少人才流失,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事業。”

受訪專家建議,應當落實好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在教師週轉房、生活條件、職稱評聘、相關榮譽等方面,為鄉村教師想更多辦法、做更多實事,用政策暖心留人,讓教師安心教書,培養更多深耕鄉村教育、敢於對學生負責的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