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生母阿巴亥,原本深受努爾哈赤喜愛,為何被逼殉葬?


努爾哈赤生前有3任大妃,阿巴亥是最後一任大妃,也是最受寵愛的一個。可是,她卻在努爾哈赤死後,被逼殉葬,這是怎麼回事呢?

(阿巴亥劇照)

阿巴亥是烏拉部滿泰貝勒的女兒,7歲時失去了父親,隨繼位的叔父布佔泰生活。

當時,努爾哈赤已經統一建州大半部落。布佔泰為了不讓烏拉部滅亡,便與努爾哈赤聯姻,把才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努爾哈赤。

小蘿莉配大叔的結合,果然讓阿巴亥在努爾哈赤的妻妾中脫穎而出,倍受他的寵愛。僅過了兩年便被他升為大福晉,位居眾妻妾之首。

隨後,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接連生下了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

眼看著阿巴亥的地位日益穩固,她的叔父布佔泰卻在此時背盟,烏拉部也因此遭到努爾哈赤的攻擊被滅。

饒是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機敏的阿巴亥,還是很得努爾哈赤寵信,並且她所生的3個兒子雖然年少,但努爾哈赤還分別讓他們分管了八旗軍隊中的三旗。

阿巴亥在後宮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對於她的受寵,始終有人羨慕嫉妒恨。比如小福晉德因澤就向努爾哈赤告發她,說她在宴會上與大貝勒代善眉來眼去,還說她深夜孤身一人去代善家……總之,阿巴亥和代善有不可言說的關係。

經過調查,努爾哈赤認為確有其事。一代雄主竟被最心愛的女人背叛了,這對他而言,自然是奇恥大辱。但努爾哈赤不捨得殺阿巴亥,只是以“私藏金銀”的罪名離棄了她。而代善,也以“虐待兒子”的罪名,被廢去了太子之位。

然而僅過了一年,努爾哈赤卻又把她召了回來,並重新封為大妃。兩人冰釋前嫌,恩愛依舊。

(努爾哈赤劇照)

然而好景不長,68歲的努爾哈赤在與明朝作戰中受了重傷。儘管得到救治,但傷勢並沒得到緩解。明知時日不多的努爾哈赤,便召來阿巴亥,讓她守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至於努爾哈赤和她談了些什麼,由於身邊無人,所以無人得知。

不管怎麼說,努爾哈赤並沒有指定汗位繼承人。

當時,共理國政的是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

其中代善是廢太子,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託之子,莽古爾泰有弒母的歷史,在後金名聲很差。所以,在大家的公推下,皇太極繼承了汗位。

隨後,皇太極率領三大貝勒進了阿巴亥的後宮,向她傳達了努爾哈赤的“遺言”。史料記載是這樣的:“(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

意思是要阿巴亥殉葬。

此時的阿巴亥,由於失去了庇護。雖然她對人世有千般留戀,對三個兒子萬般牽掛,可是她深知若是不死,必然會給三個兒子帶來禍患。所以,在皇太極等人的逼迫下,她淚眼婆娑,一再請求皇太極等人務必要善待她那3個尚未成年的兒子。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這才依依不捨盛妝自縊殉死。

(皇太極劇照)

其實,按後金殉葬制度,一般也只會讓沒有生育的小妾從殉,正妻是不必殉葬的。何必阿巴亥還生育了3個兒子呢。所以讓她殉葬,根本不能讓人信服。

那麼,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陰謀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阿巴亥年富力強,在她再次被立為大妃後,她一改往日足不出戶的習慣,走出後宮,並積極地參與到政務中。她行使著第一夫人的權力,不是在慰問前線官兵,就是在鼓勵百姓開墾農田。包括一些祭祀典禮上,也活躍著她的影子。這讓她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空前高漲。

除此外,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分別掌管著三旗,勢力可謂非常強大。

其中多爾袞又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一個,隱約有傳聞,說努爾哈赤想傳位於他。只是嫌他年幼還嫩,想再等幾年。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臨終前唯一陪伴在跟前的人,誰知道努爾哈赤會不會向她交待繼位及輔政的人選呢!

總之,阿巴亥要是拿出繼位遺詔,或者說太祖指定誰來繼承汗位,都會得到部分人的支持。

所以,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後,貝勒們為了利益不受到損害,公推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阿巴亥自盡。

阿巴亥當然知道這是個陰謀。但她知道此時她無論怎麼做,都會給四大貝勒留下話柄。到那時候,死的就不是她一個人了,也許她3個兒子也難逃一死。所以,她在確保3個兒子的安全後,只得殉死。

(參考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皇太極找來兩個努爾哈赤的侍衛作證,說努爾哈赤生前有話,讓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說,我不能殉葬,我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撫養。按規矩沒孩子的妻妾才殉葬。皇太極說,先父有遺言,你必須殉葬。阿巴亥沒辦法,接受了現實,自縊而死。也有說被皇太極下令用弓弦勒死。

只有兩個侍衛作證,這事不太靠譜,皇太極買通侍衛做假證這完全可能,空口無憑。但是努爾哈赤死後,國家權力掌握在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四大貝勒手裡。皇太極拉攏其他三大貝勒支持自己繼承汗位,這時其他三大貝勒都聽命於皇太極,一致同意讓阿巴亥殉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手中沒有任何權力的阿巴亥,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阿巴亥畢竟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皇太極的繼母,叫兩個侍衛來作證就讓阿巴亥殉葬了,皇太極這事做得很容易讓人覺得其中另有玄機,是不是皇太極假借努爾哈赤之口要整死阿巴亥。

努爾哈赤到底有沒有讓阿巴亥殉葬的遺言呢?太祖朝的資料中記載,阿巴亥機敏、善妒、權力慾強,太祖(努爾哈赤)恐阿巴亥利用三個兒子禍亂朝政,於是提出讓阿巴亥殉葬。既然有記載,看來讓阿巴亥殉葬之事不虛。



但是太祖朝的歷史是皇太極時修的,一切證據要都為皇太極服務。這種記載真實嗎?我覺得太祖朝記錄不可靠,兩個侍衛的證詞也有問題,因為其中有邏輯不通之處。

努爾哈赤臨終只有阿巴亥在場,她說太祖有遺言,讓多爾袞繼位,大貝勒代善輔政。多爾袞已經十五歲了,可以親政了,而且聰明睿智,不可能受控於他人,更何況代善只是輔佐,努爾哈赤也沒有像咸豐那樣拿一個印章給阿巴亥,阿巴亥沒有任何權力,怎麼亂政?努爾哈赤有什麼可擔心的,非要逼阿巴亥殉葬,讓年齡尚小的多爾袞和多鐸同時失去父母?



再者說了,遺言應該以臨終遺言為準,以前說過的話,時過境遷變數很大。努爾哈赤生前喜歡多鐸,曾在阿巴亥面前說,這孩子太小了,要是大點將來就讓他繼位當汗王。多鐸已經十三了,努爾哈赤臨終也沒說傳位給他。人的思想會隨著時間變化,當年阿巴亥被努爾哈赤打入冷宮,一年後又把她接回宮中繼續寵愛。假如努爾哈赤喜歡阿巴亥,曾經說過讓她殉葬,這也不見得是他的真實意思,即便當時是那麼想的,臨死他又不想那麼做了,也完全可能。

其實,皇太極讓阿巴亥殉葬,就是因為努爾哈赤有讓多爾袞繼位的意思,因爭奪皇位的需要,借努爾哈赤的口,殺死阿巴亥,讓多爾袞失去依靠,這樣皇太極就可以順利上位。讓阿巴亥殉葬就是皇太極設的局。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努爾哈赤作為當時清朝最大的敵人,在入關之戰的時候,被當時的敵方將領用炮火打成重傷,由於當時的醫療手段不先進,因此他最終不治而死。按照清朝人的慣例,父親死後,要麼兒子迎娶自己的繼母,要麼妃子就要殉葬。他生前最喜歡的一位妃子,十幾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不僅有絕世的美貌,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而且還頗有些手段,混的可以說是魚如得水。他死後,這位他最愛的名叫阿巴亥的妃子自然也是要面對這個問題的。努爾哈赤心疼自己的愛妃,在生前的時候,就專門安排囑託自己的兒子善待她,讓他在自己死後娶了阿巴亥。但是阿巴亥最後卻沒有按照他的遺願成功的活下來,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四個強勢的皇子強迫阿巴亥殉葬,但這四大貝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其實要毀在阿巴亥的野心上。阿巴亥生下來好幾個孩子,滿清的皇子鬥爭是十分的殘酷的,因此阿巴亥也需要給自己的兒子早做打算。但是阿巴亥的孩子還小,於是阿巴亥就私自藏匿了一些金銀財寶,想要留下來給自己的兒子。結果卻不幸被人告發,代善得知以後,覺得阿巴亥對自己並不是一片真心,因此之前的深情託付,也就漸漸地不提了,慢慢將阿巴亥冷落了。

除此之外,阿巴亥還暗中培養勢力。雖然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但是皇位的鬥爭是殘酷的。其他的貝勒皇子自然會對阿巴亥和她的兒子們產生忌憚,代善自然也是不例外。阿巴亥雖然用心良苦,但是卻未曾想努爾哈赤意外去世。這時候,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最大的阿濟格也不過才二十二歲,而且才能十分平庸,沒有和其他的貝勒一較高下的能力。而多爾袞和多鐸更是才十幾歲,就算有勢力也不會使用。但是在其他的貝勒眼中,這就是將來存在的威脅。而解決自己的同胞兄弟畢竟有些說出去容易染上惡名,於是就只能對阿巴亥開刀了。

其實這裡面最讓人想不通的,就是二貝勒代善也參與其中。在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阿巴亥知道他會將自己委託給代善,於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和代善多有交流,最後甚至到了私通的地步。沒想到看著這兩人情投意合,卻因為權力之爭以及其它原因而變得貌合神離。

就這樣他生前最愛的阿巴亥,在他死後也成為了一個殉葬的嬪妃,其實這也還算是一個好結局,畢竟奈何橋上有人陪。不過這也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若阿巴亥不似這樣富有心計和野心,想必自己也能有個好結局。

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還請關注一下哦。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向敬之

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大妃,深得太祖喜愛,但最後卻死於所謂的太祖遺命。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巳時出宮,安厝於瀋陽城內西北角。”

《孝莊秘史》中的斯琴高娃版阿巴亥

努爾哈赤臨終前,來不及指定接班人,而怎有時間先要處死愛妻?這無疑是避重就輕,是四大貝勒的陰謀。

他們的理由是,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在於太祖沒有立儲,而太祖生前將親率的兩黃旗交給了阿巴亥生育的阿濟格、多鐸兄弟,又對多爾袞有特別的恩賞,而太祖病危期間,是大妃奉詔陪伴身邊,所以他們擔心阿巴亥能拿出或口傳太祖立儲遺詔,故先發制人,提前偽造太祖遺命將大妃逼殉。

阿巴亥是大妃,有著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大的政治影響力,即便她當時不拿出遺詔,或日後說太祖指定某某繼承汗位,這對於對汗位虎視眈眈的四大貝勒都是最大的威脅。所以,他們要在第一時間處死阿巴亥,這是他們共同的利益所繫。

阿巴亥應該清楚這是一個政治陰謀,但知道即便自己能拿出太祖遺命自保,也擋不住掌握了實際兵權和朝政的四大貝勒反咬一口,將其和其三個年輕的孩子一併處死。

聰明的阿巴亥沒有選擇反抗,而是提出條件,希望四大貝勒恩養其幼子多爾袞、多鐸。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母親犧牲自己、保護兒子的情懷。


以禮觀書


1626年,努兒哈赤被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傷後傷重而死,但其臨終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誰來繼承王位稱為了當時最為迫切的問題。

本來,努兒哈赤最看好長子鍺英,後者在早年的東征西討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為人心胸狹小,經常欺壓兄弟,甚至要求弟弟有事報告父王前,必須徵得他的同意。

另外,鍺英還經常拉攏其他部將,試圖自立山頭,努兒哈赤得知後,對鍺英嚴加申斥,但鍺英毫無悔意,最後被努兒哈赤處死。

鍺英死後,努兒哈赤令次子代善輔佐,代善為人寬厚,能力也比較突出,但後來據說和努兒哈赤的大妃烏拉納嘛氏傳出緋聞,因而被排斥。

此後,努兒哈赤對繼承人的問題就擱置了起來,一直到死前都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就當時實力而言,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是王位的有力競爭者,四人分別掌管滿洲八旗中的五旗,其中皇太極掌正黃、鑲黃兩旗,勢力最大。

而代善是因為亂倫的緋聞受到申斥,失去了部族的信任;阿敏只是努兒哈赤的侄子,而且在征伐過程中屠城劫掠犯下大錯;

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但此人脾氣暴躁,曾經親手殺死過自己的母親,名聲極壞。

這樣,皇太極繼承王位便是眾望所歸了。

不料,此時大妃烏拉納嘛氏卻跳了出來,其聲稱:努兒哈赤臨終之時,曾留下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

話音剛落,眾人一片譁然,代善心裡有鬼,不敢吭聲,皇太極等人則帶頭鼓譟起來,在場的人大都反對由多爾袞繼位,畢竟當時他只有十四歲。

有人認為,烏拉納嘛氏有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個兒子,三人分別掌管鑲紅旗、正白旗和鑲白旗,但年紀尚小,烏拉納嘛氏害怕自己失勢,便想爭取多爾袞繼位。

皇太極使了個手段,他把努兒哈赤的近侍找來,讓他作證說當時努兒哈赤死時留下遺言,要大妃烏拉納嘛氏為之殉葬。

隨即,皇太極便當眾宣佈了這個遺言,並逼迫烏拉納嘛氏為努兒哈赤殉葬。群狼撲弱虎,結果37歲的烏拉納嘛氏在努兒哈赤死後不到一天便被逼生殉。

烏拉納嘛氏被解決後,皇太極便在眾人的擁戴下,順利登上了王位。

~~~~~~~~~~~~~~~~~~~~~~~~

歷史無限精彩,持續更新中~

敬請關注:坑爹史冊,謝謝~

~~~~~~~~~~~~~~~~~~~~~~~~


坑爹史冊


==歡迎關注“我見青史多嫵媚”,我們在讀歷史,歷史在寫我們==

阿巴亥的死,是一個陽謀,更是皇太極深謀遠慮的一招政治佈局。

先來看阿巴亥的殉葬過程,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從本溪返回瀋陽的路途中,背上毒瘡突然惡化,死在了靉雞堡,年僅六十八歲。努爾哈赤的遺體運到大汗皇宮後,在次日早上六點開始,諸貝勒大臣集體開會,代善主持會議,商討大汗繼承人。

這種公推制度正是努爾哈赤制定的,八旗貝勒齊聚朝堂,共議國政,已是多年習慣,包括繼位這樣的大事也不例外,大汗位由八旗之一主擔任。

↑皇太極是一個狠辣老練的政客

皇太極得到了諸貝勒的公推,他不但才能卓越,而且掌控正白旗,其長子豪格掌控鑲白旗,實力不容小覷,但皇太極一直都表示推辭,直到下午四點左右才勉強答應繼位。

在這個過程中,具體討論內容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巴亥的命運也被拿出來作為政治籌碼協商了。

為什麼?因為阿巴亥的勢力不容忽視。阿巴亥,1590年出生,嫁給努爾哈赤時才12歲,努爾哈赤比她大了足足31歲。阿巴亥和努爾哈赤感情很深,夫妻倆一起生活了26年,先後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濟格22歲,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皇太極假傳努爾哈赤遺命,讓阿巴亥自殺殉葬,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的阿巴亥,表示無法相信這是丈夫的意願,皇太極所傳的遺旨說努爾哈赤對阿巴亥不滿意,更不放心她以後的忠貞,所以讓她殉葬,這實際上有悖於女真貴族殉葬傳統的意義。

↑女真族在建立後金時,民族文化仍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

女真貴族一直都有殉葬傳統,甚至影響到了百姓生活中,百姓中也流行夫死妻殉,直到康熙年代才改變這個傳統。這個風俗的意義在於,女真族認為死者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一切應有盡有才行,所以陪葬的都是死者生前喜愛的事物或者人物,也會讓下人殉葬伺候陰間的主子,比如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就勒令30名宮女太監殉葬陪伴董鄂妃……

所以說努爾哈赤不滿意阿巴亥,讓阿巴亥陪葬,這從殉葬制度的意義角度是說不通的。

而且,多爾袞與多鐸年紀尚小,努爾哈赤不可能在自己死後再殺死他們的親生母親,努爾哈赤不太可能有這樣愚蠢的動機。所以努爾哈赤的遺命應該是假的。

那皇太極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削弱阿巴亥為代表的兩黃旗實力!八旗制度下,每個旗下的旗人對主子特別效忠,努爾哈赤死前不斷加強他掌控的兩黃旗,並把兩黃旗的60個牛錄分給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15個牛錄,他自己也不過才領15牛錄。

在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作為大福晉,又作為統領45個牛錄兩黃旗的三兄弟的母親,毫無疑問成為兩黃旗的核心,這股政治力量當然不可小覷。皇太極在繼位前就應該設想過如何處理這兩旗力量,削弱是必須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阿巴亥這個兩黃旗代表。

↑阿巴亥在政治上幼稚無知

可憐的阿巴亥在喪夫的悲痛中,突然又要面對和三個兒子的死別,但她又能怪誰呢?命運不公平?不,阿巴亥自己並不能適應充滿複雜鬥爭的後宮生活,她只適合當一個賢妻良母,在她跟隨努爾哈赤的二十多年裡,她幾乎沒有想過培植自己在兩黃旗中的根基和聯繫,哪怕只是為了兒子,她也應該和兩黃旗眾大臣們擰成一股繩,但她從沒有這樣做,以至於面對死亡時,兩黃旗根本凝聚不了力量來保護阿巴亥。

倒是布木布泰,也就是以後的孝莊,在目睹丈夫皇太極這些老練狠辣的政治手段後,算是上了一課,十多年後,皇太極也是突然去世,孝莊和她姑姑哲哲就很好的發揮了兩黃旗的力量,眾志成城,保證了福臨繼位,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阿巴亥,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啊!


我見青史多嫵媚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伐明,在寧遠城下遭到袁崇煥的迎頭痛擊,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敗。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這次戰鬥中,努爾哈赤本人被明軍的炮火擊傷,不知真假。但可以確認的是,此後努爾哈赤患病。

同年七月,努爾哈赤病重,前往湯泉療治,效果不佳,病勢日漸沉重,八月乘船返回。大概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召大福晉阿巴亥等人前去迎接。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死在靉雞堡。大福晉阿巴亥殉葬。

這一年大福晉阿巴亥才三十七歲,當然不會自願殉葬,所以關於她殉葬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太祖實錄》中的記載,殉葬是努爾哈赤的要求。

努爾哈赤擔心自己死後,大福晉阿巴亥可能會給國家帶來混亂,所以在臨終遺言中說:“我死後,一定要讓大妃陪伴。”

這種說法值得懷疑。努爾哈赤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殺人如麻,兇狠如同惡魔,但對阿巴亥一直狠不下心。當初阿巴亥傳出醜聞,努爾哈赤不忍殺她,名義上是為了年幼的兒子。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自己捨不得。

後來他們重歸於好。如今,大福晉的孩子當中只有老大阿濟格成年,多爾袞和多鐸才十幾歲,努爾哈赤應該不忍心讓他們沒爹又沒娘。

另一種說法是:四大貝勒合謀,逼迫阿巴亥殉葬。

這裡涉及到努爾哈赤的另一種政治遺產,也就是牛錄的繼承問題。

後金的軍事力量當中,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自己。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代善和他的兒子嶽託、碩託。鑲藍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藍旗的旗主是三貝勒莽古爾泰。正白旗的旗主是四貝勒皇太極。鑲白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孫子杜度。

努爾哈赤把自己名下的正黃旗、鑲黃旗的六十個牛錄全部留給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多鐸分到了三十個牛錄,阿濟格和多爾袞各有十五個牛錄。

如此一來,三兄弟的實力最為強大。四大貝勒因此擔心,年輕的大福晉利用自己的長輩地位,加上三個兒子手中的強大兵力,會嚴重挑戰四大貝勒的地位。

也有人認為,關於自己的後事,努爾哈赤臨終之前對大福晉有所交待,而大福晉又不是尋常的女流之輩,四大貝勒都不想留下這個大麻煩。

正當盛年的阿巴亥當然不肯陪著努爾哈赤一起死,“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

幾個大貝勒態度堅決:“先帝有命,必須服從。”

此時,大福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年小力弱,沒有發言權,無法和四大貝勒抗衡,救不了母親。

阿巴亥明白自己別無選擇,穿好禮服,佩戴珠寶,最後哀求各位大貝勒:“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幼子多兒哄(多爾袞)、多躲(多鐸),當恩養之。”

貝勒們哭著說:“我們不養兩個小弟,是違背父命。”

大福晉阿巴亥於是自盡,與努爾哈赤同柩而葬,另有兩位庶妃一同殉葬。


於左


阿巴亥,烏喇那拉氏,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後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歲。

史書記載:阿巴亥丰姿綽約,但是嫉妒心很強,總是令努爾哈赤不高興。她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留下她恐怕以後成為國家動亂的禍害,因此努爾哈赤曾經對諸位王公貝勒留下遺囑:“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

努爾哈赤要大妃為自己殉葬,一是恐她三子長成以後,仗著國母大福晉的地位作亂。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對她不忠的懲罰。生前不斷猜忌,死後更要徹底斷絕大妃和代善的非分之想。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爾哈赤死訊。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其殉葬。同殉者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澤。

阿巴亥其時三十七歲。在多爾袞執政的時候追封為皇后,全諡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其子之一的多爾袞,後來成為清朝順治皇帝的攝政王,而順治皇帝非常討厭多爾袞,因此順治將多爾袞為她立的皇后—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於順治十年降為靜妃,更將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祖父努爾哈赤的太廟,並追奪一切尊號。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理由大致有三個:

一,據載阿巴亥性情善妒,得罪了不少人。努爾哈赤在世之時,人們尚且有所顧忌,但等到努爾哈赤死後,她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並且無力還手。

二,地位對新繼承人造成威脅。對將來繼位的新君而言,大福晉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而且她還有三個親生兒子。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所以皇太極他們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阿巴亥。

三,努爾哈赤在世之時,有明確有過待其死後要以大妃殉葬的意思,皇太極他們也就以此為藉口,名正言順地向阿巴亥下手。

由此來看,說阿巴亥是皇太極陰謀害死的,的確是有些冤枉。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另外關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私密關係,也應該是皇太極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作為關外的少數民族之一,滿洲繼承了傳統的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

因此,努爾哈赤才說出,自己死後,要將大妃與幼子託付給大貝勒代善。這種託付,實際上就是收婚。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爾哈赤的兩個庶妃告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關係曖昧。大福晉曾飾金佩珠,錦緞裝扮,備佳餚,深夜出宮,去大貝勒府與代善幽會。

努爾哈赤不願因此而家醜外揚,就親自出面向眾人解釋說:“我曾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晉,託大阿哥(即指大貝勒代善)照顧撫養。以有此言,大福晉傾心於大貝勒”,以此來平息了這場風波。

但我想當時努爾哈赤內心一定是鬱悶和憤怒的。

如果代善與阿巴亥如果結成聯盟,將對新接班人皇太極造成威脅,所以皇太極不能無視其中利害。

因此阿巴亥被逼殉葬是綜合因素。


趙燕雲


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女真烏喇部首領滿泰的女兒,布佔泰的侄女,烏喇、葉赫等九部聯合攻打建州,被努爾哈赤大敗,布佔泰被俘,三年後才釋放,出於討好的目的就把12歲的阿巴亥獻給了40來歲的努爾哈赤。



阿巴亥是繼元妃佟佳氏、繼妃富察袞代、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皇太極生母)後的第四任大妃。努爾哈赤晚年對她很是寵愛,她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了12阿哥阿濟格、14阿哥多爾袞、15阿哥多鐸。



她的這三個兒子也很爭氣,很討努爾哈赤歡心,小小年紀就各管一旗成了權力很大的旗主,這一切肯定被很多有心人看在眼裡恨在心裡,要知道努爾哈赤可是有16個兒子,比他們三個功勞大的多了去了,努爾哈赤如此偏愛怎麼會不引起別人的嫉恨?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還有意傳位給多爾袞,那四大貝勒怎麼可能會服一個沒有半點軍功的毛娃子?所以有很多傳言說是皇太極逼死了阿巴亥,搶了多爾袞的皇位,只是傳言,真真假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努爾哈赤捨不得阿巴亥,所以才讓37歲的阿巴亥殉葬。


芝麻號南宮慕涵


阿巴亥殉葬是沿用了少數民族一個習俗,就是老夫妻壯。以前有錢人喜歡收納妻妾,即便到了七老八十也不例外,這些妻妾有些沒有子女,且家庭背景不夠強大,自然可以在老爺子死後遣送、或者再嫁,而有些妃子生了娃,且家庭背景也不俗,在老爺子死後,這些妃子自然不甘久居人下,往往造成內亂,古稱壯妻為禍!而多爾袞的母親恰恰就是壯妻,他和皇太極同歲,生有三子,是蒙古貴族血統,且和野豬皮大兒子曾經發生過苟且,以至使野豬皮殺害自己大兒子,所以在野豬皮死後,留下阿巴亥肯定會造成內亂,野豬皮江湖翻滾六七十年,看的清清楚楚!所以以女真族風俗遺命阿巴亥殉葬去除後患,這也恰恰符合皇太極心意,所以幾乎沒有考慮就風風火火的照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