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導入

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導入

摘要:大部分英語教師強調英語文化的講解,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片面強調學生應如何適應英語國文化,卻很少關注如何用英語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出去。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缺失現象,突出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提出具體對策。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教學

1.引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是必須的。英語教學的文化教育主要在於傳授英美國家的文化上,對中國文化的講授相對很少。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也要走向世界舞臺,對此,高校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教育成為高校英語教學應該考慮的問題。

2.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缺失:

“中國文化失語症”概念由南京大學的叢教授首次提出。他認為許多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與西方人交流時,不能恰當地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研究表明,“中國文化失語症”這一現象確實在我國英語學習者中普遍存在。一方面,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是欠缺流利地道的英語表達。另一方面,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無論是教材,課程,實踐,環境,師資隊伍都不重視中國文化。

3. 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教育部最新頒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英語課程要“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如果英語學習者能夠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就能促進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從而大大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3.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的深情厚誼,它體現為民族自尊心和認同感。英語作為大學必修科目,應該承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所以,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中國文化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3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首先,跨文化交際是指兩種文化之間信息傳遞過程,是相互的。在能夠實現跨文化交際的語言習得過程中,母語和目標語的文化都是不容忽視的。其次,跨文化交際強調在交際的過程中應尊重理解對方,同時也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理解。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一味地遷就退讓甚至盲目崇拜,就會打破平等交際的槓桿。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不僅瞭解吸收英語國文化,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尊重和理解兩國語言文化。

4.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教育對策:

4.1制定政策。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把提高中華文化素養作為一項重要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中國文化,使學生學會用英語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傳統。

4.2調整教材和教學內容。我國現有的高校英語教材和課程中較少體現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因此,在選擇教材時,可選擇一些包含中國文化內容的教材。束定芳主編的《中國文化英語教程(學生用書新目標大學英語系列教材)》作為“新目標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主題英語教程之一,承載了這一使命,體現了大學英語教改的方向和趨勢。本教程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目標要求,針對當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國際交流需要,圍繞多箇中國文化核心主題選擇了多視角、多維度的英文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同時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瞭解,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從而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教程涵蓋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十六個主題,包括:神話傳說、名勝古蹟、飲食文化、茶文化、中醫藥學、生肖年曆、戲劇藝術、書法藝術、中國語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古典詩詞、文學名著、孫子兵法、中國功夫。

4.3 提高教師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許多英語教師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甚少,他們在學習、備課時只關注語言國家的文化以及如何用英語表達英語國家的文化。因此,高校英語教師應加強建立自身的中文素養,只有教師首先深入瞭解了本國文化,才能感染並教導學生學習並瞭解。在課堂上加強兩種語言的聯繫和比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到語言交流雙方互相理解與尊重,從而實現真正的跨文化交際。

4.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 擴大學生視野 ,培養學生的文化交流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促進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可通過開設講座 ,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中的文化滲透 ,可開設一些專題講座課 ,聘請一些有造詣的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教育。還可藉助各種媒介 ,引導學生在課外聽讀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聽力材料和文章。比如觀看中央電視臺的英語頻道等 , 閱讀ChinaDaily,Beijing Review等英文報紙報刊,還可以閱讀一些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作品 ,如《論語》的英文版本、《道德經》的英文版、林語堂的《吾國吾民》等。除此之外 , 可以舉辦中國文化競賽,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推薦學生觀看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電影《刮痧》、《飲食男女》等。

4.5改革考試方式。隨著四六級考試不斷改革,考試內容開始出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查,例如2017年12月份六級翻譯考查了對中國華山、黃山介紹的翻譯,這說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英語學習中傳統文化的應用。因此,在平時的測試中,要加強學生們對中國文化應用的考查,鼓勵學生們做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課題和文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大學英語教學是高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要予以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如果在英語教學中,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國家軟實力。

5.結語:

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不斷滲透的時候,教師仍應把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作為根本的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選取與學生相關的、感興趣的中國文化內容,將其貫穿於英語課堂教學之中,以此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呂姝婧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產業與科技論壇[J]2018第17卷第17期

[2]顧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導入研究新課程研究[J]2017,07

[3]李倩,孫曉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新鄉學院學報[J]2010年4月

作者簡介:周軍(1966年10月),男,漢族,浙江寧波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講師,本科,主要從事外語教學方向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