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最近,京東一直沒閒著,致力於給“吃瓜”群眾提供飯後談資。

前有網友爆料,京東將取消快遞員底薪,同時還將快遞員公積金係數從12%降到7%;後有京東員工吐槽,京東內部郵件要求堅決淘汰三類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幹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儘管京東對這些消息都及時給出了回應:快遞員原來的薪酬結構並不適應新模式,調整公積金存繳比例也是依法合規的操作,所謂的“淘汰三類人”只是片面解讀……但顯然,不少人對這些解釋並不買賬。

很多人認為京東之困始於去年8月明尼蘇達一役,但實際上,這充其量只是導火索,京東在此之前就早已危機四伏。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物流是一場燒錢遊戲

劉強東曾相當自信地在採訪中表示,“能在未來立足國內的物流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

自從2007年劉強東力排眾議自建物流,這些年京東物流的“餅”就越畫越大: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56個大型倉庫、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運營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

不可否認,成果豐碩。對很多用戶而言,京東快遞的好用程度的確堪比順豐。但這些都是劉強東花了大價錢“砸”出來的。

從取消快遞員底薪這波操作來看,原本被他寄予厚望的京東物流,這些年卻成了京東的一個大“包袱”。

2011年,劉強東壕氣無比地表示要投資個100億來建物流系統。這一年,京東在物流上花了15億,隨後3年投入逐漸翻倍。之後,京東沒再繼續公佈相關數據......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京東分揀中心


除了要投資拿地、建設倉儲,還要面對巨大的人力成本開銷。目前,京東員工總人數約18萬人,其中70%的員工都屬於物流團隊,每年光是為這些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都需要花費數十億元。

天價投入,換回的卻是鉅額虧損。

為了讓京東集團的財務報表好看一點,早在2017年,劉強東就將京東物流“趕出了家門”。獨立經營後,京東物流可以做更多的第三方業務,表現卻依舊不盡人意,僅去年第二季度的虧損額就高達24.2億元。

馬雲曾幾次公開預言:“京東註定悲劇。”

在高成本高虧損的巨大壓力之下,取消快遞員底薪並降低公積金,對京東來說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高管離職早有伏筆


劉強東“新政”並不是從基層快遞員開始的,而是先拿高管開的刀。

畢竟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劉強東深諳這個道理,所以早在今年的開年大會上,京東就宣佈2019年將末位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位兄弟。”高管們可能也沒想到,東哥的豪言壯語還言猶在耳,打臉操作卻說來就來。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從3月15日開始,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經有3位京東高管“因個人和家庭原因”辭職。不僅如此,劉強東妻子章澤天也卸任了重慶嫩綠茶藝有限公司董事一職,有人認為這是她正在脫離“京東系”。

聯想到3月初,劉強東在內部會議上痛斥高管“人浮於事,拉幫結派”,顯然是對目前京東組織架構上的問題相當惱火。

之後,一場以管理需要為名,要求員工梳理親屬及同學關係的行動展開。這或許可以側面印證京東內部裙帶關係嚴重。好巧不巧,章澤天的卸任也與這場行動遙相呼應。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章澤天此前還是因味茶代言人。


其實,京東今天的變革早在7年前就已埋下伏筆。那時京東的CXO體系(CXO代表現代公司裡的某種高管職務,比如CEO、COO等)剛剛開始建立,引入了第一批職業經理人,其中就包括近期辭職的高管隆雨和藍燁。

彼時,京東正在為上市做準備。業務快速增長,組織體系迅速擴大,京東又來不及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只能讓這批履歷光鮮、專業素養極強、外企管理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空降”上崗。

今天回頭去看,這批“空降兵”或許履歷很漂亮,但未見得能在短期內“吃透”京東文化與業務邏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並沒能幫助京東大幅提升組織效率,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拖累,導致京東錯失了很多發展良機。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內困未解,外憂緊逼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邊內困未解,那邊外憂卻步步緊逼。

商場如戰場,趁你病要你命的“優良傳統”從未缺席。劉強東口中不說,心中卻明白得很。

當在線商城的天下大勢已定,最後還趴在牌桌上的哪個不是青筋凸起、心狠手辣的主?蛋糕既已成型,京東、淘寶、蘇寧、拼多多,哪個多吃一口都會餓死另一個。

從外部環境來看,電商平臺普遍面臨互聯網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的問題,大家已從爭奪增量市場,轉向了對存量市場的價值挖掘。

說白了,就是各家平臺的重點從“拉用戶”轉向了“增強用戶體驗”。具體到每個用戶身上,就是各家電商平臺笑臉多了、售後負責了、提供的服務更加五花八門了。在這種局面下,東哥使出渾身解數,意圖帶領京東突圍。

京東生鮮便是“京東突圍戰”的突前大將,只是一直被阿里的盒馬生鮮強壓一頭。至於原因,京東生鮮走的是傳統B2C模式,消費者訂貨後從總倉發貨,通過幹線運輸,配送點分揀,然後送貨到家。盒馬生鮮則是另一套打法,每個線下店面都配備一個小型倉庫,用戶下訂單後直接由騎手上店取貨,然後送貨到家。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說白了,這兩種模式,前者偏向“快遞”,後者偏向“外賣”,而這也決定了後者無論從價格上還是配送時間上都更具優勢。京東生鮮在北京地區的服務是“一小時達”,盒馬生鮮則是以“半小時”為單位。

除了生鮮,京東還推出了“京東拼購”來力阻異軍突起的拼多多。從京東拼購的宣傳標語上,我們就能讀出火藥味——“低價不低質”。

口號是直擊靈魂的,現實卻是讓人頭大的。2018年,拼多多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京東,到了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的市值也超過了京東,成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

劉強東曾在2018年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19年會更加關注三四線城市。一個“更”字道出了東哥的無奈。在他心中,京東在市場下沉時遇到瓶頸似乎是因為力度不夠,外界卻覺得是京東本身“水土不服”——自身基因本來是瞄準一二線城市客戶,放下身段搞土味,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弄成四不像。

前有難以望其項背的淘寶天貓,身邊有笑裡藏刀的拼多多,後面還有虎視眈眈的蘇寧。2019年,劉強東的內心活像臨死之前的耐德·史塔克,每天絮叨著“Winter Is Coming(凜冬將至)”。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同樣的虧,劉強東大四就吃過


明槍暗箭,劉強東這兩年嚐了個遍。

無論“明尼蘇達之殤”真相如何,“卡卡羅特東”的名頭已經按上難摘不掉。尤其是從那之後京東像是中了蠱一樣接連爆出負面傳聞,更是讓人唏噓。

有意思的是,劉強東大四那年,曾用寫代碼攢的錢盤下一個飯店,雖然後來飯店倒閉,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與京東今日的內部困局頗為相似。

當年剛接手飯店,劉強東便買下了二十多塊卡西歐手錶送給了店內員工。“把原老闆送走後,我當場就開全體員工會,還特意跑到海淀一個商場買了20多塊手錶。在我們那個時代,送表是表達心意的。”

劉強東希望表明“不會虧待員工”的態度,從而促使他們更加用心工作。而在管理制度上,劉強東也是充分授信,不僅每週僅晚上去幾次,更是連店長都不設。

半年多後,青澀的強哥就虧得連內褲都不剩。

“所有員工的工資都開得挺高,然後我就回人大上課。結果,他們不斷地要錢,半年後我發現自己在外面賺的錢都投到餐廳裡了,還問家裡借了錢。”

一調查,他發現收銀的和大廚竟然好上了。“前臺的單子和後廚怎麼都能對得上,根本沒法形成相互制約,倒方便了他倆做假賬牟利。”

採購的小夥子也經常額外採購一倍多的肉。因為劉強東為了體恤員工,曾規定超過3天的食材不上餐桌,可由員工帶走。“買得多、扔得多,採購得到的就多。”

除了撈錢,這些員工還大肆佔餐廳的小便宜。相比別的老闆讓員工吃剩菜,劉強東倒是讓他們吃新鮮的,可他們很快就把葷菜由雞肉升級為最貴最好的驢肉、羊肉等,酒也是揀店裡最貴的喝。

缺乏監管、人浮於事、內部貪腐,今日京東暴露出來的問題,在倒閉的飯店身上都已顯現。

春天已至,劉強東的冬天卻還沒結束


劉強東來自江蘇宿遷農村,出身算是貧苦,這樣的出身決定了他可以對底層員工感同身受。從飯店到京東,劉強東對待底層員工素來都是“義氣千秋”。

數據顯示,除了五險一金,京東還為所有配送員額外購買了商業保險,幫助員工在遇到意外傷害時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同時,他還在2016年投入3000萬元設立專項救助基金,及時幫助遇到重大災難或疾病的員工及家庭渡過難關。

體恤員工,有人情味當然是好事,可京東員工過於冗雜。作為體量不知道是京東多少倍的阿里巴巴,實際員工只有80000人,而京東的這個數字則是180000人,是阿里的兩倍多。

講人情是把雙刃劍,在關乎企業管理的問題上更是如此。一開始就熱炒“講人情”人設的京東,因為員工數量問題致使管理成本直線上升,監管體系一旦跟不上,便會產生諸多問題。這也是京東今日困局的根本原因。

如今,京東已經被架在半空中下不來。就像從2018年至今的幾次裁員,本是解決問題,卻沒有獲得員工與社會的理解,裡外不是人。

這些問題的解決必然不是一朝一夕。這不,春天都來了,東哥的寒冬卻還沒有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