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996工作制這個問題這幾天被廣泛討論,馬雲和劉強東的言論更是將其推向了高潮。

我也蹭個熱點,發點牢騷。我更想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個現象,而不是純粹以“受害者”心態來抱怨。

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想來鄙視加班,提倡高效工作。我從企業的角度討論這個問題,說的不好請多指教。

關於996工作制

這兩天馬雲和劉強東關於996工作制的言論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網友們齊呼,看,這就是資本家的嘴臉!憑什麼要拿我們的命去幫你們換錢?

馬雲的講話挺有意思。先擺明態度,不為996辯護。其實通篇都是告訴員工,不奮鬥(996),留你們何用?

劉強東展示出滿血復活的出江湖大哥的風采,“混日子的都不是兄弟”,大哥我可以做到8116+8。帶頭大哥都如此表態了,小弟們該怎麼辦應該很清楚了吧。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關於996,顯然是有問題的,這點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如果真心不滿意,完全可以走人,沒人攔得住!工作一直都是雙向選擇,人選擇公司,公司也選擇人。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種整天抱怨,又捨不得高工資的人。

就收入而言,互聯網幾乎是國內最高的行業。我完全同意互聯網行業從996改成885,但這意味著收入減半,那些從業者恐怕不幹了。貌似這個行業薪酬減半還是高收入行業……

其他行業抱怨加班問題我覺得都能理解,互聯網這個行業完全可以減時減薪嘛,就那樣他們還是比大部分人工資高出很多。

什麼錢多事少離家近,什麼歲月靜好,什麼詩和遠方,誰不想啊?可殘酷的生活告訴我們,那些對於普通的我們真的只能是想想。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現實生活,歲月靜好永遠是短暫的

以上不是本文重點,只是個人牢騷!!!

馬雲和劉強東為什麼要發表這個支持加班的言論,他們都是聰明人,應該知道這番言論很難被大眾所接受。可他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做?是上頭了嗎?還是另有原因?

我大膽揣測馬雲和劉強東為什麼這麼做,他們在害怕什麼,確切地說是阿里和京東等知名大企業為什麼要如履薄冰。

S曲線模型

為了幫朋友湊團,我去年報了混沌大學的網絡課程。之前一直沒看,直到這周才開始學習。我剛學完第一章,而這恰好能解釋為什麼馬雲和劉強東有如此強大的危機感。

很多人認為公司的發展曲線是這樣的: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可實際上呢,幾乎所有公司的發展曲線是這樣的: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公司成長曲線模型

這就是著名的S曲線模型。從圖中可以看出,企業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會經歷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四個不同階段。看懂這張圖,就能明白馬雲和劉強東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言論。

研究表明,新創公司5年的存活率為20%。而在接下來的5年中,又會有80%破產。這就意味著一家公司存活10年的概率僅為4%。

我們在看下另一組數據,標準普爾數據庫 1950-2009年間共有28853家上市公司,到最後消亡的公司數量為22469家,接近80%。

看了這兩組數據,有沒有覺得創業不易?

第二曲線

什麼是第二曲線?“公司成長曲線模型”圖中右側的那條曲線被稱為第二曲線,這代表著一個公司的重生。邁入第二曲線的公司在這個階段的增速往往是之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沒能進入第二曲線的那些公司,就消失了。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要麼跳過去,要麼掉下去

且不說馬雲開始創業那幾年經歷的風風雨雨。就阿里巴巴而言,早起主營業務是B2B。後來隨著淘寶的崛起,主營業務變成了B2C。這意味著阿里完成了從第一曲線到第二曲線的跨越。

劉強東同樣如此,從早起的賣光盤到如今的京東,完成了質變的跨越。

然而你以為這樣就可以天下大吉了嗎?

極限點

無論是第一曲線,還是第二曲線,都會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極限點。從圖中不難看出,極限點就是失速點。一旦達到失速點,只有百分之四的公司能夠涅槃重生,其餘的96%都化為灰燼。

那麼一個公司想要活得更久該怎麼辦?很簡單,要麼延長第一曲線,要麼進入第二曲線。

延長第一曲線,這是常規操作方式,也是多數人會選擇的做法。京東要淘汰的三類人,就是試圖通過管理的手段來延長第一曲線,避免過早地到達極限點。

這個極限點又是如何進行判斷的呢?在每一條獨立的S曲線裡,實際存在著兩條曲線分形。一條是顯性的財務數據曲線,另一條是隱性的曲線,代表了公司的技術發展、市場拓展和組織管理能力等等。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技術、市場、組織是公司的隱身娃

作為上市公司,顯性曲線是人人能夠看到的。而那條隱性曲線則只有公司內部人員才能覺察的,並且通常只有高層能注意到。

如果兩條曲線都處於成長期,那老闆們根本不用考慮極限點,而是會更多考慮如何發展。當其中的一條曲線進入成熟期後,發展速度會變慢。在多數情況下,隱性曲線會先於財務曲線進入成熟期,到達極限點。

一旦隱性曲線達到極限點,那麼留給管理層的時間就不多了。要麼迎來最終的極限點,要麼尋求創新進行突破,買入第二曲線。

前者顯然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的,而後者又極難。我想馬雲和劉強東一定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惜被噴,提出這番言論。畢竟跟企業活下去相比,被噴算不上什麼。

第N曲線

馬雲曾提出希望阿里巴巴成為101年的企業。根據研究,百年企業出現概率為百萬分之四十五!

這意味著阿里需要不斷突破不斷進步,從第一曲線進入第二曲線,再從第二曲線進入第三曲線……直至第N曲線。只有這樣阿里才能成為101年的企業。

馬雲和劉強東都完整經歷了第一曲線,如今身在第二曲線的他們深知其中的厲害關係。諾基亞、科達等大公司從巔峰到崩塌不過數年而已。留給他們的時間跟留給中國足球隊的時間一樣,不多了……

馬雲和劉強東發出這樣的言論,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圖片來自混沌大學課堂

996有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要用加班“受害者心態”去看待他們提出要奮鬥要拼搏的觀點,畢竟企業需要這樣的員工才能活得更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