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車發動機艙特別好看,合資車發動機艙特別亂?

小強車訊


關於國產與合資車型的發動機艙佈局,國產車在一些蓋板的使用上相對更加大方,而一些低價位合資車型則顯得是那麼小氣,不能否認國產車通過一系列的蓋板讓發動機艙看起來更漂亮,其實這更多的屬於無奈之舉,因為硬件上的競爭力還有差距,只能通過後期的一些方法來彌補,看過低價位本田車的都知道那發動機艙設計的是真亂,不過可靠的質量可以讓其不用在意這一點。



由於國產車三大件等核心技術相比合資車還有所不足,所以會善於在一些難度低但能提高競爭力的地方下功夫,發動機艙算是其中一點,除此以外還有顏值、配置等方面,現在國產車的外觀設計整體上越來越大氣,這也是國內購車“以大為美”趨勢下的必然產物,除了個別的車型以外,模仿的痕跡越來越少,例如現在比亞迪和領克系列,整車的家族式設計風格可以說讓人眼前一亮。

配置上同價位的國產車可以說碾壓合資車,畢竟有些功能加上是沒什麼難度的,增加安全配置毫無疑問要點贊,例如安全氣囊、ESP、胎壓監測等等,多功能方向盤、一鍵啟動等確實也很方便,但某些配置就有些跟風的意思了,比如發動機啟停功能,發動機真能經受住長期使用的那種負荷嗎?雖然用不了多少成本,但確實容易增加出現故障的概率,有時一味的堆配置並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國產車的發動機艙加各種護板是在做“面子”,那麼高價位的合資車型同樣也是如此,只要花的錢到位,發動機艙也收拾的闆闆整整,不過這對整車性能和質量幾乎是沒有任何提高的,買車時不用在意。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感謝點贊支持,歡迎關注“汽車實說”


汽車實說


很簡單,減配降成本。

論發動機艙亂,最亂的莫過於本田。

飛度是這樣的:


但冠道卻是這樣的:



所以,就算是最亂的本田也有整齊的。關鍵不是合資還是國產,而是成本。再亂的發動機艙,設計幾個飾板都可以解決。

國產車確實做得好,比如下圖的博越。因為配置厚道一直都是自主品牌的強項。可以說,放眼全球,像自主品牌配置這麼厚道的,很少。


談車輪道


引言: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開國產車與合資車的發動機艙進行對比下,你會發現國產車的發動機艙無一不遮掩的相當嚴密,看著極為規整的蓋板將發動機艙包裝的非常完美,而反觀合資車,發動機艙雜亂無章,甚至連個發動機蓋板都不會配備。對比多個你會發現在,發動機越好的品牌,他們的機艙越亂。

咱們聊幾個公認的發動機穩定的以及保有量大的合資品牌,首先就是本田,雖然說本田最近出了機油門,但是發動機整體表現依然非常好,而且故障率依然不高。圖上是某臺本田的發動機機艙,線路亂七八糟而且沒有任何的發動機蓋板進行遮擋,本田的發動機艙是公認的亂,但是可靠性卻是公認的高。

再來看看豐田發動機艙,豐田發動機可靠性同樣不錯,但是看起來依然不走心,不過相比本田直接線路裸露的做法,豐田還是做了一些防護,但是依然看不到任何的蓋板以及遮擋物。打開艙蓋一目瞭然,更換機油查找故障相當方便。

接著就是大眾發動機艙,這臺15萬的大眾發動機艙與上邊兩個日系發動機艙同樣,而且還有線路裸露的情況,整體擺放上來說,大眾的發動機艙要比本田規整,略強於豐田。

接著咱們的國產車,吉利的發動機具體表現以及可靠性咱們先不說,就說這個發動機艙的蓋板,可以說蓋是相當的嚴實,真的是一隻鳥都飛不過去,除了正常的機油加註口、剎車油加註口以及玻璃水加註口,再也不會預留出空隙,有點是看著漂亮,缺點是一旦發動機出現故障,比如說電瓶虧電、更換燈泡等,操作起來十分不方便。

當然咱們的眾泰發動機艙同樣十分美觀,嚴嚴實實的發動機不比吉利差,但是發動機的使用感受可就不如幾款合資車,噪音大油耗大而且排放也大。當然與日德車系相比,吉利的發動機業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算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發動機技術不行的用蓋板來湊,駕駛感受不行就用視覺感征服消費者。


汽車扒一扒


這個問題似乎有些不太妥當,所謂的發動機艙規整,無非就是加上各類防護罩,讓人看起來感覺很規則。據鄙人所知,並不是合資車就凌亂,國產車就規整,一般車系中高端的車型,發動機艙都比較規整。



其實加不加防護罩,各有利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何不同。

優點一:美觀,加了防護罩之後,整個發動機艙的佈局就顯得很美觀很標準,給人一種高端大氣的感覺。

優點二:隔音隔熱,對於乘客而言,因為多了一個防護罩,可以更好地隔絕發動機地噪音和熱量,這樣對汽車地乘坐質感有好處。

優點三:防塵防水,因為有了防護罩,使得艙內地防水防塵功效果更好,這樣可以有助於提高發動機地壽命和工作環境。



當然,缺點與優點也是並存地,我們再來看看有什麼缺點?

缺點一:發動機難散熱,剛才也說了,加了防護罩隔絕了發動機熱量,對乘客來說是好地,但是對發動機來說,熱量就比較難散發出去,我們都知道發動機工作時散熱環境一定要好,毫無疑問加了防護罩卻是適得其反。

缺點二:不利於維修,因為多了罩子,在拆卸維修地時候,還需要多花時間將其拆下,這就增加了維修地難度和時間,如果沒有罩子,一些故障可能只要看一眼就能找到問題所在,但是增加了罩子,我們對各部分地可觀測性就很低了。

缺點三:增加成本,增加防護罩,肯定會增加製造成本,對於一些低端車型,本來利潤就很低,所以防護罩能不加就不加了。



所以,並沒有所謂地國產車機艙規整,合資車機艙凌亂之說。增加防護罩,優缺點並存,所以這一切還是要看廠家對車型地定位來決定的。


造車人說車


關於發動機艙的規整與否,不管是自主、合資、還是進口都應該做到科學合理的佈局以及良好的視覺感受,合理的佈局是對維修人員的關懷、良好的視覺感受能提高消費者的好感度。至於某些“評論家”所謂的合資車技術好不需要擋,自主車技術差要遮醜,那是屁話。

打臉這種跪久了的敗類其實很簡單,看圖說話吧:

先看高端車型:寶馬 760LI、奧迪A6L、奔馳S600L、沃爾沃xc60,這四臺知名度比較高的車子發動機艙是什麼樣子。

<strong>

規整的佈局和合理的上蓋,不僅能減少噪音、減小正常檢修時的燙傷的概率、並且還能起到美觀的作用,難道這樣設計是錯嗎?


發動機艙佈局是否合理,鈑金工和機修工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某些合資車在更換配件或者維修燈組這種簡單的工作都需要拆掉一些機艙的零件才能下手,這是非常不人性化的。而正是某些人鄙視的裝了蓋子的國產車可以很輕鬆的進行維保工作,這並不是技術的落後,而且設計上的人性化,是企業造車的態度。

一臺車維保便利性對於工作人員的好感度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升品牌的形象增進口碑的積累,對於車主來說工作人員對於車的好感度直接關係到車輛維修的精準程度。

不否認某些自主品牌即使加了蓋子也有這種問題的存在,但是也不能否認那些沒有蓋子機艙凌亂不堪的合資車沒有這些問題。所以規整而合理的發動機艙沒有任何壞處,不要把減配當成吹噓的資本,只會顯得很無知。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如需幫助請關注:天和Auto,趣味問答購車推薦每天更新。


天和Auto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一句諺語來—驢糞蛋子外表光!不口否認發動機一直是國產汽車的弱項之一。為了迎合國人“整潔大方”的習慣(比較瞭解國內消費者,一種討巧的做法),以及將短板隱藏起來的初衷,國產汽車的發動機艙才看起來比合資車的規整,這個已成不爭的事實!

模仿國外大牌上癮

發動機蓋等一系列的發動機艙的裝飾件,最早出現在BBA等國際品牌的車上。別人設置發動機蓋等部件的原因是東西太多,為了美觀。而國產品牌則是不夠飽滿,需要美觀。以至於發動機蓋板已經成為幾萬元的國產車的標配。




有利於發動機保養檢修

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心臟,為車輛提供動力保障,與此同時發動機外觀也是現實車輛檔次的一個因素。之所以國產汽車的發動機艙比合資品牌好看,一方面便於快速保養和檢修,一方面能整體提升檔次,增加被選率。



節省成本展現真我

就拿日系本田來說,看慣了國產車發動機艙,再看本田車的發動機艙真心的“沒法看”,難道是別人技術達不到嗎?非也!對於國外品牌而言實用才是硬道理,把成本增加在那些沒有實際用處的地方,是一種浪費。



不得不說國產車的發動機艙就是要比合資車,甚至一些國外品牌的好看規範。但是實力不光通過外表展現,畢竟發動機是用來提供動力的,汽車是需要上路使用的,好看並不代表好用,況且那點好看已經“羊毛出在羊身上……

棟哥遊記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要說發動機艙亂相信沒人能亂的過本田,就是把所有的部件簡單的堆砌起來,完全不考慮美觀性,簡直了,屌絲至極,這和日本人拍個片都要精心佈置一番場景的性格大相徑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本控制,萬事離不開一個錢字,在能節省的地方絕不花一分錢。不過本田的發動機技術相信不會有人質疑,在性能上無可指摘,和外在的修飾比起來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做車當然也要秉承取長補短的理念,本田車發動機技術牛逼的長處足以彌補其他劣勢,車都是買發動機送的,發動機艙亂點又有什麼關係。國產車就不同了,內在技術一直是短板,變速箱發動機等核心部件和主流廠家還不具備可比性,內容不足就裝點外觀內飾和配置,在最顯眼的地方上下功夫也更容易出成果,還是會有不少消費者被國產車的外部優勢所吸引,哈弗h6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月銷萬臺以上,可以說是suv中的一個神話。如果內在不足外在也不足,估計也沒人買了。



一般來說內在強大的人都不喜表面裝飾,馬雲整天穿個北京老布鞋,永遠一副素裝,但還是難掩強大日常,司機每天西裝革履,小皮鞋白手套,還是差點意思。人和車道理都一樣。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合資車發動機艙都亂,大部分都非常規整,帕薩特邁騰的發動機艙亂嗎,華晨寶馬,北京奔馳,一汽奧迪的發動機艙亂嗎,好像都不亂吧。像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事,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合資車就能輕鬆搞定。



一般來說越是高端車型發動機越規整,很多都是直接用護板把發動機艙封死,連發動機都看不見,而目前眾泰已經能做到了,呵呵,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國產車發動機艙不再如此板正,也就證明國產車已經越來越有自信和實力了。


李老貓說車


當遮醜成為硬剛需

好的,去掉高高在上的豪車,去掉完全工具屬性的入門車和代步車,中間這種能提高生活品質、產品力優秀、為車主提升形象帶來正面價值的的進口車(暫且不談合資,單論自主品牌和進口品牌)。比如雷克薩斯ES200精英版,價格區間在30—40萬之間,我們可以看一下他的發動機艙:

如圖,基本除了發動機缸蓋上加了一個罩子之外,大部分部件是裸露的,一是展示機械之美,二是成熟品牌的產品,主要的產品力不在發動機艙多清爽整潔或者車門可以站幾個人。

我們再來對比一個國產車:

同樣是國產知名品牌“某泰”造的豪華中大型車,發動機艙打開可以媲美國外百萬級別轎車,但只區區不到15萬的價格,難道自主品牌廠商真的都是雷鋒嗎?

這款車的發動機代號為“TN4G18T”,有點汽車知識的朋友從代號就能想到什麼?三菱96年開發的4G18對吧?雖然這臺TN4G18T確實是自主研發,但與4G18的關係我只能笑而不語。


所以,成熟的車企:營銷的主要核心是三大件的科技、行車品質、機械素質甚至是安全性,畢竟他是一輛車;而大多數才起步造車的自主品牌,大多數營銷的點只能是更划算的配置,更硬的車門和整齊的發動機艙,這個叫做避重就輕。


世界上有很多生意的核心是“遮醜”

比如美圖秀秀,比如朝鮮的街道,比如某些自主品牌的車


鍵盤俠可以先別噴:

你要先明白一個道理:人,從來不願意相信真相,人只願意相信他們想要相信的,這就是被騙的開始!


黑犬BLACKDOG


本田車主覺縱然本田發動機艙凌亂,但是佈局合理,更換各種油液,或者搭電等還是非常簡單的。對對維修工人來說,拆卸方便的很。這有什麼問題嗎?自己方便,他人方便。


本田為何發動機艙凌亂,只為營造更寬裕的空間。熟悉本田的朋友會知道本田在車內空間的營造上是很有造詣的,拿小型車飛度來說,內部空間不輸一些緊湊型車,"MM"理念(機械佔用空間最小化,成員空間最大化)的功勞。為達到這一理念,會壓縮發動機艙空間,各種線路管件能走直線絕不拐彎抹角,這是本田汽車發動機凌亂的原因。雖然不夠美觀,但是保養維護簡單方便,省油省心,誰還在乎那個可有可無的發動機艙蓋呢?

再來說一下為啥自主品牌汽車普遍會有一個發動機艙蓋,看上去非常的規整,甚至舒服。自主品牌汽車向來以配置豐富性和高價比來討好國人,換取市場。一些細節方面會非常的用心,夾縫中生存自然要利用好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給凌亂的發動機艙加上一個艙蓋是一方面的表現,給人的印象是厚道,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動一些消費者。如果核心技術缺乏,又不注重細節,那麼自主品牌汽車是沒有競爭力的。

再來說一下中高端合資車也會有一個發動機艙蓋,只為營造更好的品質形象。就像是商務男,怎麼能穿一雙黃球鞋呢?好馬配好鞍!但是個人覺得對於一些性能車來說,打開發動機艙可以直視各種管線,那種機械美感絕對是一種風景,甚至能夠感受到心跳加劇,腎上腺素激增。如果加上發動機艙蓋,總覺得缺點啥。



個人覺得,購車那個發動機艙蓋真的是可有可無,本田汽車並沒有因為少了發動機艙蓋而降低汽車性能,喜歡本田的朋友依舊大有人在。而某些自主品牌汽車,即便是加上艙蓋,依舊門前冷落。透過現象看本質,當一個人不需要通過外表來吸引他人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強大的!就像是穿布鞋的馬雲,就像是開飛度的扎克伯格,就像是………


小強說說車


為什麼國產車發動機艙特別好看,合資車發動機艙特別亂?

不能說合資車的機艙就一定特別亂,就目前而言,越來越多的合資車的機艙也變得規矩了許多;發動機艙蓋板是大勢所趨,正常的情況下進口車大都是全包圍蓋板,蓋的也是比較嚴實的;高端合資車也是有蓋板的,只不過做不到全包圍;中端合資車同樣有蓋板,一般是局部存在;而一些低端的合資車往往沒有蓋板,當然這是出於成本的考量!

相比較自主車而言,合資品牌大都引入了精益生產的概念,說白了就是很在意每一輛車的成本投入,一輛省個5、7、80元,幾十萬輛車所省下的就是一筆很客觀的利潤了;所以合資車對於這個蓋板是很講究等級的,簡單點說就是高端車才有可能配備蓋板,使得發動機艙看上去特別整潔;只不過咱們自主車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眾所周知三大件想進步是需要不斷的砸錢以及時間的積累的,但這些如發動機蓋板之類的形象工程模仿起來則比較容易,而自主車拼三大件與合資、進口還有差距,但這些面子工作我們是可以及時跟進的!



比如我們的一些自主車是主打高配置的,一輛十幾萬的自主車的配置甚至比得上30萬以上的合資車、進口車;所以僅在高端合資車、進口車上才會出現的發動機蓋板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在了幾乎所有的自主車上!其實自主車這麼做也沒啥錯誤,無非是讓自己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罷了;很多朋友總以此來嘲諷咱們的自主車,認為這塊板是遮羞布?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難道把凌亂的發動機艙展現在眾目睽睽之下才是好麼?蓋上板,顯得立整點、整潔一些是沒有任何壞處的!

發動機艙蓋板實際用處些,但不大;充其量是對隔音起到一定的好處,當然也有可能是由於自主車的NVH不是很到位,所以紛紛加上了這個蓋板;這個蓋板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拆,對於專業、有工具的汽修人員拆掉這幾塊闆闆通常就是三、五分鐘的事,所以說配這蓋板影響修車速度完全是胡說!通常只有高端的合資車才會配備發動機蓋板、機艙才會看上去特別的好看,而自主車只不過是性價比更高而已;讓您花上十幾萬就可以擁有幾十萬的車子才有的蓋板,所以怎看都不是壞事;難道非得把凌亂無序的機艙展現出來才是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