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先生:養殖業的“公司+農戶”,是對農民耍流氓!

前 言

“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是各地發展養殖業的主要模式,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地方產業紅紅火火。官員們彷彿突然找到了解決中國農民分散經營,規模過小的靈丹妙藥。在各地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凡是和農戶沾邊的企業,不論養殖、種植,一夜之間變成了香噴噴,各種打著扶貧旗號的“公司+農戶”遍地開花。

老闆們獲得利潤,官員們提升政績,皆大歡喜!但農戶從中獲得了什麼呢?改革開放後分田到戶,農民逐漸解決溫飽步入小康,但在很多農村,“公司+農戶”的大風颳了一遍又一遍,愣是把部分農民搞到拋荒土地,背井離鄉的地步!

在蛋先生看來,除非讓農民以某種形式佔有公司股份,否則“公司+農戶”就是徹頭徹尾的耍流氓!

詳解“公司+農戶”的流氓本質

地方政府推廣“公司+農戶”的初衷無疑是好的,但制度上缺乏對農民利益的保護,賺錢時皆大歡喜,一旦遇到市場風險,農戶就成為轉嫁風險的背鍋俠。因為“公司+農戶”這一制度本身就存在各種不平等和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風險不對等

公司是企業法人,農民是自然人,企業法人對虧損承擔有限責任,而農民則要堵上身家性命。在養殖業中,一旦遇到風險,公司賠的是雞苗、飼料、疫苗和技術人員的工時,而簽約農戶則要搭上全部家當!

2,價格不對等

公司對簽約農戶有定價權,對下游市場有議價實力,而且還具備價格發現能力,而農戶則完全處於被動。有的公司或合作社通過期貨的價格發現作用,明明意識到了風險,卻仍然鼓動農戶擴大規模,目的在於銷售飼料和雞苗。

3,體量不對等

公司是一個純粹市場化、並受政府保護的大體量經濟實體,而農戶則是一個被動接受公司合約的個體經濟。這種體量上的差距對小農戶的傷害非常嚴重的,但又極其隱蔽,且受法律保護。公司賠錢,政府有補貼;公司賺錢,政府免稅,而農戶基本沒有,只有公司無微不至的“周到服務”。

蛋先生:養殖業的“公司+農戶”,是對農民耍流氓!

各種不對等的結果是,公司規模越來越大,農戶個體經營越來越脆弱,“公司+農戶”演變為赤裸裸的產業化剝削體系。

湖南省沅陵縣的涼水井鎮,一個普通的小鄉鎮,10多年前在產業帶頭的號召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短短几年間迅速發展為湖南西部重要的蛋雞養殖基地,存欄最高時達幾十萬。而如今,資不抵債外出打工的比比皆是,還在苦苦支撐的,也背了上沉重的債務。一個條件不錯的鄉鎮,就這樣被雞吃窮了。

結束語

地方政府推廣“公司+農戶”的初衷無疑是對的,但制度上缺乏對農戶的保護,公司和農戶在體量、能力等各方面懸殊巨大,大人和小孩之間的合作是無法平等的。只有讓農戶以某種形式入股企業,與企業融為利益共同體,才有可能打破這種不平等。

中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決定了,現階段我們的農業只能是分散經營的小農模式。不論種植或養殖,土地都是第一生產資料,土地無法集中,集中了也沒有產權,談何規模化、現代化農業。任何試圖繞開土地制度,發展規模化農業的嘗試都是徒勞 ,最終只能對農民、農業、農村造成更大傷害。

以上皆為蛋先生個人觀點,純屬扯蛋,專供吐槽,不能作為投資依據,如因此產生虧損,概不負責。

(完)蛋先生 2019年4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